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永乐这种「不务正业」的高中老师成为网红?

发布时间:
2024-09-05 13:47
阅读量:
7

我是李永乐,是一名中学教师。

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对同学说过,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知识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后来我通过全国物理竞赛保送到北京大学物理系,再后来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读书,毕业后来到了黄庄一中教书。

工作十年以来,我每天晚上都要备课到十二点。有时候学校安排我教跨年级,还要带竞赛课,曾经连续十天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第二天给学生上一天课。虽然很累,但是看着学生们成绩进步,拿到奖项,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目前教学工作做得还行,没给学校拖后腿。学校也很信任的把最顶尖的学生交到了我手里。无论是考上北大清华人数,还是国际奥赛亚洲奥赛和中国物理奥赛的奖牌,没太给黄庄一中丢人。课程内容把握、讲述和课堂气氛都还挺受学生欢迎,在学生中和老师中口碑凑合,是一个能干事的人。

当然,小毛病还是很多,开会迟到,对学生发火。不过这些并不能算是不务正业吧?


这两年,教学逐渐熟练之后,备课量比以前小了一些。我又开始逐渐思考能否把我掌握的技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各样关于教育的新闻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我想,这位小朋友说了一句大实话,他没有说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家长之类的套话,而是指出了自己能够成功的更本质原因:占有更加优秀的教育资源。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公平的今天,农村和城市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是更公平了,而是相差更加悬殊了。即便在北京这个超级大都市,城区与郊区之间,城区各片区间的差异也十分惊人。这种集中化不仅仅是校舍资金和设备, 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群体的差别。

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中看到一个北京霍营地区的家长近乎疯狂的咆哮道:“我从四线城市通过读书来到北京,花几百万买的房子,为什么要我的孩子上这么破烂的小学!这个小学甚至比不上我二十多年前四线城市的小学!”

这就是现实。优质学校的教师职位被各大名校的毕业生追捧,乡村中学无人问津。但凡有点教学成绩的老师,也都希望向大城市、名校发展。谁不想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多地社会资源呢?曾经黄冈中学在中国教育界是神一样的存在,但是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于武汉等大城市,现在连年走下坡路,如今已经不能排进中国的第一梯队了。

家长们削尖脑袋往名校挤,不仅仅是因为名校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同时也是为了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当你毕业时,会发现你的同学依然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大家还记得前一段上海某小学竞选家委会的事吗?家长们在群里晒自己的履历,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告知其他家长自己的上流社会身份,从而让自己的孩子获得其他孩子的认同。

在这样的情况下,阶级固化从小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穷人的孩子没有钱上辅导班,没有门路托人找关系,买不起学区房,只能上差小学。差小学无论校园还是教师水平都没有优质校好,于是也考不上好的中学。有些人初中没有毕业就出去打工赚钱,勉强读完了中学的人,能上个大专已经是不错的结果。他们的孩子又会继续重复这一过程。他们安于现状,或者无可奈何。

我对别人说,我应该对穷人的教育做点什么。别人对我说:你还为穷人做事,你自己就是穷人!

是的,也许只有穷人,才会相互怜悯和同情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通过什么方法,能为教育公平贡献一点点力量呢?我想,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他能够让学生以最低的代价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实我的实践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了。

2008年,我在北京某培训学校当兼职数学教师,录制了一大批网络课程。许多同学在该网校或者学习机上听了我的课程,直到今天还隔三差五有人出来感谢我,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去年,我把全套的数学课程都放在我的公众号里。在2014年,我开始做物理课程视频,并不停地补充资料库,例如制作了《200道物理学难题》《历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解析》《北京市力学竞赛精选》等内容,也同样放在了公众号里。再后来我又开设了课程直播平台,希望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好的在线授课效果。

我想,做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也不能算不务正业吧?


不过,在线教育还没做太多,科普突然让我成了“网红”。

去年四月份,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网友把我几年前录制的视频“闰年是怎么回事”发到网上,后来又被人转发到其他网站,许多大V转载,全网播放量几千万次,我受宠若惊。

既然大家欢迎科普,那我就多做点科普吧。于是今年年初开始,我陆续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些科普短视频,没想到受到了许多网友的欢迎,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西瓜视频上积累了近百万粉丝,全网粉丝超过两百万。又有一些视频被人发布在其他平台上,并多次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转载。于是我就成了所谓的“网红”。

有许多人对我突然爆红有些怀疑,不知道我究竟是抓住了用户哪一个痛点,甚至认为我买了流量、找了水军和推手。有时候,我也在反思,我讲的内容并不高深,都是中学和大学的基础课程,许多内容就是课本内容,为什么大家上学的时候不爱听课,毕业了反而爱听我讲呢?也许原因就在于:我愿意把深奥的数学和科学内容,通过新的方式进行编排,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同时,我把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大家觉得科学是有用的,让大家明白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通过几分钟的视频,说清楚一个原理,让大家理解生活中的一种工具、一种现象,使一些原本不怎么了解科学的网友产生原来我也可以了解科学的自豪感。

比如许多股民赔钱,我用博弈论告诉大家为什么炒股会赔钱,用概率论告诉大家为什么买彩票不能发家致富,我给大家讲解了芯片的结构和制作难度,我告诉大家现在的密码学就是基于质数的,破解了质数问题就是破解了密码。我会给大家讲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讲红色月亮是怎么形成的,从经典物理讲到量子力学,从地球上地震的形成讲到遥远的恒星、宇宙的膨胀。许多人人听了我的讲述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把科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大家明白,深奥的科学理论不光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是有用的,它真的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现象。我希望让大家明白,学习科学不仅仅是做题、考试、考大学,而是要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个世界。如果一大批人能通过我的视频爱上科学,并把这种想法传递给他们的孩子,那就是功德无量的事。

只有一个相信科学、热爱科学的国家,才能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才能有光明的未来。大家体会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丰富多彩,科学又博大精深,二者联系在一起,真是让人如痴如醉。

我不生产知识,我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我很丑,但科学真的很美。

通过我的技能做些科学普及,也不能算不务正业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