有了AI绘画还要学画画么?

发布时间:
2024-07-19 12:31
阅读量:
30

目前互联网对ai绘画颇有争议。支持者认为ai绘画已经能达到高级的水准,许多中下游画师即将被取代;反对者认为ai不尊重画师的版权;乐观者认为ai绘画就是拼尸块,没有任何艺术感,因此人类艺术家永远都不可能被取代;悲观者甚至发出“绘画即将成为非遗”的感叹……

我不是美术生,但作为一个从小就学画画(虽然学艺不精)的重度绘画爱好者,经过最近的亲身实践,我想从普通人的使用体验的角度分析ai绘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ai的画风问题。记得22年下半年那会儿,ai绘画刚出现的时候,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业画师,都无法分辨ai与真人的作画。随着时间的流逝,关注aigc的朋友已经具备“一眼ai”的分辨能力。当前阶段的ai图,拿去糊弄没有任何美术功底的人还可以,但休想逃过我们绘画人的火眼金睛。

这是为啥嘞?一个是ai模型本身的局限性。如今你能在市面上见到各种现成的checkpoint、Lora,也能自行训练自己喜欢的画风,但无论是自己训练的还是别人提供的模型,都要依托于sd官方、novelai提供的底模。当然你也可以把别人训练好的模型当作底模,但这种操作就会导致训练出的模型带有底模的画风,从而导致ai图画风的同质化。因此只要你刷到色彩高度饱和、打光过度明亮、上色油油腻腻的图,十有八九是ai的作品。另一方面,也许囿于扩散模型的原理,ai一直无法处理好细节(如画手、头发、衣褶等),我尝试了很多办法,加插件、换底模、加提示词我都试过,依然无法避免这些bug。这导致了ai图的细节基本经不起推敲——当你放大图片就会发现,胡乱飘扬的发丝长在了不该长的位置;让ai设计建筑物,它凭空多了一条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的楼梯;最要命的是生成中国风人物的时候,把各个朝代的服装胡乱拼凑,完全不符合传统礼制;左衽和右衽完全搞反;生成的中国风纹路十分诡异……包括所谓的“AI动画”,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ai动画只能说逐渐趋于稳定,闪烁、跳帧的情况依然无法彻底解决——有没有可能,这就是现阶段的扩散模型永远无法避免的问题?

有人也许会建议我自己训练一个画风模型。是的,训练画风Lora、融合大模型这些我统统都试了一遍,本以为把我喜欢的两种画风融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奇特的化学反应,然鹅生成的画风越看越诡异,哪怕我按照教程调了很多参数,生成的东西也极具随机性。

有人说ai学画画的过程和人类差不多,都是融合了前人的各种画风。我告诉你还真不是。例如画师焦茶,他的画风就是将波普艺术的氛围与日本版画的色彩、日系漫画的线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样地,你用ai训练这三种画风,它能给你产出焦茶的效果吗?人类画师有自己的意识和创作能力,在学习前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创作出自己的东西。而ai绘画和人类的梦境一般,把现实中遇到的人事物胡乱拼凑,毫无逻辑。

其次是时间成本与使用效果的矛盾。就我目前的使用效果来看,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ai绘画远远没有营销号吹的那么智能。你所见到的所谓“好看”的ai图,基本上需要使用者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对操作程序进行调试,甚至还要对ai生成的图片进行精修。整一套流程付出的时间一点都不比亲自动手画少。你越是有自己的想法,ai就越不能生成让你满意的作品——因为ai对于提示词常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在亲自动手绘画的过程中,我至少还能享受绘画的乐趣,调教ai去画画呢?甚至比教一个三岁小孩识字还要糟心。就体验感这一点,我给ai绘画一星差评。

再次是使用成本的问题。midjourney生成图片的效果不错,但需要付费和挂梯;stable diffusion虽然开源,但需要高性能的硬件设备,操作逻辑也很复杂。就凭这几个门槛,国内很多普通用户望而却步。因此用得起ai绘画的基本是设计师或计算机专业或有一台高性能设备的爱好者。

另外ai的学习能力很强,但它重度依赖供它学习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要足够庞大,足够多样。换句话说,一旦断了ai的数据来源,他就很难取得突破。之前有网友提出一个悖论:假设ai绘画出现在米山舞初学绘画的年代,那么米山舞可能会因为ai的来势汹汹而转行甚至放弃深耕绘画,那么她独特的风格就此被扼杀在摇篮里,也就没有人用她画的图来喂给ai练模型。以此类推,很多极具潜力的画师都会因为ai的出现而放弃绘画,那么以后绘画的数据越来越少,ai的风格也会固定化,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审美疲劳。所以,对抗ai的有效手段,就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画师们的版权,这样,可供ai训练的数据集种类减少了,ai的发展也能更加规范化。

有些人总是把工业革命初期的蒸汽机和如今的ai绘画相提并论。二者终究是两码事。首先,蒸汽机讲究实用性,代替的是繁琐的劳动;而绘画讲究美观性与艺术性。其次,看看摄影技术和绘画的发展历程就知道,绘画终究是顽强的。当初摄影技术诞生的时候,写实派的绘画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摄影和绘画最后发展成两个不同的学科,绘画领域少了写实风格,但诸如二次元、扁平化的新风格不断涌现。再次,虽说我不是艺术生,但初高中学习文科的经历告诉我,文艺领域的东西绝不是一行行冷冰冰的代码,一条条极具逻辑性的公式可以概括的。回想一下初高中的文科老师们总会教很多答题技巧和套路,但最后总有那么几道题是用不上的——这也许就是文艺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ai和文艺的关系也许就和反比例函数和坐标轴的关系一样,只能无限趋近但无法最终交织。

讲了这么多ai的弱点,ai绘画真就不能商用了么?

我不是业内人士,但看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帖子、视频,他们确实承认,目前很多企业已经着手让员工学习ai绘画,不少设计师已经将sd当作自己的生产力工具之一,大家都想方设法跟上时代的潮流。

目前大品牌的广告设计、大ip的游戏原画暂时不敢用ai解决——因为怕得罪玩家和消费者,但某些淘宝小商店已经用上了ai模特,用ai生成的图开起了服装店;一些小商品(手机壳、红包、笔记本封面等)的图案设计用的就是那些一眼ai的图;甚至一些儿童绘本的插图、部分杂志封面也是ai制作……emmm……这很难评,尤其是对于我这种有一定美术基础的业余画画人,这铺天盖地的ai图真的很难入我的眼。

我觉得这玩意儿和短视频、短剧、爽文、爽剧是同个道理,主打一个量大管饱效率高,完全不考虑作品的质量,它们的受众就是那些人生阅历浅薄、审美能力有限、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犹记得11-17年,于正的爽剧风靡全国。当时的我还只是个小学生,不大能理解人家为什么吹《甄嬛传》《步步惊心》,只觉得剧情太烧脑,不如看《宫锁心玉》爽。很多年后重看《甄嬛传》《步步惊心》,再对比《宫》系列的剧情,于正的剧只能让你一时爽,每个细节都经不起推敲(不禁感叹我TM当年真的是脑子进水了才会喜欢死丫头的剧!!!)

可……这也不妨碍这些所谓的爽剧收视率高啊。。。ai画的图何尝不是如此?现实情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毕加索,普罗大众的审美能力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的。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的美术课程难以推进,美学教育很难从小抓起。资本家们不一定懂艺术,他们只想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不想让你拥有太多的思考能力,甚至,你完全不想思考对他们来说更有利,因为他们能随时用劣质的作品糊弄你。于是再金钱和利益的驱使下,“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频频发生。

只能求求那些说ai绘画取代画师的“小画家”们吃点好的吧!——这也为我们提供另一个对抗ai绘画的思路——加强美学教育。

对于ai绘画,我觉得啊,如果你单纯是对绘画感兴趣,不需要依靠绘画谋生,那么你完全可以忽视ai的存在;如果已经是个设计师/美术生,就把它当作是ps一样的工具,学习如何使用;如果只是路人,还是静观其变罢!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未来,当下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