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本会成为唯一一个亚洲列强?
历史学曾经有一个观点,在我国不是主流,但是我个人觉得挺好玩的——“巧合论”。
就是说,很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其实充满了巧合。跟历史人物的性格,当时的环境,事件发生的地点,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黑船事件——最初的美国人只是想得到水+食物作为补给点而已,并且严格遵守活动范围仅限于七里之内,保证自己远离武士町(参见《美日亲善条约》)。
日本天皇做了很多年的政治吉祥物,在黑船事件中,本来就是被德川幕府用来拖延回复美国谈判的一个借口,没想到此举起到了反作用,使得部分武士有了拥立天皇的野心。
而更巧合的是,德川幕府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长期对各藩财政剥削,经过这种200年的压制,导致了中下级武士生活水平非常底下,所以他们也需要一个暴动,一个借口,去发泄自己内心对贫穷生活的不满。
更为巧合的是,德川庆喜在有一战之力的情况下,主动交权,这如果是换了其他性格的人做不出的,跟很多人认知不同的是,西方也有在支持德川庆喜,比如法国公使莱昂·罗修斯明确提出支持他以江户为中心,抗战到底。甚至他谈判后,幕府继续还有人在坚持战斗。
如果以普通人的视角把日本1853年到1867年的事情联起来看一遍,应该会发现在,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必然会发生的。有些变革发生的非常无厘头。发生的非常巧合。这种巧合其实也发生在我国身上。
如果把视线放在1839年的中国,会发现抗英英雄林则徐真的以为英国人不喝茶就会死(大黄、茶叶皆内地之宝,可以制外夷),所以对英国的态度异常的强硬。我国官员欺压英商如同家常便饭(参见英国人自己的记载和描述)。本来英商也是习惯了逆来顺受,花高价去买通我国官员,一起贩卖鸦片,英商自己的描述记载是,鸦片的利润,大部分是打点给了我国官员(费用至少占利润一半以上)。也就是为什么鸦片越近越多的原因。禁烟运动一开始也并非是点燃战争的必要条件,因为英商的损失往往是自己承担。
还比较巧合的是,林因为认定了英国人不喝茶就会死,所以干脆直接写信给英国女王,语气像是上级教育下级(很可惜,这份信最后没有被送到女王手中)。英国的谈判代表来了后,林则认为没什么好谈的,所以先把别人困起来,困了一个半月,差点没饿死。义律被软禁后,一个是气愤,另一方面想脱困,直接宣布英国政府赔偿英商,请求英国商人交出鸦片给林销毁——就相当于把英国政府卷了进来。也算是一个巧合。如果英国政府官员不因生气(软禁其他国家的使臣在当时国际交往中并不是常态),或者不被软禁,也不会主动卷进来。
更为巧合的是,林要求英国政府签下不平等的保证书,只要有英国鸦片船靠近中国,鸦片既销,人立刻杀(就地正法),英国政府不得过问。就是说,清朝执法权将会大大加强,就算是在19世纪,任何一个国家外交大使同意这种方案都很难(除非是宗主国)。所以,这种把英国当成我国附属国态度的巧合进一步刺激了英国人战斗的意念。
最最最巧合的是,在清朝跟英国没有正式交战的时候,清朝的前期海战接触全部都是失利的,穿鼻之战,英国1人受伤,清朝15人死亡,30人受伤,4船被打沉。这巨大的差距,正常情况应该如实上报。结果清朝这边上报的是六连胜,坚定了决策层跟英国发动战争的决心。这个真的很巧合,如果换一批官员上报,未必会吹的那么离谱,所以历史真的很难说。
类似的历史巧合,在历史上还是发生过不少的。各种巧合在一起,完全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