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尼泊尔?

发布时间:
2024-10-27 22:36
阅读量:
4

有一说一,作为一个在尼泊尔呆了三年,深入体验民间疾苦的中国人,来说几句大实话。

从西藏一路南下,带着兴奋好奇,我踏上了去尼泊尔的旅程。

在拉萨的尼泊尔领事馆办了签证,整个过程简直像走过场:

只要带上护照和两寸照片,填好申请表,三个小时就能拿到签证,而且完全免费!就算英文看得眼花,也不用担心,花25块找个旅行社代填,妥妥搞定。反正,不到中午就能拿到那张“通行证”。

初到加德满都:

飞机一落地,我真是有点儿傻眼了!加德满都的机场,真的破旧,外墙是光秃秃的红砖,看着就像修了一半停工了似的!

里面更寒酸,没有行李传送带,每个人都得自己拎着行李往外走,也没有摆渡车,反正怎么省事怎么来。

出了机场,迎接我的不是繁花似锦,而是一大片黄土,偶尔还能看到几头牛羊在悠闲地散步,吃草?不,早就啃得光溜溜了!

加德满都的街道和建筑,看着就像随便拼凑出来的积木,乱七八糟却又有点生活气息。高楼少见,大多是矮矮的平房,电线乱成了一团,像是在搞跨界装置艺术。

想找个垃圾桶?呵呵,祝你好运!我那天拿着空瓶子走了半个小时,愣是没找到一个垃圾桶,最后只能在大商场门前解决了。

要说卫生环境嘛,嗯,有待提高,烟头、塑料、纸屑就不说了,建筑垃圾也随处可见!

最让我崩溃的是加德满都的尘土,不少路看着是柏油路,但黄土已经铺到认不出来了,走上去就是一路土。

就算戴了口罩,晚上回去鼻孔里依然“黑金闪闪”,感觉自己在这儿挖了一天矿!

加德满都的天气也挺能折腾人。

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去杜巴广场,结果半路下起了瓢泼大雨。

我冲进旁边的咖啡馆避雨,点了杯热饮等着,雨停了吧,出门一看——路面直接变成了泥浆池!黄土加上雨水,一条路硬是变成了“黄浆道”,走一步都得小心,生怕陷进去。

说实话,加德满都给我的感觉,就像我老家广东某个三线城市二十年前的样子,有一种土里土气的亲切感。

加德满都的“旅游套路”:

去了杜巴广场,终于亲眼见识了“旅游套路”的威力。听说广场不收门票,但到了现场立马被拦下来交了1000卢比。

这还没完,门口的大叔直接凑上来,问我要不要中文导游服务,说只要200人民币。

这哪儿跟旅行社说的几十卢比一样?我心想肯定有坑,就笑着谢绝了他的热情。

不过这里的小孩,才是真正的“生意人”!

在杜巴广场,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直接跑来找我要200卢比,我说没有卢比,他特别淡定地说:“人民币也行!”真是活学活用人民币国际化。

后来在猴庙,看到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我心一软,拿出相机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孩子们很开心地摆了各种POSE,可拍完之后,立马围过来问我要钱。

心想好吧,给点零花钱,100卢比,结果他们不满意,还一直跟着要更多。

在唐人街,我更是亲身体验了一把“小偷小摸”的艺术。四五个小孩认出我是中国人,立马凑上来要钱。

我不理,居然开始摸我的口袋,这让我气得直接严肃脸:“真没有!”这才放过我,转身走几步,还不忘回头骂两句。

所以提醒大家,在尼泊尔旅游千万别随便给钱,不然只会助长这种风气!我们以前也穷,可孩子们再怎么穷,也不至于追着游客要钱。

讲真,真要帮忙,就应该让他们学习怎么靠自己双手挣钱!

博卡拉另一种感受

加德满都的喧嚣过后,我去博卡拉待了几天,总算找到一片安静的世外桃源。节奏比加德满都慢了好几拍,空气清新了不少,山水环绕,是天生的度假胜地!

最重要的是,遇到的人也都温和不少,这才让我重新调整了对尼泊尔的印象!

大概每个国家都有两面吧,一面是混乱中的秩序,另一面则是宁静中的美好。

尼泊尔的经济:资源有了,钱呢?

尼泊尔看似贫穷,其实资源丰富得让人嫉妒!别看只有4.7万平方公里,比重庆还小一点,但这里有菱镁矿、石灰石、铁矿,甚至连石油、天然气、宝石、煤都有储量,还有足足8300万千瓦的水电资源。

可惜,这些都没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实力!2019年尼泊尔的GDP只有306亿美元,人均GDP也只有1071美元。这点钱,荷兰人都不屑于拿出来“喝杯咖啡”。

旅游业倒是尼泊尔的一大经济支柱,占了将近30%的GDP,来的游客中中国人最多。说起来大家总有个误会,觉得“尼泊尔虽然穷,但幸福指数很高”。

其实,这个“高幸福”多半是旅行社的营销话术。真要说幸福,恐怕也只有那些做短暂修行的游客吧,修完了还能回自己舒服的家。尼泊尔人日子过得怎么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根据2018年联合国的人文发展指数,尼泊尔排在第147位,贫困率31.2%,文盲率超过一半!

别再听信那些“尼泊尔是最幸福的国度”之类的说法了,真实的生活没那么诗意。

尼泊尔的物价可是让人“捉摸不透”

肯德基的一个套餐要五十多块人民币,对于每月收入只有600块的当地人来说,这贵到天上去了!

街头小吃便宜,三四块人民币就能吃到炒面、炒饭,要是想吃顿“高档”的米饭套餐,那得折合人民币十八块。

最让我惊讶的是,新百伦的运动鞋,在这里卖大概555块人民币,几乎等于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了。

街头巷尾的小店,你能想象吗?烟都是按根卖的。是的,一根一根卖!那些烟民走进小店,掏出几个卢比,买上一根烟,点着了,然后从容地走出店门,整个过程那叫一个从容不迫。

我那次一激动,打算买一整条。结果发现几乎每家店都只有两三包库存,愣是找了五家才搞定。

骑着摩托找老婆

在尼泊尔,摩托车简直就是每个男人的标配,不夸张地说,这是当地的“国民交通工具”。

一辆摩托车要价1到2万人民币,对那些每月收入只有600到700元的尼泊尔人来说,买辆摩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不就是要存个好几年吗?

可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拼了命地攒钱买摩托。原因很简单:小伙子要想娶到老婆,必须得有一辆摩托,这就是“硬件”要求啊!

想想看,汽油6块钱一升呢,养车真不便宜,但在小伙子们看来,这笔投资值了!

住别墅不算梦

要是你以为尼泊尔人只有摩托骑,那就小瞧他们了。其实,在加德满都,租一栋带院子的大别墅,一年也就2万块人民币,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

最近几年,还冒出了不少新楼盘,二十层的高楼,房价3000到4000人民币一平米,实惠得不行。而外地人要是想在这儿买房,可以选公寓,别墅可就别想了!

景点,当地人免费,外地人掏钱

在尼泊尔旅行,一条“潜规则”特别明显:景点对当地人免费,但外地人得乖乖掏钱!比如,杜巴广场门票约60块人民币,猴庙折合12块人民币。

想在费瓦湖上划船吗?那30块搞定!想骑大象,那就150块人民币吧。

最实惠的还是那些独木舟,60块就能悠哉游哉。不过,这种“人情价”,细细想来,真有种被区别对待的感觉。

城市中的强烈对比

要说尼泊尔的富贫差距,那真是隔着一条河就能立马体会到!加德满都和帕坦,一河之隔,景象天差地别。

穷人区里,住的还是茅草房,甚至连水电都没有;而隔壁的富人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商人们开着小轿车,住在精致的花园别墅里。

博卡拉的五星级酒店,看起来高大上,但一天停电十几次那是家常便饭。

幸好发电机启动得快,不然真得打个手电筒去洗澡了!再看看其他地方,基础设施的缺乏令人抓狂,就连尼泊尔的圣河——巴格马蒂河,都成了“垃圾河”,居民的生活垃圾直接往里倒,彻底“毁”了圣河的那点神圣。

尼泊尔女孩的“三次婚礼”

尼泊尔的婚俗让我长了见识。这里的女孩,一生要经历三次婚礼。

第一次,是和果实结婚——8、9岁的小姑娘,嫁给一种叫“贝尔果”的坚果。为什么嫁给坚果?因为它坚固不腐,象征着婚姻的稳固。

女孩长大后,如果真结了婚但不幸福,就把这个贝尔果放在丈夫枕边,表示“我要分手”。

第二次,女孩12、13岁时要“嫁给太阳”,这可不是什么浪漫的故事,而是得在黑屋子里关上11天,第12天早上,被蒙着眼带到屋顶,让阳光“祝福”她,象征迎来新生活。

第三次的婚礼,才是真正和人结婚。

奇特的风俗

尼泊尔的节日很多,真是不缺“放假”的机会。最特别的就是“活女神”制度。

被选中的女孩成了“库玛丽”,生活在庙里,过着看似神圣却孤独的生活。她的双脚不能接触地面,节日巡游时被抬着走。

更让人心疼的是,生理期的女人会被赶到牛棚里,因为人们迷信这时期“不干净”。可怜的女人们,在月事期间只能忍受这样的“不友好”待遇。

通行全靠“小身板”

加德满都的交通状况那叫一个“特别”。大部分道路还是石子土路,别说地铁,连条高速公路都没有。大家出门靠的都是大巴、出租车和摩托车。

路上红绿灯少,斑马线更是稀罕物,过马路都要拼眼力和胆量!

街头出租车小而迷你,多是日韩的二手小车,甚至还有奥拓。因为小车轻便,下雨陷泥里时也能轻松拖出来。

本地人少坐出租车,因为贵。司机们不喜欢打表,喜欢喊价,这就得游客好好砍价了,不然分分钟被“宰”!

手抓饭与“土豆的爱”

尼泊尔的饮食文化挺有意思,吃饭不用刀叉和筷子,直接上手抓。主食以米饭为主,偏远的山区人爱吃玉米、小米和荞麦。

最爱的配菜永远少不了番茄、土豆和咖喱,还有牛奶和茶,尤其是手工酸奶,口感相当不错。最奇怪的是,他们居然会把牛奶拌饭吃,这样的吃法还挺流行。

他们管饺子叫momo,有两种,一种是常见的饺子形,另一种长得像小笼包,蒸好后淋上特制酱汁,作为主食或点心都不错。

街头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小吃,就是那种酥脆的泡泡球,里面塞满了土豆泥和调料,一口一个特别爽。我在尼泊尔呆久了,也学会用土豆做各种小吃,真是“入乡随俗”。

结语

尼泊尔确实是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但我并不认为它是“最幸福的国家”!幸福感,得建立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

说到底,人还是得有个“肚子饱”,生活才有尊严。真正的幸福,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生活来支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