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清华北大中,感觉人们都更倾向于清华呢?

发布时间:
2024-07-02 16:43
阅读量:
71

我们来看两个差生画像,我相信哪怕是没有在这两所学校读过书的朋友也不难看他们来自哪所学校。

A同学是一名基础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大二的专业课中,因为打游戏忘记去上习题课了,而众所周知该学校的考试和授课关系不大,高分精华在习题课,导致ta有一门数学课补考,从此开始在专业课上摆烂,大量课程低分甚至是靠求情过的,但ta博闻强识,选了非常多的人文社科课程并取得高分,甚至还搞起了一个自媒体,同时还担任了一个社团的理事长和班里的团支书。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因为没有实习,毕业双选会上好单位没有给offer,ta本科毕业后去好未来当了高中教培老师。

B同学是一名应用科学的学生。ta在微积分课程的期中考试因为出题老师抽风出了好几道从实分析里扒出来的证明题,光荣挂科,辅导员立马揪着ta狠批一顿,然后找了个基科大佬给ta补习,期末过关,从此走上了低分飘过的不归路。好在各种学工社团都和他无缘,学校也不提倡转行,ta的GPA还勉强能看,并在毕业前捞到了一个去某985的保研资格,后去华为工作。

当然,这里的差生并非是绝对意义上的差生,大概是60%~90%分数位的同学。最后10%,和学校关系也不大了,多少是有一些个人问题。

我们要解释为什么清华更受欢迎,本质上要回答一个问题,谁在读top2?他们中当然有天才,有高门子弟,但更主流的是一些三四线城市,出身市民阶层的考试家。他们擅长理解并利用规则,且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都还不错。在大部分地区,top2的录取率是在0.3%以下的,这个比例比招考比最疯狂的国考岗位都要低,那么考试家们的期望值也至少应该是,最差的情况下,top2能够兑换一份不差于一般国考岗位的工作。能不能做到呢?清华基本上能,北大基本上不能。

这个历程和top2的学习对象是密不可分的,清华虽然是留美预备校出身,但是现在的清华,从底色上是类似于莫斯科大学,巴黎高师这种顶级工程师学校(当然现在清华会说自己学的是MIT和CalTech),且抱持着高度的“学以致用”的欧陆式教育思维,而这和清华筛选学生的模式是一致的。所以清华哪怕是差生也能满足以下的条件:1、够用的专业知识;2、能够承受现代劳动强度的身体素质(3000米可不是假的);3、不摆烂的工作态度。那么任何用人单位雇佣一个清华毕业生,至少是不亏的。更何况,清华这种精英工程师学校的氛围,又培养出了一个横跨政商学的强力校友圈。这又和三四线市民家庭出身的考试家们的期望符合。

而北大的模板最开始是洪堡大学,后来改开之后学的是Oxbridge。北大最出名的特色就是所谓的liberal arts,并且冠以博雅教育的称呼。问题是,liberal arts是一个完全面向英式中产阶级(英式中产标准比欧式高得多)的产物。这里举一个例子,北大某著名艺术类通识课,学期后老师会组织学生去课本上的那些地方搞Grande Tour壮游。朋友们,壮游不是浮光掠影的旅游,是去住几个月(甚至你还要找教务请假,当然教务也一贯纵容这种不尊重专业培养方案的行为),最开始就是贵族们的游学活动。liberal arts教育这种东西,不是说学校尊重个人全面发展就完事儿了,后面还需要家庭支持和补充学生的发展。

问题是,三四线的市民阶层考试家们,有搞liberal arts的资源吗?所以,本着功利主义的角度,该选谁,还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