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批判《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以及书中的主角保尔?

发布时间:
2024-07-19 05:32
阅读量:
32

金花淑,(김화숙)平壤锦绣山加油站加油员,每天都是早早地来到加油站,进行一天忙碌的工作。曾创下一天给五辆车加油的全国记录。因此受到了伟大将军的接见,成为了锦绣山年度劳动模范之一。


阿历克塞·斯达汉诺夫,前苏联被载入史册的采煤工人。1935年8月31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煤一百零二吨,超过普通采煤定额十三倍。他也因此被载入史册,成为苏联早期工业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斯大林说“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运动打破了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而且往往超过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使我国在实际上有可能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有可能把我国变成最富裕的国家……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没有某些工程师、技师和经济工作人员的那种保守主义和顽固思想;他们勇敢地前进,打破旧的技术定额,创造新的更高的技术定额;他们对我国工业领导者制定的设计能力和经济计划提出修改,他们往往补充和修改工程师和技师的意见,他们时常教导工程师和技师,并推动工程师和技师前进,因为他们是完全掌握了本行技术并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的人才。”

斯达汉诺夫运动要求苏联各行各业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纪录,“打破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于是各地掀起创纪录的狂潮。各行各界都在创纪录。到了11月中旬,每个企业都涌现出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牙科医生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拔牙效率提高三倍。比如从前每个工作日拔十几颗牙,现在就要拔几十颗了。芭蕾舞演员单足脚尖旋转从五个增加到十五个。教授必须增加自己的科学发明的数量,否则就有怠工的嫌疑。秋明伏特加酒酒厂生产“增加无产阶级烈度”的伏特加酒,把度数从四十度调到四十五度。炼钢、织布、开火车、收割庄稼都要按斯达汉诺夫方式提高效率,连钉马掌也不例外。

运动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不过出现了小偏差罢了。但内务部按斯达汉诺夫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就有点可怕了。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批示的“1938年2月共和国内务部安全局第三处和第四处社会主义竞赛的结果”的文件便是个例子。批示写道“第三处向军事委员会提交二十宗案件,向特别委员会提交十一宗案件,第四处未能提交,然而第四处提高了三人小组批示的案件的数量,将近一百人的案件。”斯达汉诺夫运动提高生产率偏重数量,但内务部提高数量,便是提高逮捕、判刑和处决的数量。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三人小组。二三十年代苏联各层机构都设有三人小组。三人小组权力无边,不经审讯便有权批准逮捕、判刑和处决人。

然而奇怪的是斯达汉诺夫运动首先遭到矿工们的抵制他们甚至殴打斯达汉诺夫工作者。那些特别积极创造纪录的人,他们穿过昏暗的胡同时,会被自己的同行们打断手脚。提高采矿效率,定额也随之增加。如果先前一吨煤算一个定额,现在三吨煤算一个定额,矿工按定额领取工资,提高采煤效率反而减少收入。而且定额只能提高,不能降低,降低便是怠工。再说矿井作业条件恶劣,拼命干活极易受伤。斯达汉诺夫创纪录的那天,党委书记彼得罗夫担心他出事故,亲自为他提灯照明。各级领导也抵制斯达汉诺夫运动,因为最高当局向他们提出无法完成的生产指标。完不成指标就是破坏分子。工程师们看到矿工们违背技术规则操作也不敢说话,怕自己被说成怠工分子。

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看到运动中出现的问题,1936年曾发表讲话:“哪儿来的怠工者!苏维埃政权已经存在十九年了,我们培养出数十万名工程师和技师,老一代工程师也受到过我们的再教育。如果1936年他们都成为怠工者,那是我们工作的失败。他们不是怠工者,而是优秀的人才,祖国的好儿女,我们的同志和兄弟……现在不能再说科技人员否定运动了。”可惜一年后奥尔忠尼启则不明不白地死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