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星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

发布时间:
2024-07-28 03:25
阅读量:
65

蔡子星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认为他的身份是什么。

作为高中竞赛教练,蔡子星当然是优秀的。我几乎没有听过质心的网课,但是在大限将至的两三个月前,在网上刷到过一段蔡子星的视频。内容也没有什么技术细节,而是竞赛的学习策略和计划、心态调整等等。但看完后,我却有相见恨晚之感——在经历过将近两年的癫狂的试错后,我得出的“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正确做法,正如蔡子星所述。我想,我如果在高一刚入学(甚至初中)时,就得到蔡子星这样的机械师的高强度的引导,并且这种引导能够一直持续到高三决赛结束的话,我也大约的确能成为一台精良的应试机器、并最终通过竞赛被top2录取吧。

当然,或许在那些竞赛强校的优秀机械师和精良的应试机器们之间,蔡子星所说的、我经过近两年的试错才得到的见解,是他们人尽皆知的基本常识。然而,现实就是如此荒诞——假作真时真亦假,在癫狂的环境中,想要懂得并践行一些基本的常识,都需要极大的勇气、需要克服种种艰难险阻[1]。这也正是实际发生在我身上的事:作为弱省弱校的精[2]下残[3],“老师”和“学校”[4]可以不误导我、不阻碍我提高竞赛成绩[5],都尚且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更不必指望从“老师”和“学校”那里获取任何有用的帮助了。

在经历过将近两年的癫狂的试错与陪跑之后,我才基本得出“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的正确做法。然而作为弱省弱校的精[2]下残[3],我的竞赛只有两年[6]。所以,我成为了一个应试教育的残次品——“当以前的一切崩溃以后,精良的应试机器早已盖起属于自己的高楼大厦,但应试教育的残次品,甚至还在拆毁之前的断壁残垣!两年的时间很短,应试也要一砖一瓦地积累,怎还能有机会去弥补和赎罪?”[7]

当然,即便我个人失败了,甚至一个竞赛组内的绝大多数小猪都失败了,“老师”和“学校”永远都是赢麻的——在它们看来,一届学生中,只要有一台或几台精良的应试机器们蟾宫折桂了,这就足以证明它们培养有方;既然它们培养有方,那么我应试残次了,一切就都是我自己的错:“都怪你能力太弱,不然某某某就能上清华,你为什么不能?”[8]


然而,尽管那段视频里的蔡子星表现极好,质心的[9]竞赛培训[10]以及模拟题[11],却有很严重的问题。

那些培训和习题中的内容,过度强调解题的奇技淫巧,即便对于提升竞赛成绩而言都是过犹不及——提高竞赛成绩的关键[12]在于能够准确、系统而透彻地理解普通物理中[13]的概念和思想、熟悉常见的物理模型、高速而准确地进行读题和计算,以及细心,而不是掌握更多更巧的奇技淫巧。此外,即便质心押中过某一年的复赛中最出人意料的那一题,也不意味着做质心的模拟题可以比做其它的习题集更有效地提升一个学生的竞赛成绩,正如“守株待兔并非捕猎的最高效方案”一样。而“质心押中题”的受益者,大概也只有当年复赛之前碰巧做过那道题的小猪们,正如守株待兔的受益者也只有那些等到兔子的猎人一样。

那些培训和习题中的内容,对于物理的学习[14]甚至科研,就更没用了——因为科研前沿关注的是新问题,而非早已能够用几十、几百年前的理论解决,只是前人不屑于把答案写下来的问题[15],此外,相比竞赛而言,奇技淫巧对科研更不重要;另一方面,古典[16]物理理论[17]的学习,更关注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的构建,而非理论在特殊情形下的困难应用。

可见,质心的竞赛培训和模拟题,大多是一帮几年前通过竞赛进入top2的精良的应试机器们,在本科[18]毕业之后,转而投身于继续制造下一代应试机器的工作中,而生产出来的百无一用的废物[19]。而质心的工作模式和传销组织也并无本质区别。

我并不是针对质心,或者其它类似的竞赛培训机构。实际上,我对竞赛本身评价也是相似的。


最后,蔡子星对物理学习[20]和科研的看法,是十分有害的。读一读这个回答

你们这帮人不要把科研还理解为竞赛呢,多看书多刷题就能成功,你们一天天的到底做过没做过科研啊?等你实操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就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以及它的评论区吧:

我现在在带高中物理竞赛,上次带学生去培训,培训机构请了一个国际金牌,金牌给他们讲挠率[21],学生一脸懵逼,金牌一脸得意…也不是不能讲,但是学生为什么要那么多花钱听不考而且对他们没有太大帮助的内容呢?金牌无非就是享受那种"哇他知识好丰富”的感觉而已。

事实上,十卷朗道根本没必要通读——对于大多数物理工作者来说[22],其中比较有用的大概只有力学、场论、热统和凝聚态理论吧,另外我觉得那本力学其实缺陷很多;四大力学远远不像蔡子星所说的那样困难——四大力学里面的确有十分复杂的技术[23],但四大力学的原理并不需要巨量的时间,甚至所谓的“天赋”才能够掌握,而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在学习已与前沿脱节的古典知识时,应当重点关注基本原理和理论体系的构建,而不是复杂的技术和特殊情形下的困难应用[24]——更广泛地说,在开始科研之前学习古典知识时,一切“细节”[25]都可以忽略或者绕过,否则会面临困局;然而竞赛却特别强调细节,比如,一个初等而复杂的计算,竞赛考生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否则就会丢分、无缘获奖[26];广义相对论也是一百多年以前提出的理论了,所依赖的数学基础也不过是把Euclidean space 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流形换成了具有pseudo-Riemannian metric 且 oriented 的 smooth manifold,一点也不高端[27]——现代几何学完全建立在流形的基础上,在习惯这套语言[28]之后,使用它们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29];另外,蔡子星认为科研前沿距离中学生十分遥远,一个零基础的高中毕业生需要多年的学习才能到达前沿,以及科学的进展会因此而逐渐停滞,而这也是完全错误的[30] ;何况,如果学习的唯一目的是入门某一个特定的前沿领域的研究,那么,也不必要按顺序完整学习所有的基础课程;此外,倒序学习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案——所以,到达前沿需要花费的时间可以更短[31];最后,“膜拜大神”,甚至更进一步地,“天赋崇拜”的风气是十分有害的,想要在科学研究上取得进步,就必须弃之如敝履,何况那些在高中竞赛中摘金夺银的精良的应试机器们,真的值得它们的同龄人学习、甚至崇拜吗?看看那些曾经被称为“大神”的小猪们是如何像冰雹一般坠落的吧。

尽管我在中学六年间根本没有稳定的机会超前学习本科的数学和物理[32],以至于本科刚开始时一无所知且视野狭窄,但一向反应迟钝、不擅长适应新环境的我进入本科以后,也并没有太晚地意识到了这些竞赛遗毒的害处[33]。然而我仍然希望搞竞赛培训的人不要误导无知的中学生,因为确实有一些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愈,以至于高中毕业多年之后,心智水平仍然停留在高中摘金夺银的那一刻的小猪——尽管这其中也有它们自己的过错——比如奶牛小雪球,以及这一只(室友X)[34]

蔡子星大概从未成为过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拿错误的观念误导无知的中学生,就不应该了。


最后,这个回答可能对你[35]有用:

高中学习,什么样的应试方法是好的?

另一个相关阅读(中学数学竞赛):

Riinn:Comments on MO & Fu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