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

发布时间:
2024-07-20 04:58
阅读量:
24

一位60多岁的老人告诉我:90%的人不知道亩产8000多斤的红薯,为何不能成为主粮?答案颠覆你的认知,可不是因为红薯吃多了会放屁,而是因为这些。

明朝时期,商人陈振龙前往菲律宾做生意,看到菲律宾有一种叫做“甘薯”的食物,长得非常奇特。

它差不多小孩拳头大小,看着像水果,却被菲律宾当地人当做主食食用。

陈振龙还特意买了几块过来尝了一下,发现味道甘甜软糯,非常好吃,而且不管生吃还是烤熟了吃,味道都极好。

陈振龙小心探寻后,发现了一个更震惊的消息,这个叫“甘薯”的东西,不仅生长环境需求简单,且含量极其惊人,不管是贫瘠的地方,还是肥沃的地方,都能长出可人的产量。

这让陈振龙不由想起了自己的老家福建,福建山地非常多,而可种植食物的田地却很少,假如能把这个“甘薯”带回中国,肯定能够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问题。

动了这个念想的陈振龙立马准备实施,他收购了大量的“甘薯”,准备通过坐船回去。

结果没想到,陈振龙刚到菲律宾的港口,就被拦了下来,并且扣押下了所有的“甘薯”。

陈振龙这才了解到,原来菲律宾此时处于西班牙icon的统治下,而这个红薯则被他们明律禁止不得带出境外。

后来陈振龙想了个法子,把甘薯的藤合并在水绳里,然后涂上在上面涂满污泥,这才忙过了港口的关卡,得以把“甘薯”带回了明朝。

红薯传入明朝后,适应力非常强大,那时候稻谷的产量地下,重一亩红薯,它的产量远超过稻谷的二十倍,这使得红薯迅速成为了当时风靡一时的食物。

且红薯的引进是在明朝后期万历年间,这时候饥荒水患极为严重,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红薯则成为了那时候救荒的关键作物,可以说被红薯救下的人,足有千万之众。

没有红薯,估计明朝的灭亡,都要早上许多年,因为那是不等清人入关,流离失所,饥饿不堪的农民们,早就掀翻了大明王朝。

而红薯彻底成为中国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时期,虽然国家政局稳定,但是民间多有饥饿,加上频繁爆发的荒灾,导致粮食非常紧缺。

对此,乾隆皇帝直接推行政策,鼓励民众种植红薯,并且发动各地官员,都参与进推广红薯的种植中。

在清政府官方的推行下,红薯迅速风靡全国,从四川到云南,再到贵州,红薯的种植基本覆盖了中国的整片西南地区。

抗战时期,红薯也成了许多人的主要口粮,相比起稻谷和麦子,红薯携带简单,且食用也方便。

实在来不及,也不用煮,直接生吃也能填饱肚子,而稻谷和麦子就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红薯也基本成了红军的主要粮食。

可到了今天,红薯基本已经彻底失去了主食的地位,它甚至变成了一种小吃,人们闲暇之际,想要换换口味,才想起来要吃一吃红薯。

红薯之所以走到了今天,其主要原因还是杂交水稻的出现,彻底替代了红薯的位置。

可以发现,从明朝至今,人们之所以选择红薯当做主粮,是不得已的一种行为。

为什么不吃稻谷和小麦,不是因为红薯必稻谷和小麦好,而是红薯的获取比稻谷简单。

要知道红薯的营养价值,远低于稻谷和小麦,且口感上,红薯虽然好吃,但它的饱腹感很差,你吃两个红薯,虽然管饱,但没多久就又会感到饥饿。

稻谷就不一样,只要你把自己吃饱,基本上半天内都不会感到饥饿。

在饥荒年代,简单便携实用的红薯必然会成为主流,因为在那个时候,人只需要稍微填饱一下自己的肚子就可以了,活着才是目的。

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在袁隆平老先生把杂交水稻研究出来后,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在温饱搞定之后,人自然想着的是怎么活得更好,比如让自己更加健康,让自己更加开心。

很明显,在健康方面,红薯的作用远远不如稻谷,人们在生活条件可以之后,自然而然地,就把红薯给放在了角落里。

不过随着生活的发展,红薯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它在不担任主食之后,就变成了各种小吃,专门为人们解决口腹之欲的问题。

红薯在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它被剔除了主食之外,但人们对它的眷恋不会减少,依然有无数人在种植它,并喜欢着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