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全军覆灭,真的是因为张灵甫狂妄自大么?

发布时间:
2024-09-09 20:09
阅读量:
3

不是。

关于这个问题,粟裕在回忆录中专门做过辩驳:

在这里我想指出,在后来的若干材料中,把我军捕捉孟良固战机,说成是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孤军冒进、送上门来的。这种说法是不符合战场实际的,既没有反映敌军的作战企图和动向,也没有反映我军的预见和战役决策。由于敌人拟对我实施中央突破,敌第七十四师的态势势必稍形突出,但在战役发起前敌两翼部队距第七十四师仅四至六公里。上述说法,可能是由于不了解我们创造和捕捉战机过程的缘故,从我军通常采用的传统战法出发来臆想战场情况,这未免是“削足适履”,而且也把敌人想得过于愚蠢。

可见,在粟裕生前,“张灵甫狂妄自大孤军冒进”的说法就已经甚嚣尘上了,以至于粟裕不得不亲自辟谣。

粟裕明确指出,由于敌军攻击前进,所以74师态势稍有突出是完全正常的,不存在他孤军冒进的情况。他被包围、并被逼上孟良崮,完全是我军“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硬生生干出来的。

将74师覆灭的原因归咎于张灵甫的狂妄自大,这就是典型的高级黑,表面上看来是在贬低敌人,实际上是抹杀了我军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至于张灵甫为什么要上孟良崮,“中心开花”这一战术是谁提出的,其实到现在还是一个罗生门。

首先,先总统 常公第一个甩锅,说“孟良崮?我不知道哇”。在《仁和墟与孟良崮两次战役之讲评及其教训》的讲话里,常公是这么说的:

孟良崮是石山,既没有水源,而且敌人的炮火易增威力,怎么可以选作阵地呢?但是第七十四师各级官长事先疏忽大意,对此不侦察,不研究,所以后来要牺牲在这个阵地上。

看样子常公是把锅甩到了死人张师座头上。

但张师座也有话说。

据毛森回忆,张灵甫在上孟良崮之前,曾气愤地对身边的人说:

“我是重装备部队,如在平原作战,炮火能发挥威力,陈毅二、三十万人都来打我,我也力能应付;现在迫我进入山区作战,等于牵大水牛上石头山。有人跟我过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给他们看吧!”

这个“有人”,据称指的是国防部参谋次长刘斐,是刘斐给他下套,要置他于死地。——当然这也是坊间传言,听听就好。

不过,无论如何,张灵甫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山区地形对于他来说就是死地的,所以他上孟良崮,实在是情非得已,绝非主动选择。

最可能的原因,是垛庄被切断后,74师已经无路可退,在我军强力压迫之下,不得不上孟良崮,这是无奈之下的狼狈选择,而非计划底定的战役部署。——这从榴弹炮等重武器被抛掷于山下就可以看出来。

那究竟是谁让他在孟良崮上搞“中心开花”的?

想来想去,无外乎顾总长、汤司令官二人而已。

汤恩伯给张灵甫的电文是这么说的:

“匪来犯我,实难得之歼匪良机。贵师为全局之枢纽,务希激励全体将士坚强沉毅,固守孟良崮,并以一部占领垛庄,协同友军予匪痛击,以收预期之伟大战绩。”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中心开花”吗?

看样子这个锅确实是顾总长和汤司令官的。

当然,中心开花也未必就是昏招,但凡张师座能象一年后帝丘店的黄百韬一样,这计策说不定就成了。谁能料到堂堂党国御林军居然撑不过3天?

说点题外话。

这几天,我看了对岸的几篇论文,才发现孟良崮对国民党的伤害比我以为的要深得多得多。

我曾经谈孟良崮,说国民党对此“痛彻心扉”,最近看对面论文才知道,什么“痛彻心扉”啊,他们甚至认为,孟良崮是戡乱作战的“转折点”。

“转折点”啊,朋友们。那可是凡尔登、是斯大林格勒啊。

也就是说,在对岸看来,孟良崮之前,是国民党军在进攻我们,在孟良崮之后,变成我们进攻他们了。也就是以孟良崮为界,国共双方攻守异势了。

仔细看看解放战争进程,哎,还真他娘的就是这样欸。——虽然我清醒地认为,这个攻守异势其实和孟良崮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对国民党来说,孟良崮太痛了,为此不得不为它赋予一个极其重要的意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