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一面平的围棋棋子会取代两面鼓的?

发布时间:
2024-07-29 04:11
阅读量:
20

#两面鼓#

近代以前,日本社会有一个鲜明的、不同于中国的特征,那就是贫富差距极大,剥削比极高。

一名武士垄断一整个村子甚至几个村子的产量,给这些村民留下的食物少到可能会饿死人。日本农民穷到屋里地面连铺装都没有,门窗都配不齐,连名字都用不着取。

你看几个日本战国片,看看里面农家的镜头,那都是很客气的了,经常连穷得连兜裆布都是破的。

而那些贵人们呢?一家人吃几百上千人的血肉,搞到那些人活得跟牲口一样,自己却可以过得非常体面。

一切都要用进口唐物,起居坐卧都无比的讲究。万事都要讲一个decency。

这本身也是有政治意义的——主家与农奴的生活方式差距拉得越大,越能巩固阶级分野。轮回论和种姓制是同胞兄弟,总是形影不离。

其实古代日本也是种姓制的,你们没发现吗?甚至连现代的日本也一样继承着这种传统。拍个动画片,五条悟和禅院真希还是理所当然要当绝对主角。

这就使得“贵族运动”必须要沾染强烈的礼仪性,唯恐其器具不精、举止失范。从而使得相关的器物会有一种坚固的“原教旨主义”。

唐朝传过来是什么样,除非天皇或者幕府将军这类贵人通过某个轶事稍微修订,否则所有人都会坚定的追求保持原样,而且要确保穷人玩不起、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玩。

比如,你看高尔夫球现在被认为是贵族运动,高尔夫球具就几乎没有“简易版”的。

马球是贵族运动,于是没人会说“大家闲了骑上生产队的驴来乐呵乐呵”——其实马球当然可以骑驴打,有啥不能?但为什么没人会去玩低配版的马球和高尔夫?玩了也只会受人嘲笑、损害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是吗?

所以,日本的棋具是负有“贵族运动”特性加成的。便宜的棋盘棋子是有,但是被视为玩具和“贱流”,体面人不能丢这个脸。

日本人下棋,必须用正经的四足木棋盘,放在四平八稳的地面上,在不受打扰的净室进行。这样除非遇上地震,否则双面棋子的“劣势”就根本不存在了。

而中国人下围棋是什么下法呢?

拿一张纸铺在竹床上甚至山石上,抓一把豆子都可以,砍柴的樵夫下班可以看到村里的老头在石头上玩的国民游戏。需要砍柴谋生的低级劳动者,不但会看,而且看得懂,而且会看入迷,说明啥?

说明在中国围棋没有日本那样的贵族属性。

中国的盛世,都是以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评价标准,是以百姓富足、生活闲适为特征。可不像日本,不管啥盛世,种地的农奴都一样穷得没裤子穿,只是负责生产、随时可以斩杀的生产工具。

在中国下围棋是随便什么下里巴人都可以玩的平民游戏,对应的,棋具棋子就大可以不必这么纠结。

所谓单面棋子,说穿了就是为了对应“拿一张纸甚至随手画的线当棋盘,在不一定平坦的简陋条件下下棋”的需求而生的。

老百姓出农活,中午太阳大,找棵树下混时间,根据农活进度不一定是哪块田哪棵树。棋子好带,棋盘就是一张纸或者一块布,这比麻将方便多了。

至于什么“制作工艺”,用玻璃做云子当然出现得晚,但是拿黑白陶泥搓了在板上按按烧烧还需要啥发明?

中国“流行”单面棋子,其实跟中国围棋下得没日韩这么“上进”有很大关系——因为我们一般心理没把这个看作多么贵族的东西,可不像民治维新后刚脱贫的日本“新中产阶级”,一下有钱去玩世世代代只能仰望的贵族游戏了,那真是追星追得冒火花。

我们下围棋就是下围棋,ta们下围棋却是“live grandpa’s dream”。人家那个劲头当然比我们足得多。

韩国围棋的崛起其实也一样。

中国围棋在战后的急起直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推崇围棋,从而反过来让围棋在中国恢复了一些“贵族性”。

作为贵族性运动,就会讲究精致的木棋盘、专门的棋室、以及双面棋子。要好木材、好工艺、好玛瑙。

作为国民运动,就理所当然的一张纸加两篓单面棋子——塑料布塑料棋子都行。


但不带偏见的讲,对围棋毫无特殊精神礼拜、毫无贵族感,只是看作踢键子、滚铁环一类的庶民消遣的这个想法,的确也就很难出大国手。

因为这个仪式感、高贵感是一个非常强的精神回馈,对于一般人熬过那些艰苦的专业修行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