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太太小姐生活条件那么优越,为什么还那么体弱多病?

发布时间:
2024-07-04 12:27
阅读量:
32

除去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却又隐秘的东西,经常被人忽略,这个东西就是知识的性别偏向。

绝大多数人在讨论知识,特别是医学知识的时候,往往都会忽略医学知识中存在的性别偏向。实际上,女性主义的研究者在考察前现代社会的知识构成时,就发现前现代社会的很多“知识”都是带有性别影子的。

这里,可以用中国的医学书籍举个例子,如在《本草纲目》以搜索与乳房相关的疾病,与女性有关的疾病是产后乳下垂、吹乳等,而男女共有的疾病则有乳痛、乳痈等。这就是说,在《本草纲目》的时代,对于女性乳部的疾病,当时人最关心的是与生产、哺乳有关的方面,但对于一些女性独有的乳部疾病,则很少关注。

由于男女生理差异的存在,男性与女性都有独属于自己这个性别群体的疾病,同时同一种疾病在男女身上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病征。而前现代社会,女性普遍没有学习知识的权利,也难以参与到广泛的社会生产,她们的生活基本都被局限在了家庭中。甚至,就连女性得病了,他们也很难像男性一样正常就医。

这样导致的问题是很多的。首先,因为女性没有学习知识的权利,所以女性的表达是很有问题的。医生朋友们应该有这样的感触,就是面对同样的病人,看学历较高的病人会比看学历较低的病人更为轻松,因为学历较高的病人一般会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更容易说清楚自己得了什么病,也能更容易理解你说的那些治疗、康复的知识。而古代女性,绝大多数都是没接受过教育的,她们就算得了病、请了医生,也往往难以描述清楚自己的疾病,就更不用说治疗了。

其次,因为女性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在家庭中,而且社会对于女性的要求主要是生育,所以对于与此无关的一些症状,社会不太关注,女性自己也会觉得无所谓。如一些身体上的疼痛,男性可能会因为要出去干活,不治就不行,但对于女性则可能会觉得不治也没事,那也就不去看医生了,而这种拖着不治对身体的损害则是更为长久的。

第三,虽然历史上的确存在一些擅长治疗妇科疾病的医生,但这些医生基本都是男性。客观来说,男性医生与女性交流时还是会存在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尤其是与社会地位较高的女性交流时,而且从感知的角度来说,一些疾病的感受还是同性别的人会更深一切。如一个男性医生就算医术再高明,但他也不可能切身了解月经痛是怎么一种感受。

此外,还有很多疾病的治疗其实也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但人们又往往会忽视这个性别。如在现实中,外伤、腰背疼痛等虽然男女皆有,但因为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更多,男性受外伤、腰背疼痛的几率更大。反正我从小到大,见过非常多胳膊、肩膀、腿上贴着膏药的男性,但女性就很少。可能在治疗同样的外伤方面,男女的恢复情况会有区别,女性也许有效率更高的治疗方法,但因为比例不大,所以女性也就无所谓了。

尽管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医疗技术有了很大发展,而且关于女性疾病的一些忌讳也都没有了,但是医学也是一个很讲究传承和经验的学科。因此,依靠过往医学知识积累的庞大“存量”,有关男性治疗的一些知识也依然是高于女性的,在有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上,也是更偏“男性”的。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个非常依赖经验积累的学科。当一个社会中,女性普遍性的不受重视的时候,意味着有关女性的医学知识积累也不会多。那么,就算一些豪门贵族的女性地位非常高,但缺乏经验就是缺乏经验。正如在中国,哪怕你是个亿万富豪,你被人打了一枪,给你治枪伤的国内权威医生的经验,可能还不如美国一个普通大城市医院的新手多。而当一个社会的女性普遍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其他权利也缺乏的时候,带来的结果就是女性的伤、病、亡率更高。

在缺乏足够医学知识的情况下,普通人家的女孩,尚且还有机会通过参加劳动来提升身体素质,但是很多豪门贵族的女性,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典型的“死宅”,几乎没有多少出门的机会,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健康都不会太好。

现代社会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除医学水平的进步外,也是因为很多重体力、高风险的劳动基本也都是男性参与。这里可以作为佐证的是这样一组数字:

工伤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中,男性占比为78%,女性占比为22%,这与我国男性在劳动生产中的主力地位是相对应的,而且男性承担了更多的重体力劳动岗位,更易受到事故伤害。

在体制内这个比例更悬殊:

根据公安部的数据,现在全国女警察占警察总数的比例约为1/7。也就是说,男性警察的牺牲概率大约是女性警察的9倍左右。

总的来说,对于健康而言,知识积累、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因素,会比单纯的“生活条件优越”重要得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