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企员工辞职读研后回不去原岗位,为何许多人依然想「大龄」读研?成为「大龄」应届毕业生有何利弊?

发布时间:
2024-09-10 18:52
阅读量:
8

为什么非要回原岗位呢?别说读研后还回去,就算不读研,又有几个人辞职后愿意回去的。

当初能下定决心离开的地方,一定是受伤受够了才离开的。还回去,图啥呢?再次被伤吗?

2024年,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179万,创下历史新高。与此相互映照的是,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438万,比去年相比少了36万,是自2015年连续增长以来的首次下降。

大数据虽然很直观,但是对于普通人的人生选择来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借鉴意义。这只是一种现象、趋势,让人看到这个群体的选择。

考研报名人数的下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和“读研后依然不好就业”有关。

读研越来越被视为“性价比很低”的选项。而对于“大龄”读研的应届生来说,他们脱离轨道需要承受更多风险:不仅在新的专业路径上找工作困难,即便想回到当初的工作岗位上,也变得遥不可及——公司也提高了本科学历门槛,即便学历差不多,也偏向招收更年轻的新人。

读研后仍然不容易找工作,很大的原因不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而是当你沉默成本增加的时候,找工作也就越来越接受不了妥协,越觉得自己应该找到的是各方面都满意的工作才行。

否则,怎么对得起自己一路上学这么多年呢?

大龄读研,尤其是读全日制研究生,确实需要慎重,毕竟很多面向应届生的岗位,还有年龄的要求,严格的比如28岁,一般的要求35岁。

如果研究生毕业将会超过35周岁,其实是不建议读全日制研究生的,可以考虑非全日制研究生,这样可以兼顾工作和学习。

从实用性考虑,有人找到目前读研价值最高的路径:拿到应届生身份,考入体制。当然,也有人纯粹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想寻求更多的可能性。

读研是很多人的梦想,不可否认有那么一小部分人考研纯粹是为了实现最初的梦想,不在乎对就业还有没有帮助,性价比高不高。

其实,这样选择也很好,只要自己能承担得起实现梦想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完全是可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