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面对业绩压力或出售中国业务,出售中国业务股权对星巴克是笔好生意吗?
这里有一个反常识的地方:
在国内咖啡文化尚未普及的时候,星巴克活得很滋润;当咖啡饮品普及、成为社畜每天必喝的血瓶时,星巴克反而要活不下去了。
这里归因于库迪和瑞幸的「卷」,似乎完全能讲通。
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在外面能买到库迪的地方我就不买瑞幸,倒不完全是因为库迪便宜5块钱,而是它的冰饮不像瑞幸那样半杯子冰块;
买不到库迪的时候才买瑞幸,连瑞幸都没有,才考虑星巴克。
只有一种情况,我会优先选择星巴克:
就是临时需要打开电脑办公的时候。
倒也不是库迪的门店就不能办公,但是在库迪打开电脑总有种羞耻感。就好比临时内急,去商场上厕所就毫无负担,随便找家餐馆借用厕所,就有点社恐。此种区别完全因为成见,没有逻辑可言。
这种成见一部分是因为星巴克的品牌定位,它自称为「第三空间」,就是你在家和办公室以外的第三个空间。你可以在这里休息、办公和会见朋友,他的产品价格里已经包含了这部分租金。你每买一杯星巴克咖啡,就默认支付了两个小时的沙发蹲位费。
你可以不享受这个权利,但是钱不能少付。
所以我蹲在星巴克办公的时候,毫无愧疚。
在国内咖啡文化没有普及的时候,想喝咖啡的朋友其实没多少选择。即便你打包带走,不使用这个第三空间权,你也得付三四十块;
在瑞幸和库迪普及以后,抢走的正是这部分外卖用户。10到15块的价格,就纯粹是咖啡费用,不包含门店租金。
所以瑞幸的卷其实不完全算恶性的卷,他打下来的价格满足了外带用户的需求。你星巴克不做堂食和外带的区别,就别怪竞争对手趁虚而入。
星巴克在国外主打的是「信仰」牌。比如这篇报道最后两段话:
但星巴克不一样在于,这是家有信仰的公司。如果换成新的运营方,星巴克的文化还在吗?曾经在一个冬天,一家星巴克店员画了一张图给我,让我照顾好身体。这种感觉很好。
但说实话,这个「信仰」在国内可能只有少数城市的少数门店能宣导。至少我在二线城市济南,是从来没被店员传过星爸爸福音的。
星巴克不做低价咖啡,是怕影响在国内的品牌地位和客单价。但其实完全可以通过区别外带和堂食来做价格分段,不会影响品牌地位。
堂食卖三四十块,保持住客单价和逼格;外带卖15到20块,降低门店接待压力,也维护住忠诚客户。
你这样搞,瑞幸还会有机会么?
我跟你说,这帮国际公司的高管战略能力根本不行,不如我。
有知友说我就要买外带然后坐店里喝,你能拿我怎样?
这问题太好解决了,对于运营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堂食用陶瓷马克杯,外带用隔热纸杯,前台面向卡座区放大幅X展架介绍二者区别,然后在自媒体平台投放心智:
买外带杯蹭座的行为太low了;姐妹们谁懂啊今天在星巴克遇到蹭座真虾头;男朋友要买外带杯蹭座我扭头就走,丢不起那人……
你的目的是狙击瑞幸和库迪,不给他们留出生存空间。瑞幸门店数量达不到规模就上不了市,亏本补贴无法长久,你用星巴克的品牌价值去冲击它的价格让利,从资金上就能拖垮它……
还有知友说降价会降低星巴克的品牌地位,其实只是让星巴克回归它在母国的正常定位而已。在咖啡文化没普及的地方它是小资中产生活方式,在咖啡普及的国度,它就是个廉价下午茶餐店。
另外,区分外带只会增加堂食的优越感。要是有人觉得喝星巴克有面子,那也是坐在卡座喝马克杯版的星巴克有面子。
堂食得到了面子,外带得到了实惠,我的战略能力早已经帮我看穿一切。
不光咖啡,奶茶我也懂:
奶茶迟迟不出餐,自己随便拿了两杯走,这样处理事情很糟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