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题全班就我一个人解答出来了,是天赋吗?
是的,你确实有天赋。不仅如此,「全班就我一个人解答出来了」这个对你带来的鼓舞作用,可能比事情本身更值得关注。
我小学时就读一所所谓的「百年名校」,但其实也就比现在的「菜小」稍好一些,当时应该勉强算二梯队。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校长突然心血来潮,想从已有的 6 个班级里重新选拔,组成一个由 30 名同学组成的数学班(7班)。由于原来每个班大概是 45 名同学的样子,数学班的选拔率大概是 1/9。
怎么选拔呢?学校组织了 3 次数学突击考试,题目很难,每次考试班上都只有个位数的人能及格。但三次考试我的成绩分别是 92分、90分、100分。考试距今都 25 年过去了,但考试的情形我还记得一些:
第一次考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天,数学老师走进教室说:这次考试题目很难,班里只有 5 个人及格,其中 2 个 60 多、1 个 70 多、1 个 80 多,居然还有 1 个 90 多。那这个 90 多的人是谁呢?
第二次考试:我有道 10 分的题没错出来:
将 0~6 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使等式成立。
口 × 口 = 口口 ÷ 口 = 口口
我理解错了,以为是 口 × 口 = 口口 ,然后 口口 ÷ 口 = 口口,所以没做出来。
第三次考试:有一个认识我的数学老师监考,我半小时就做完了,正欲交卷,他说,先别急,拿起我的卷子观摩了一番,然后还给我说:要仔细! 然后我又检查了一遍,修正了两个错误。这个时候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好长时间,他竟然笑嘻嘻地直接把卷子收了……收了……
成绩公布后没几天,学校宣布:由于知识有些超纲,对一些没学过的同学来说可能不公平,这三次成绩不算。我们暑期集中培训一下,然后再考三次。
好吧,要更「公平」一点。
于是暑假被迫加学十几天数学。然后考了 3 次。题目似乎比之前简单了,我分别是 100 分、98 分、98 分,总计 296 分。
我觉得我发挥一般,有点粗心。然后那天,奶奶陪着我去看成绩榜单,就像看科举放榜一样。
结果端详了一圈,发现第 2 名才 277 分,第 30 名才 216 分。
这件事情令我大为震撼。毕竟在那三次突击考试中,我觉得自己只是井底之蛙,我相信别的班一定有成绩更好的同学。没想到其他班的同学也不过尔尔。
我的心态就悄然发生了变化,觉得可能自己确实有点天赋。
但让我心态变化最多的,还是在三年级时。
学校打算数学竞赛培训,在阶梯教室请「愚人节」老师(应该是俞仁杰?)搞大班奥数课。
我们的「愚人节」老师在教学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喜欢出一些很难的题目,然后让第一个做出来的同学抢着上讲台亲自做一下。
如果做对了,就要大声报出自己的班级和名字。
我记得当时,每堂课我得自报家门好几次,黑压压的阶梯教室,在那个时刻竟然如此空旷。
这种大声喊出「我是三(七)班的曾加」这种奇特的爽感,大概比拿第一还要胜好几倍。
可能之前我只是觉得数学有点意思,从反复自报家门很多次以后,我才感觉到一种非凡的荣誉感,这是非常非常正向的反馈,从此真正喜欢上了数学。
后来,我也在几次小学奥赛中拿了几次区级、市级第一名。
或者说,没有拿过不是第一名的名次。
比如这次五年级时的比赛,我还拍了张照片: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那种自豪感,我的数学潜能不会那么早就被开发出来。
当然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我的数学天赋确实有一点,但不多。
也许只是早慧,后劲有点差。
也许是学习习惯不好,没能维持那一点点优势。
到了初中,我就算不上第一了。主要是,我发现比赛里有题目我不会做了。
总体看,上海大概还是有几个同学,数学确实要比我好一点。
加上我考场发挥一直很差,所以只拿了一次市第一。
有几次比赛,我甚至没能拿一等奖。
进了高中以后,我进一步堕落,在班里都常常保不住前五,市里就经常旁落数学竞赛一等奖。
甚至,最后都没能保送。不得不去经历高考,去经历我不擅长的语文+英语科目。
高考考场上,我还发着高烧,考砸了两门,少考了差不多 30 分,最后才勉强考上清华。
那些被认为是学科竞赛「种子选手」,最后却失利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我也没能去学我心心念念的数学,学的是物理。有些东西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
再后来,我也没有从事和特别需要数学天赋的工作。
所以说,从有天赋到成材,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大部分人是走不下去的。
在这个过程中,天赋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环,但,一定要被正向反馈激发出来。
你一定要自己相信:「我行,我很厉害,我就是比你们在座的都厉害!」
然后,你就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