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学生为什么这么卷?

发布时间:
2024-10-14 23:28
阅读量:
11

唉,老浙,唉,考试,唉,就业,唉,工作,唉,人生,唉,未来,唉,不知道唉什么了,反正老浙永远是在闹麻和在闹麻的路上了。

你乎在讨论一个地区性习惯时擅长寻找一种历史的根源,我觉得老浙其实有些地方是暗合这种传统的,尽管传统可能是本地精英发明的。以我生活的平原为例吧,明朝就出了不知道多少进士多少尚书多少大臣,老家隔壁的隔壁南浔还有什么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名人有什么徐中行茅坤还有什么忘了,总之都是在晚期王朝国家就卷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一大堆,最多的是考科举,伟大的浙江人搞内卷搞了五百多年,明太祖的时候就接受了教育,这或许是内卷的根源之一。

然而,内卷的主要原因肯定不是历史上有什么老浙就干什么,历史上曾国藩来了老浙集体润上海当阿拉桑和宁去了,如今老浙想当上海人还有重重大山阻隔呢(我一个高中同学就是因为落户时间不够惨遭沪国遣返),内卷来了老浙只能精神内耗。

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觉得是,老浙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资源倒挂了,这里又要提到浙江人民最爱的四校合并,总有人骂这件事情是浙江人小气,什么地方保护主义都跑出来了,怎么知道骂浙江不知道骂北京上海了?老浙一个省养个三四个985211不是问题,结果被几个民国大学情怀爱好者一搞只剩下一个了,还没把吃掉的教会大学之江大学吐出来。浙大说厚道也许厚道,但是不厚道肯定是不厚道,一个省一年30多万报考,想在省内上985211,名额只有3000多,想想气不过。隔壁上海人考个复旦,50000人里出1500个,就算是老浙中产卷比,有这个机会指不定也上了,更何况沪国还不止一个985211。以前小时候天天听老人骂隔壁谁谁谁家儿子是个智障,户口调到上海才考了个211,我就知道为什么我奶奶(宜兴人)天天骂上海人都是江北人了。

更好笑的是我们老浙天天攀的苏南亲戚和上海亲戚也没多爱老浙,苏南亲戚和上海亲戚也挺照顾本地学生的,哪关心你们可怜的浙江考生呢?于是看看浙江考生能分到的也就这么点。不过也无所谓了,老浙就算如此还是硬着头皮卷长三角,尤其是1+8和杭州、南京的学校,图的就是离家近。这个倒不是什么家长的问题,我觉得在外读了几年大学(尤其是北京这种不少地方破破烂烂的地方)就会知道家的好了,你住在上海1小时/2小时交通圈你也爱这里,上海圈就是未来的中国的东京圈,全国各地年轻人都往里面跑,何况本地年轻人呢?

教育是阶层再生产的方式。任何人都想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和中心,没人想成为近乎他者的“外来务工人员”。对于那些成功的“移民”们来说也是如此,比起那些延续了几代的本地精英,他们还更喜欢上车关门呢。

然而,老浙中的高级人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体面,这是渗透在老浙市民家庭教育的环节中的,我从小就被教育“礼仪”“礼节”,诸如筷子怎么捏刀叉怎么用怎么放,怎么用敬语,见到人点头鞠躬要多少度,这个亲戚那个亲戚怎么叫,辈分怎么算,到了择业的时候也这样。只有在内卷中失败的人或者老浙中的低级人才会为了赚钱去从事不体面的工作,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职工、赚不到大钱的、吊儿郎当的无业游民。因此在内卷中存在着一种可笑的矛盾,一部分人是为了钱什么都要干,一部分人是为了地方精英社会中的地位拿不到钱也要在办公室里过好日子。这种社会氛围下,老浙年轻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走体面的路子,差一点要么去爹妈亲戚的公司里当文员,要么去本地政府当文员(大概率也是一堆亲戚朋友),要么学校或者博物馆文化馆里上班当装点门面的知识分子,好一点自己去创业,考选调,当京官,搞学术也挺不错的,不过老浙大概也没几个真懂文科学术的,都在嗯造理工科当科研民工和郭楠程序员。

更可悲的是,老浙缺乏一种集体性的共识,因为这种内卷建立在绝大多数浙江人对自身地位的不自知上,在RO叙事中富起来的浙江(其实浙江在明代就是挺有钱的,比如我的家乡),似乎超越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超克了一切历史的民族的人类的实践,因此在老浙社会中存在着一个唯才是举人人有机会的虚幻景象,通过一种老浙认为的公平竞争实现的清教徒的得救。浙江是一个宗教信仰深厚的地方,佛教南朝就有了,天主教明朝就来了,新教来得晚但是也有办学校和医院,但老浙没有宗教的狂热的精神,只有将宗教化为这种无意义竞争的理由的能力。求神拜佛、拜耶稣,最后还是回到了聪明伶俐考上重点大学,老浙既是最虔诚的信仰者,又是最现实的世俗主义者。

当然,我觉得那些衢州丽水甚至于安吉、严州山区里的学生,比我熟稔的地方精英家庭的学生更具有人的模样和自知之明。衢州人丽水人在浙江的生活已经几乎是见底了,到了长三角不至于和老家一样苦闷。而地方精英家庭的子女们,也许很多怀揣着什么改变命运、勇作栋梁、开拓新天地的豪迈之情,也许怀着高于许多小镇做题家的角度去面对高校,然而就算如此这些人最后的结局要不是投入上海怀抱,说不定还能天天回家(比如我老家年底通了直达高铁能40分钟到上海),要么就是读到博士了或者海外学成了回来人才引进或进家族公司继承家族传统,完成地方精英的再生产。卷了这么多最后还不是回家做个乡贤,还不是继续在发达的本地社会享受现代生活?

所以这一切不过是老浙的精神内耗,教育何曾改变命运呢?对于本地精英来说无非是拿到一个许可继续在地方当自己的缙绅,对于真正穷的人(这些人也很少能真正参与到卷中)来说可能是希望渺茫的现代生活的应允。说到底不过是浙江人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小小的可悲的自信,卷到最后一张难到让山区学生汗颜的卷子能卷出近六百分的重本线。背后也没有什么唯才是举和公平竞争,不过是陪诸路地方精英们走个名为公平的过场。

所以我从不感谢内卷也不感谢什么努力。我高中时晚自习为了面子去了,但是趴在桌上睡大觉或者写一些乱七八糟的小说;我高考前在家倒头就睡,睡了十多个小时,丝毫不看课本。浙江的学生还是太年轻太肤浅太喜欢温柔乡了,因此总把社会的一切都当做好的且理所应当的,他们不会反思自己怎么能在六七八岁上到了奥数课,不会反思自己为什么生下来能进双语幼儿园。反正跟着卷就是了,无所谓了。

我很爱浙江,但是我觉得浙江人浙辈子也就这样了。脑子里只剩下考试、内卷,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现代生活,都是为了面子,最后思考内卷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在卷,那你浙辈子就内卷去吧,记得当个做六休一的奋斗鳖,就跟我高中时觉得996至少比学校晚自习到9点半好所以996好的班长一样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