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断过代的文明?
有答主说看林则徐故居手稿,只认识不到十个字,证明存在断层,并暗示了点什么。
我是出于好奇,搜了下林则徐纪念馆的馆藏手稿。
此手稿与彼,不知有没有什么巨大区别,但不管怎样,都是同一个人写的字,在“能不能认识字”方面,想来结果上不会有巨大偏差。
示图如下:
图1 驿马行
原书繁体版:
驛馬行
有馬有馬官所司。絆之欲動不忍騎。骨立皮乾死灰色。那得控縱施鞭箠。
生初豈乏颯爽姿。可憐郵傳長奔馳。昨日甫從異縣至。至今不得辭韁轡。
曾被朝廷豢養恩。筋力雖憊奚敢言。所咩饑腸轆轆轉。祇有血(圖片至此結束)
我寻思,这只能认识不到十个字吗?
这篇文的内容,字里的意思,难不成真有认真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朋友会不理解吗?
转念一想,虽都是林则徐写的,毕竟他说“在故居看的”,我这是“纪念馆馆藏”,多少可能有点不同呢?
我无法证明哪篇手稿是故居藏品,哪篇是纪念馆的。所以,唯有再找几张手稿图来,以求公允。毕竟,我们求证的不是哪个稿子在哪里收藏,而是“林则徐的手稿,到底有多难看懂”。
图2
粤海即事诗十八首
图3
林文忠公真书无量寿经墨宝册
图4
林则徐手札
受業林則徐敬請
老夫子大人鈞安。前月連肅兩函,諒俱早登崇鑒比聞。
您的学生林则徐恭敬地请您读信
老爷子,您身体好呀!前月,我恭敬地连写了两封信给您。相信此刻,您都已经读过啦。
这会难懂到“十个字也认不出”吗?
不是,要不我再找找书法类的?
图5 林则徐 行书
自扫竹根培老节,愿携茶具作清欢。
HMMMM。。。。
其实你要说,古时代的文书字帖,我们现在能不能看得懂,其实是有方方面面的前提的。
比如
像上面这种,比起前面林则徐的手札、对联等等,相对就难读懂很多。
为什么?难不成我们和林则徐没断层,和米芾就有断层了?
显然不是。
我们看惯了电脑字体,对于行里偏楷的手写字,自然能多认一些。对于行里偏草一些的,自然会存在阅读障碍。
这并不是我们和文化有断层,而是我们和手写体有了断层,是我们天长日久地使用电脑、手机所决定的。
这不是好事,也不是坏事,它是中性的,只是这么件事而已。
文化断层?不存在的。
我为什么这么说?你看哈,以下这段文字,各位能读懂吧?
米芾 破羌帖跋赞卷
右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王羲之書八十一字贊
昭回于天垂英光,跨頡曆籀化大荒。煙華澹秾動彷徉,一噫万古稱天章。
鸞夸虬舉鵠序行,洞天九九通寥陽。茫茫十二小劫長,璽完神訶命芾藏。
癸未歲太常玉堂手裝
你看,不管你能不能通读,但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多少是能读懂的。
这就证明了,你和这段话之间,就算有什么所谓的断层,那也是你和行书书法之间的断层,你和这段话之间,是没有多少障碍的。只要拿电脑字体给你,哪怕读的和图里一样的繁体字,你也能读懂。
我再拿一张图,各位上眼: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即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啥呀?这段话是啥意思?
还说没有断层!每个字都能读懂,但合起来就不知道它说的啥了!
别急,等我将其大致译成白话:
“道”,是没有名号,朴素无华的。虽然微小,天底下都愿意信奉它。为王侯者如果能顺“道”而行,那么天下人都会来作你的宾客。天地相合,便能降下甘露,没有人下令指挥,它自己就是均匀自然的。治理天下最首要的是制定名分,确立规则。把名分说清楚了,大家知道约束在哪里,做到什么程度就该适可而止,那么就没什么问题了。所以,“道”在天下间,就像川河流归江海,就是这么自然而然的事。
哎,熟悉吗?一拍大腿,原来说的是这个呀!
现在还觉得你和它之间有断层吗?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带节奏,我想说明的是:
其一,所谓的“读不懂的断层”,大部分来源于我们阅读电脑字体的习惯,是我们和手写书法之间的断层,而不是我们和文字间的;
其二,就算有些文字合起来,我们有读不懂的情况,只要译成白话文,也可以轻易理解它。这种理解,并不仅仅是“读懂”而已,而是从文化层面去理解它了。不是你读懂了一部法国文学的那种读懂,而是“立时意会”,懂了,原来你说的,就是我一直理解的“我们的文化”。
所以,要么是和手写书法间的问题,要么是和文言文之间的问题,而不是和“文化”之间的问题。
我们和传统文化之间,一直有认同,有接受,也有质疑,有改进。
你不能说,有质疑和改进,就叫“断层”吧?
更何况,更不能将对书法、对繁体、对文言文,对些元素的陌生,就上升到“文化断层”的高度。
你对芯片、程序、协议等字眼陌生,并不阻碍你对电脑、互联网等文化的熟悉啊!以前他们用雅达利,现在给你一台小霸王,你都不一定能顺利插上电视机开机(可能连接口都不同了),那么,可以说,你和电脑文化有断层吗?
开玩笑吧。
这种人,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我不用点破。
不惜自爆“能读的字不超过十个”这样荒谬的事,也要企图力证“断层”的,他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对于他们这类阴阳暗戳,我们甚至可以正大光明地一笑置之。
毕竟,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也必过万重山。
这叫“发展”。
不叫“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