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要用五孔插座?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中国的插座规格基本是世界最差的那一档。
美标最大优势是轻巧,缺点是可能插不稳,尤其是上面挂了一个巨大的变压器的时候容易歪,插片上打孔据说可以让插座更容易锁住插头(根据留言提示,我自己也去查了一下,大部分的插座并没有利用这个圆孔)。美标大电流插座通过T型插孔的设计,使得小电流电器也可以插进大电流插座里。
欧标插头后半截是塑料,就算没有完全插入也不用担心触电,而且大部分欧标插座采用内陷的设计,插头插上去以后又稳固外露的部分又少,这样前面摆洗衣机或者摆柜子就极其方便了。其中瑞士的三孔虽然和法德不兼容,但一个面板可以有三个插头是挺节省空间的(法德只有一个)意大利的三孔设计感觉欧洲最差,感觉三个脚靠太近了,而且插座也不是内陷的。
英标缺点是庞大而且无法省掉地线插头,对于手机充电器这种就非常累赘。优点是接触面积大,支持的电流也高,插得很稳固,而且插头里有保险丝。
每个插头里都有保险丝的好处是故障不会轻易蔓延到全屋的空开那里,对于插线板来说,一个插线板的插头是10A/13A,但是往往需要扩充六个八个插座,只要后面多挂几个电器,电流就超了,即使没有达到空气开关的保护的32A/40A限制,但也远超了插头的承受能力,有保险丝就不会烧插座,这点挺好的。
怎么会有人说英国电路没有空气开关所以需要保险丝的?真不知道你们从哪里看来的,空开在英国成为强制要求都超过35年了吧。还有空开能防止你这一间屋子的总电流不超过24A/32A,但是没法防止你这插头不超过10A/13A。所以这两者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澳标特别像国标的三孔,但它两脚是斜的可以插进三孔的插座里面,所以插头有两种,但插座只要生产一种接口就行了,而且地线是在零火线下面的,相对较稳固
中国两脚插头模仿美标,所以同样有插不稳,容易碰掉的问题。插头经常半截金属露在外面,有时候还打火。中国使用220V,这个问题就比美国更严重。欧标澳标等使用220V的设计都使用了半截塑料来绝缘,而国标这个也没学。
经留言提醒,今年要实行的最新国标改动要求加上这个绝缘装置了,这是个很好的改进,标准迭代得快就意味着小步快跑,终有一天能改掉目前的所有缺陷吧
中国的三角插头模仿澳标,但却是上下颠倒过来的,这样就没有澳标牢固,但差别不大就是了。
插座方面,中国的两孔插座有的还想要兼容欧标插头,结果就是带两个圆孔,这样导致接触面积更加小,接触更不良。幸好最新的标准不再考虑欧标圆插头,接触面积大多了也牢固多了,可喜可贺。
至于将来怎么继续改良,能平滑过渡。我认为最佳出路是转澳标
中国插头插座的最佳出路我认为就是全面转澳标,先生产澳标两脚插头,这样兼容现有插排,使得两孔插座使用率越来越低,大概过个10年,然后顺势推出只有三孔的插座,并且把三孔定为唯一插座规格。由于两插的电器大多是小电器,例如手机充电器之类,使用周期都不像洗衣机电冰箱一样,差不多10年过渡期就全部换代了。这个时候推出只有三孔的插座就能平滑过渡。残余的两插电器用转换头解决。
其实还有另一个方案是逐渐过渡到美标,只要把地线孔做成“中”字型,就能插入美标插头了。等过个十年二十年,等下面两个斜孔用得人不多了,就可以取消或者改成平行两孔了。两种方案都比较平滑。
但愿在未来20年内能解决这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