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很多学霸,都说不上辅导班,全靠自学,你相信吗?

发布时间:
2024-07-12 17:24
阅读量:
81

只要你不是省重点的,或者说只要不是省重点的竞赛班。

你不会觉得那些专科,普本学历的普通老师能教得了那些天才吧。。。。。

————————

学霸说明他水平高出平均线很多。

那么,老师的教学是为了平均线的,辅导班也一样,除非是单独的竞赛拔高班(只有学校才能组织起来)。

平均有1--3们科目超出当前教学进度2--4个学期。不靠自学考什么?

————————

举个例子:我语文背的快。同样的一篇古文,别人要3个早自习120分钟,甚至5个早自习,我读两遍就有感觉了,20分钟就背下来了,又花40分钟默写了一遍。

那剩下的时间我干啥?弄其他的学科挨了骂,打扰同学也不好,那就顺着往后背呗。于是我在高一上学期就把4本书的背诵内容全搞定了,高一暑假感觉无聊就顺便开始背诵另外几本选修,高一结束时,高中有要求的课文都背完了。高二高三都在背英语和语文试卷里的古文,以及其他买的古文书,还有就是睡觉。——反正老师管不到我了。

我数学超前教学进度1个半学期,物理超前进度1--3学期。化学和英语跟不上。——这还是我边学边玩的。生物?生物我不学的。考多少随缘。该听就听,该背就背,课外除了做生物作业一分钟不花,后来生物起来了,课内我都不学生物。

至于我们哪来的那么多时间?

周考月考有吧,试卷有做吧,老师总是要讲试卷的。那一张试卷我们考了满分或者就压轴扣点分,老师要讲两节课,我们总不能两节课都在听着早就会的东西吧?

于是我们在自己学后面几个学期的知识,做着后几个学期的试卷。

老师讲新内容,哎,这玩意我也会,听个屁,我学自己的。

————————

学习的动力?

分情况,我小学是满分就有零花钱。

初中是无聊或者犯困就做做竞赛题醒醒脑子,后来因为成绩好挨了同学打,不准我学。

高中就是无聊的攀比心了。

这题(压轴)你翻车了,我做对了,太爽了。啧啧,你才自学到XX(超前进度)啊,我上个学期就学到这里了;这套试卷(超前进度)你还没做啊,我去年XXX的时候就做了。

还有就是为了放假。我们每个月只有两天半假和寒暑假,但是老师会发很多卷子。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提前把市面上的所有卷子全做一遍,那么这个放假作业等于没有。到时候把自己几个月甚至一年前存货拿出来交给老师就行了。


你是不知道老师第一天布置完作业,第二天我就把存货掏出来的时候是有多爽。同学羡慕的眼睛都绿了

——————————

看到很多说学习论的,那我也顺便聊聊吧。

先讲对我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我的生物其实一直普通水准。大概55--65(满分85)。

第一次是找了个生物名师补习,讲了一个月15节课。一次3个小时。感觉就是老师讲的很有用,不会的题会了,结果成绩还是原地踏步。

第二次是关键,源于无聊。月考期间没有作业,学习强度还要低于平时。其他同学在紧张的复习。我懒得复习了。

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晚自习,一共8节自习课,把四本生物书的知识网络默写了一遍。就是看着生物课本的目录,直接回忆并整理知识网络且默写。

从此之后,我的生物都是80+(满分85);高考生物满分。

————————

物理是另外一条路径,我的物理是自从有这门课开始,就没有过低分,一般是有三分之一的考试满分,参加过一些竞赛但是并不出色。

————————

数学是比较有意思的,我初中数学还行,114,117拿的多,满分少但是也有;高中还是普普通通的120(满分从120变成150了)。

高二有次数学数学自测,做了个68(好像是这个分),同学不以为意,觉得我是懒得做。但是我记得我当时是仿佛被下了降头,确实是到处不会。做得心慌意乱。——我可以懒得做,但是不能不会做。

我把那张68分的自测试卷贴在我的桌面上,真正的开始用心对待数学。花了两个半月,稳定在145+。偶尔满分,一样是参加过一些竞赛但是并不出色。

高考那年数学挺难,不少140多的翻车到100——120,120的翻车到不及格,我仍旧141.

————————

数学和物理是最讲究研究方法的学科。

我的记忆力仅在古文上很好,其他时候一般。

物理有一百多条公式,数学各种变形变体也有八十多条。其实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发的证明的,在考试的过程中临时推导的。——反正也花不了几分钟。

在证明和推导的过程中,就会深刻的理解公式的使用条件与应用场景。推导的次数多了,也就自然记下来了。

——————————

看到其他反对的有感:你们丫的自学,都是只看课本,不看教辅资料?

课本不是纯纯的铁FW吗?我们当年都是自己看教辅,看不懂就换一套教辅,边看教辅边做例题,觉得差不多理解了就开始做试卷;一直做到自己满意为止。一般来说,两三套教辅+3--6套试卷差不多。

每个单元都有试卷,几套试卷下来还做不到高分,说明你在糊弄自己,前面的教辅部分或者试卷部分压根没搞懂

——————

你们可能不理解自学和老师大锅饭讲课的效率差别。

自学一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应该只要3--7天(使用老师上课时间超前学习,包括无聊上课发呆),但是老师讲完一个单元需要2--4周。因为有人跟不上,一堆人错的题也不一样,不懂的地方不一样,老师要一个个讲。

最好是自学+老师提纲挈领单独开小灶。一对一肯定是有用的,但是不要越俎代庖。学习的主体还是自己。

——————————

很高兴有很多人收藏,那么我就更新一下干货,分享点自学的经验吧。

第一、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在校园的环境中,对自学最大的帮助其实是环境与氛围。就如同我之前提及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我更具天赋而在语文的进度上超前。如果是在非校园的环境中,我可能会选择玩耍,这是天性。

但是在校园环境里,大家都在用心学习,氛围比较好,而且老师还会起到监督的作用。

如果你运气好碰到一群人组成学习小组还在进行攀比学习,那么就更有动力学习。

如果是家长,请务必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是学生,你可以自己去组成学习小组,也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甚至是组团去老师家里学习。

好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除了互相学习以外,取得进步的快乐,高分的快乐,解出难题的快乐,一定要有人分享,这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如果从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而只有痛苦,那么学习就难以持久

第二,不要在万事俱备之后再学习,任何时刻都可以。他可以是大段的时间去研究,也可以是碎片的时间去背诵。过长的准备时间与形式主义反而是本末倒置。

第三,自学是自测的,请务必不要欺骗自己。

自学是没有学校提供的进度压力的,我想学多少就学多少。但是确实是有一批人自学是虚荣。虚假得给自己自测高分,张张试卷写满,放出去吹嘘自己,结果正式考试次次滑铁卢。

正式的面对自己,这种心态的转变是极为重要,不要总是欺骗自己是“粗心”“遗忘”“没发挥好”;我前面有提及我数学贴68分的试卷,就是正面这个现实。

就像有人说的,给自己记账,记着记着就成了记假账。

第四,学习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我之前说的,2--3套教辅,3--6套试卷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教辅分三类:基础型,拔高型,竞赛型。

其实市面上的所谓的拔高试卷和教辅,大体还是属于正常考察知识的范围难度,只有竞赛书,才是属于真的拔高。

买什么教辅,最好去问老师,老师知道你的知识情况,会给出最合适的建议。

我分享我的情况,但是仅供参考。千万不要生搬硬套

我当年是对基础类的教辅不屑一顾的,因为真的过于简单了。而拔高型的教辅,才是自学的主战场。

学习顺序:课本概念——自己进行定理推导证明——打开拔高类教辅,跟着理解概念,定理证明——普通简单习题练手(一般是书本的课后习题)——打开拔高类教辅,学习解题技巧——完成教辅课后习题——做套试卷自测——检查错误的部分(解题技巧还是概念理解)——针对性学习(自测到分数满意)——进入竞赛教辅

理科的学习在于以下几点:

1.解题技巧的归纳和总结。

2.对定理定义的理解与思考——延申到公式的证明变形变体

3.对定理适用范围,概念的掌握与深度理解。——多见于定义与出题陷阱,区分中等生与优等生的分界。(物理能不能满分,多数是看对概念的深度掌握)

4.延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区分优等生与竞赛生的分界

这四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不打算竞赛的话,做到3.5就差不多了,多的0.5是为了压轴题准备的。

我高中的时候,数学的150分,有140分止步于第三点;物理甚至做到第三点就可以冲击满分了。化学就不知道了,因为我的化学也差

不是死板的套着其他人的经验,而是要理解自己的不足在哪里,针对性的弥补。

第五、不要重复性的学习,要找到错误的根源。

你已经掌握的知识,可以偶尔回顾,但是不要一直重复。

做已经会的东西,拿个高分甚至满分,当然是有成就感的,但是总是沉迷于刷本就已经会的东西,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数量上的堆砌是没有意义的。

那些做了非常多题,做了非常多的试卷的同学,结果没有进步,原因正是如此。他的每一次试卷都是对上一次的重复,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重复上,而不去思考错误的原因。

这种表面上的努力,感动自己,感动家长,但是感动不了数学和物理。

第六、知识网络的构建。

这是我在生物上的经验,前面已经聊过。本质上是我把理科的学习经验迁移到生物上。具体过程前面有讲。

数学与物理我确实没有刻意的去整什么默写啊,说实话,没有用。但是我确实是构建了知识网络。——以定理证明的方式。

但是这玩意在文科生应该是更好用。在文理分科前,我文科是强于理科的。

历史你可以做个编年表/录/集;做个时间线。这是我从编年体里学来的,但是没有完工就分科了。

有兴趣还可以做国别体,纪传体等等。

本质上,是要做个线索,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可以用辅导书的,也可以自己做

如果一个线索不够,就用几个线索,但是一定要在同一张网上。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吧。

————

补充一下我以前的常见分数吧。

我初中的数学一般是114和117以及120,一般扣分点在于压轴选择题以及压轴的最后一问。

高中的数学,后期是141,147和150,同样是选择题的压轴和应用大题最后一问的压轴。不过我一般是147分比较多,有时候我即使把压轴都做出来,结果是在加其他步骤分又被硬扣的,这种就149。

高考的141,应该也是压轴题扣4分,加一个选择题扣5分。

我物理在后期一般都是压轴题做出来,但是选择题总会错一些,一般都是概念性的深入理解的问题。嗯,我拿高考来说,110分满分,我考了101,扣的9分就是一个多选题漏选,一个多选题错选。主要是我以前物理学习的时候是很少碰到一些多选题的,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概念陷阱题,也算是吃了一点亏吧。沉迷于压轴题的解题而忽略了概念的深入理解。

我生物唯一的一次满分就是在高考,但是在高考之前的那一年的高分。生物来说,我一般都是或许是步骤分扣了一点,或许是杂交概率题那里扣了一点分。

一般来说满分试卷是会复审,然后去找一下步骤有没有问题,或者说你忘了化简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有一些主竞赛的同学考不到满分,往往就是因为喜欢跳步骤。

在整个高中的生涯里,我语文最低分116,最高分是136。在高一的时候,我主打的是一个作文,一般作文在55~58左右。印象中语文应该只有在初中和小学拿过满分,高中没有。

然而在高二高三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阅读量减少的怎么样,我的整个作文水平是有明显下滑的,分数水平也就是平均线48分,但是我依然维持在高分,主要是因为我抓住了他的文言文以及选择题的正确率,我文言文的扣分极少,然后语文的11或者12个选择题,我一般是最多错1~2个,有时候全对。

如果作文分数能有50分且选择题全对的情况下,我的语文总分一般都会有130。不过此消彼长,130对我来说也并不多见。126倒是考的挺多的,倒也算得上是符合正常的数学规律。

——————

再次更新。

看到有同学在说自制力与自驱力的问题。

其实我的建议里面,有三分之一是有涉及到这些的。

第一个,是学校的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能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一切从课堂开始。但是前提是你这门课足够优秀,如果水平还是中等生的吃大锅饭的水平,还是不建议使用课堂时间自学的。

正反馈的第一步怎么开始?——预习。有的好老师会提前检查预习情况。他其实心里清楚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学习,只不过是逼迫学生在课间时间看两眼罢了。

预习对我来说也是很久远的记忆了。大体上其实就是看看概念与公式,然后做做书本上的课后习题。不要求你全都会,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个其实是花不了多少时间。少则十来分钟,多则半个小时。不会的部分其实就是你要特别用心听的地方。

在学校的环境下,尤其是课堂上,其实是最有学习动力的,因为大家都在学习,没有时间理你,老师也不会允许你打扰其他同学。发呆or学习。

有的同学在上课时感到无聊就在画画(登高杜甫是重灾区),以及其他种种事情,你拿这种时间去学习就行了。

第二,是小团体的正反馈

我当初的几个学习小组,比的不是谁有钱,不是谁吃得好穿的好,而是比谁能满分,谁学的多,谁能把硬骨头啃下来(压轴或者竞赛)。

举个略有极端的例子。

高中晚自习停电(晚自习没有老师监督),其他班都在狂欢,狂呼,发癫,想着跑路。我们班自发的组成了六个学习团体,每个学习团体五六号人,借着月光在一起讨论或者做题。(因为有的科目有两三个团体)。

有一半人在用心学习,其他人也不好意思打扰,或是趴在桌子上安静的休息,或是出去散步。

我们班的情况被年级主任看见了,班主任被狠狠的表扬。算是出了名。

许多人是被老师批评【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但是我的小学和高中都是被老师表扬【你们是我带过最好的一届】

学习小组只能是自发的形成,老师的强制分配往往不管用。关系越铁越好用。

因为你可以毫无顾忌的对死党说出TMD下次我一定超过你,你可以肆无忌惮的嘲笑死党你连这个题都不会,然后骄傲的教会他。

第三,是进步的成就感

进步的成就感来源于两点。

一种,是分数的提升。但是学校的考试是一月一考。时间太长,所以我说了自测,只要你是在用心的学习,那么章节自测的分数一定是一次比一次高的,能起到提振信心,激励自己的作用。

另一种,是对偏难怪题的解题,有时候花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把一道难题做出了,是有种酣畅淋漓的快乐的。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痛苦,那是很难把学习搞起来的。要学会肯定自己的进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