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双十一营销事故过后,杨笠在公关界与广告圈还具备商业价值吗?
刚好认识一位相关当事人,这几天我们针对杨笠的事发生了激烈的讨论。
当事人背景:传统女强人,高学历女性,500强高管(非京东),曾参与过杨笠的代言事宜,不打拳。
一、当事人描述,当年她以及整个部门(不管男女)都对杨笠的言论无感,没人觉得支持也没人觉得反感,就当做一个很普通的商业合作来处理。所以当舆论爆发时,整体反应是“猝不及防,难以理解”。
对比我的评价是“脱离用户”
二、事后直到现在(包括京东事件爆发后),当事人到现在仍对男人对杨笠的抵触情绪感到难以理解,并反复试探确认我是否也觉得被冒犯(在她的观点里,杨笠冒犯的对象肯定不包括我,但担心我玻璃心)。我努力和她解释开玩笑和冒犯的边界,解释脱口秀段子手和女权意见领袖的区别,解释“普信男悖论”,但收效甚微。
最后我发现了根本原因,不是不懂换位思考,而是她(也可能代表部分人)压根不相信、也不承认目前国内存在激烈的男女对立情绪,甚至认为根本没有女拳。对豆瓣里的那团贵物,她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低级的人和言论为什么会影响到你?(你应该对她们无感才对)”
甚至她这次关注JD,也是因为我去问她当初跟杨笠合作的事。而此次京东事件她也坚持认为和杨笠、和女拳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京东的营销、公关不专业。她认为选杨笠合作是营销部门的问题;CEO不该接待杨笠因为身份不对等;泄露隐私是客服部门管理和培训有问题等等。
对比我的评价是“脱离市场”
三、她认为打拳是一种很低级、不入流的行为,不可能有人通过打拳获得利益。所以杨笠不但没有从打拳中获得利益,反而因为抵制损失了很多商业合作机会。我的回应是:如果杨笠不打拳,压根连进入你们视线的资格都没有。
然后她试图灌输给我一个观点,就是这种男女对立的言论跟我几乎没有关系,我不应该代入感这么强。很多时候我感觉自己差点被她说服了,确实没必要去参和这些事,但最后还是忍不住那种吞苍蝇的感觉,就是恶心,就是反感。
对比我的评价是“脱离阶层”
准备减少和她沟通此话题,不然恐怕要吵架甚至闹翻。我觉得她有点脱离时代,她可能觉得我有点矫情。
最后我还是怼了她一句“如果许冉的认知和你差不多的话,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这次京东会跟杨笠合作了”。
这也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要这次京东不死,必然还会有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