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五大竞赛中存在的学科鄙视链现象?

发布时间:
2024-10-13 21:58
阅读量:
4

数学竞赛:需SSSS天赋,不需要努力。

物理竞赛:需SSS级天赋,S级努力。

化学竞赛:需SS级天赋,SS级努力

信息竞赛:需S级天赋,SSS级努力。

生物竞赛:不需要天赋,只需SSSS级努力。又名“全国中学生记忆力大赛”


更新。惶恐。本来想抖个机灵,没想到被评论这么多。稍微认真一点说。

1.以上的S都没有太大的定性定量能力,这里的“需”指的是基本达到该学科的下限:省二等奖,到省一的水准。几个S只是展示了大概的比例。

2.这里“天赋”专指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这种。这个表述本来就偏向数学,所以数学天赋占比高非常合理。但不可否认的是,“记忆力”“应试检索力”“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些本质上也是一种天赋。

3.我所谓“努力”,其实是“违心的程度”,即被迫做机械性,无趣的事情。数学这个东西比较特殊,它拥有极其强悍的正反馈机制,使得做出题目或者看懂一个好的题目的解答,或者自己研究出来一个定理公式,都会让人触动,乃至欣喜若狂许久。这种情绪甚至情趣会更好地驱动人自发地去思考数学。

4.我高联数学竞赛是二等奖,大概估计是离一等奖大概差七八名的位置,没怎么认真地刷过竞赛题。但是我喜欢看数学书,考的内容很多都看到过。因为整个过程毫无“痛苦”可言,我认为我完全没有努力。

以上。


再更。我是2016年“通过竞赛”入山东大学数学系,注意这里竞赛省二是其参加其自主招生的门槛。降分是因为自主招生笔试面试答的好,不是因为竞赛。竞赛仅仅给了我去参加自主招生的名额。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