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能讲讲当前国内男女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吗?

发布时间:
2024-07-20 02:44
阅读量:
63

因为国内城市中青年女性消费了过多不属于她们的财富。而这种行为又是被鼓励去做的。

这两者结合造成了一种“跋扈”的心态。由于消费他人的财富更加的轻松,自然而然地,“跋扈”的人认为这种消费是她理所应得的权利。当供养者无力供养,或者幡然醒悟不再供养的时候,她们就会把自己没有得到供养的原因归咎于社会不公、系统性压迫、劣根性云云。这种指控显然是不实的,所以最终会挑起社会矛盾。(我认为,如果现在在国内城市中青年女性这一生态位上的是男人,他们也会拥有这一心态,所以本文仅是分析社会现象的成因)

先说前半句,一个女性从出生开始接受更多的来自父母的财富。城市家庭过多的被“穷养儿富养女”这一有毒的价值观所害,导致在学生时代,女学生在吃穿用度方面普遍优于和她们来自一个阶层的男学生。步入社会之后,无论是自发层面的舔狗行为,社会层面的彩礼,还是国家层面的司法实践(此处省略),都在帮助城市中青年女性获得来自其供养者的财富。这个供养者在婚前是父母,在婚后到父母死亡前是父母加上丈夫。

但前半句的事实也只是事实,后半的观点才是重点。也即这种消费供养者财富的行为为什么是被鼓励的?

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净出口。中国在投资和净出口方面的强劲不必赘述,唯独消费是相比于其他经济体,尤其是美国,过于薄弱的一环。而消费的形成主要需要三个要素: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和消费意愿。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兼有的中老年人消费意愿地下;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尚可的中青年男性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消费;而城市中青年女性和小孩则有着其强烈的消费意愿和较多的闲暇时间。比起提高中老年人消费意愿的困难,提高中青年男性闲暇时间的不情愿,让中老年人和中青年男性给女性做转移支付简直就是绝妙的主意!

受到供养的城市中青年女性简直是最完美的消费者:1.她们拿着大笔的不属于自己的钱,所以并不像男性、中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那样珍惜来之不易的财富;2.她们有着极高的攀比心理和被承认的渴望,导致她们对消费的愿望无穷无尽;3.她们更少的参与生产,导致在她们的价值观中,总是以消费水平反映个人价值,而不是以其所创造的价值;(这也和转移支付有关,因为消费水平高证明得到的供养更多)。只有这样的消费者,才能在消费意愿普遍低下的东亚地区创造出提前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至于小孩,要有有消费能力的年轻男性和女性才能生产这另一批消费主力。

至于为什么消费疲弱到不得不指望作为投资的各种工程项目或者城市中青年女性的消费,那就是老生常谈的土地财政、地方债等等了。

总之,如果中青年男性无法获得能消费其财富的闲暇时间,向女性做转移支付就必然是提振消费的唯一选择。

注:尽管国内的很多经济学著作和针对本科生的经济学课程认为消费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但在世界范围内,消费者的闲暇时间对非必需的消费的作用被越来越重视。因为了解消费品、比较消费品、完成消费品购买、购买后使用消费品无一不需要消费者闲暇时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