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感觉国乒要完了 ?
先说结论,不单单是国乒,可以说中国体育已经到了一个转型的痛苦期,之所以不说阵痛期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期限有多长。
一棵树上长不出两种果子。乒乓球会面临足球篮球发展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首先根源在于青训。传统的体校体制已经崩溃,即使不考虑顶层建筑的地域山头问题,底层青训也做不到把同年龄段最有天赋的球员筛选出来。现在社会化青训乒乓球训练营请教练以及场地上的花费不是一个普通家庭玩得起的,而体校时期只要遍布于小学的体育老师发现了好苗子都往体校推荐一下练着看看,这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大多数家长可能想的也只是给自己孩子培养个兴趣爱好,并不会往职业化方向走。以前中国一穷二白的时期练体育其实出路并不一定比读书差,而现在基础教育的内卷化更是提高了走体育的风险,基本上至迟到了初中就要在两条路中间进行抉择。总而言之,基础选材就不如以前,十四亿人选不出几个踢球的段子同样会发生在国乒。
顶层设计上191的问题大家都各有各的看法,不再赘述。我个人认为他的核心思想是没问题的,一项运动要想活下去,要么靠输血要么靠自我造血,但目前来看路线出了问题,乒超联赛没搞好,反观日本t联赛和德甲,还是挺红火的而且能自负盈亏,国乒二线球员也都去t联赛挣钱。这一点和CBA中超的困境是一致的,一方面国内广大人民群众确实没有付费看球的习惯,但同时票价相较于国外畸高,没有商业化氛围,老想着涸泽而渔割明星选手粉丝韭菜而不是培育市场是不行的。t联赛明显商业气息非常浓厚,选手周边也该卖就卖,并不限于明星选手,这和国内集中于头牌完全是两个样子(这个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日本很多地下偶像靠十来人百来人的粉丝团也能活下去)。另外行政干预问题使得中国的联赛最终是为了奥运会啥的服务,带着镣铐跳舞(例如禁止外协参赛等)
球员培养上也出了问题,由于中国体育环境这块要求小运动员必须早点下决心all in,那么选出来的都是同质化极高的早期能出成绩的打法,清一色横拍双弧。很多球友都知道小孩子手指力量不够只能练横拍,像邱党这样的在中国早走文化了,勒布伦弟弟的横空出世也说明直拍并不一定是全面落后的,而目前选拔体系可以说把很多特色打法的路堵死了。偏偏乒乓球器材很影响成绩,国乒并不能保证自己的版本理解始终是先进的,没有百花齐放的生态版本一改搞不好就像上世纪90年代大溃败。另外国内运动科学这块我合理怀疑还是草台班子,感觉对运动员的疲劳管理伤病管理这块还很原始。举个例子,梁靖崑减重把自己力量也减弱了,教练员认为不能过度减重。科学的增肌减脂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本身梁靖崑就是体脂高了,有氧无氧运动安排合理,营养摄入适当不至于脂肪肌肉一起掉。考虑到更有钱的cba训练水平相对国外都是一坨,没有理由相信国乒训练相比于国外除了技战术能先进到哪去(强调一下,专指运动表现方面)
好消息是乒乓球毕竟单人项目,靠二代以及突然冒出个天才不至于像国足一样深陷泥潭。
悲观一点来看,洛杉矶周期两届世乒赛男女单打和团体会丟金,洛杉矶奥运会将是老将守门的最后一舞,我相信沙鱼,樊会保住金牌不失的。再下个周期28-32年对应的年龄段大约是00到14年出生,目前来看00-08年龄段女线被日本全面压制,男线欧洲已经人才辈出,08-14年龄段是目前国乒必须要抓住的救命稻草,否则28-32可能是大赛一金难求的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