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发布时间:
2024-09-22 21:13
阅读量:
3

王连——死守梓潼以拒大耳贼,刘备念其有义节,不强攻。刘备得益州后,重用王连为司盐校尉,掌管盐务十多年。

陈式——马鸣阁惨败于徐晃之手后,仍受重用,在猇亭之战中建功。刘备死后,陈式为汉国夺取武都、阴平二郡。

关羽——情同兄弟,托付一国。关羽成为事实上的诸侯,以三郡之地拒绝孙权,打得曹操几欲迁都。

黄权——不计旧怨、授予重兵。黄权有夺取巴中之功,更有率江北汉军数万降曹之大罪,但刘备厚待其家人,汉国君臣不曾对黄权加一句恶言,黄权亦以节气回报(曹丕和曹操比差的很远吗? - 知乎 (zhihu.com))。

马忠——刘备重病时才得觐见,被刘备青眼赞为“虽失黄权,幸得马忠”。后来仕途顺遂,成为汉国南方柱石。

邓方——荆州出身,《三国志》无传,但可猜测是一位性格沉稳有器的全面人才,才能出任第一任庲降都督,为刘备绥靖南中,为马忠、阎宇等后辈开拓局面。

简雍——追随刘备最久的老臣之一,善于外交周旋,在刘备面前可以放浪形骸、畅所欲言,其特权为百官所不及。

张飞——名为弟兄,恩同父子。张飞曾经丢掉过徐州老巢和刘备家小,间接使得刘备长子夭折。但刘备毫不计较,仍视张飞如手足,后结为姻亲。涿郡张氏成为季汉后族。

庞统——先为周瑜算计大耳贼,后来又屡次以言语冲撞老刘,但两人情谊有如共处多年,入蜀之役受任大将,不幸战死雒城。

霍峻——以弱兵坚守葭萌关一年,更击斩刘璋两员大将扶禁、向存,霍峻若不早逝,调他去守公安、江陵,该有多好?

史郃——刘备心目中未来荆州最高长官,在猇亭之战中与黄权搭档掩护汉军主力的侧翼。其人资料极缺,无法得知才能特长。但得到刘备信重是毋庸置疑的。

向举——并非宗室,也不是两汉开国元勋后裔,却能受封“青衣侯”,为“一时表率”,后来与阳泉侯刘豹一起拿到了“劝进汉中王”这项好差事。

杨仪——出身曹属荆州的南阳,心怀汉室,流亡草席军。刘备对他大为赞赏,擢为尚书。

马谡——刘备看出马谡虽有才气,却难堪重任,虽如此,仍然在得到益州后便重用马谡为绵竹令,另外在临终前给诸葛亮打补丁。

廖立——这货爱夸夸其谈、说人短长,自视极高。吕蒙偷袭三郡时弃官逃回,刘备没治他罪,反而任为巴郡太守。

来敏——汉国第二号臭嘴,东汉开国大将来歙的后代,刘璋的娘家远亲。这人管不住嘴的频率更胜廖立,一辈子大官不停作不停贬,刘备忍着没罚他,到后来诸葛亮就忍不了了。可恨他比诸葛晚死快三十年,活到九十七。(鞋扇换位·第五场 - 知乎 (zhihu.com))

张松——张别驾在曹操那里被打的脸,在刘备这边加倍长了回来,士为知己者死,张松被杀虽属不冤,但没能辅佐汉将再战曹贼,是个遗憾。

糜竺——以一商贾之身,离家万里,虽无大能,位在诸元戎重臣之首。其弟罪恶滔天,刘备却力保老糜家无事。

田豫——简雍最好的对比,也是少年时很早追随大耳贼,却在徐州时就脱队,之后历仕数家,在曹魏有功难封,还受排挤暗算,寿数虽长,心内郁郁。(统天下,见故人 其一·田豫篇 - 知乎 (zhihu.com))

法正——刘备得村夫是如鱼得水,见到法正就是如鱼得枪,两人合作默契无比,让诸葛亮可以安心在成都当萧何。法正不幸早亡后,成为汉国第一个得谥的大臣。

陈到——与赵子龙并称双壁的猛将,手中掌握刘备帐下“西方上兵”的白毦兵,后半生戍守永安盯着孙权,就像童虎监视冥斗士那样。只可惜陈到的那些英勇故事,怕是要等时光机发明后,才能追寻。

刘璋——前任益州牧,有过试图投降曹贼以及困死刘备的大罪,但刘备念其尚有善意于汉室、黎民,赦其无罪,让刘璋父子得以迁居荆州,有机会追随孙权再叛大汉一次。

李严——归降刘备之前,不曾闻李严有何卓异;效力草席军之后,李严仕途亨通,同受托孤,竟而能与诸葛亮并列。

蒋琬——小蒋年轻时爱喝个小酒偷个懒,刘备很讲道理,这种官就该砍头(大耳贼砍昏官浊吏应该砍习惯了)。还好村夫及时赶到,保住蒋琬这个汉国未来的国家主席。

吴懿——身为外省人,在刘璋手下庸庸碌碌,投了刘备之后升格大舅子,与十万并列,后来更是掌握大兵,扬威境外,不枉此生。

徐庶——长坂坡人间地狱里,徐庶得知老母被擒,不得不向刘备辞行,坦陈此去不归。刘备含泪放行,放走了这位才智不逊法正、庞统多少的老伙计。

石韬——村夫的朋友C。不知什么缘故,可能是觉得前程无望吧,石韬与徐庶一同离开了刘备,去曹魏当了郡守这个很有前途的官。

潘濬——受到刘备重视,起步就担任荆州治中从事。虽与关羽不睦,也没被削职调任。然后他就跟糜芳一起背叛了大汉,将刀刃朝向过去的同僚们……

伊籍——刘表的小同乡,在刘表帐下无有进身,遂追随刘备,久历艰险。到益州后升任左将军从事中郎,位次简雍、孙乾之后,与法正、李严、刘巴一起编订《蜀科》。(伊籍小故事:摘析三国冷事其八·伊籍妙答 - 知乎 (zhihu.com))

刘巴——坚定的反刘备主义者,忠诚的曹丞相思想信徒。从在刘表帐下开始就坚定地嫌弃刘备,一路从荆州跑到益州,终究还是没能躲开(跟徐庶相反的命呵呵)。刘备也是贱,竟然下令“谁伤害刘巴,老子诛他三族!”法正死后,刘巴继任尚书令。

孟达——才能、风度、忠诚都是三流的凉州名士,法正、张松、曹丕还有刘封的好哥们。孟达的叛变是一次严重的补刀行为,所以难怪后来村夫把他当弃子。刘备虽恼孟达,孟达留在益州的儿子却当到了督军。

傅肜——荆州出身的战将,猇亭之战中奋勇断后,忠烈传家。

夏侯兰——曹操帐下战将,姓夏侯却是赵云的同乡。战败被俘后,老赵发一句话,夏侯兰不单免死,还管起了草鞋军中的军律。

孟光——汉国臭嘴第四名,东汉太尉孟郁的后人,与来敏相爱相杀嘴仗不停,刘备来劝都没用。官至大司农,在朝中属于谁看到都躲远的角色。费祎当国的时候有一回倒霉躲不开,被他拦住一直骂到退朝。(孟光出场:姜维死后与季汉重臣的对话之二十二·孟光篇 - 知乎 (zhihu.com))

彭羕——益州超级大刺头,吃谁的饭就反谁。被刘璋剃秃头之后走庞统门路跟了刘备,成功推翻刘璋,又嫌刘备给的官小,于是跑去勾引马超作反,把马超吓得不轻,自己也活该终于被处死了。

刘琰——从豫州牧时期加入刘备,有仪容风度,受刘备亲信,常随左右。虽不建大功,排位仍高,刘备死后仅此于李严之下,后来更一路当到了车骑将军的尊位,与诸葛亮合作起将李严罢官流放。

陈登——湖海豪士,因舍不下桑梓祖业而不能追随刘备走南闯北。天各一方,各有立场后,两人更加惺惺相惜,成为传世美谈。

廖化——关羽的主簿,被迫降吴,后以假死的方式携母归汉,在秭归与刘备东征大军相遇。刘备与廖化重逢,极为高兴,擢为宜都太守。廖化后来成为季汉宿将,久历战阵,其勋业为《三国志》所湮没。

习珍——吕蒙、陆逊横扫荆南之时,习珍伪降,后来与武陵太守樊伷配合,举七县返正。后遭潘濬大军击破,仅剩数百人困于山中。习珍拒绝潘濬的劝降,拔剑自刎。与习珍一样誓死抗吴的汉家忠臣还有吴旸、袁龙、詹晏等人,在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黄崇——黄权长子,亦知兵机。在国内安心成长,直到国家危难之时……

程畿——在刘璋时代得到赏识,官至江阳太守。刘备得益州后依然看重程畿,请他担任从事祭酒。猇亭之战中,程畿拒绝弃船逃走,反而在船上与吴军白兵搏斗,甚至打翻敌舰!最终死于水战中。

刘封——刘备养子,性情刚猛,得养父喜爱。直至刘禅成为太子时,刘备依然信任刘封,升他为“副军中郎将”,前往上庸负责一个小军区,既协助叔叔关公,又有孟达给打下手。谁知后来刘封鬼迷心窍,先不援关羽,后又丢了上庸,以致被诸葛亮看到时机劝刘备宰了得了。姜维死后与季汉重臣的对话之八十三·刘封篇 - 知乎 (zhihu.com)

马超——受到刘备礼遇,也被赵云、关羽敲打过。马超的倒霉在于,先是北伐不利,接着被彭羕认准适合当反贼,最后遇到汉军猇亭惨败,国力不允许北伐了,而且曹操也死掉了。马超这个郁闷啊,一病不起,比刘备死得还早一年。

李恢——未来的征南名将,第二任庲降都督。早年的李恢挺不顺,先是在刘璋处不得青睐,投奔刘备后又被罪犯诬蔑谋反。但刘备一直很欣赏李恢,反而升他为益州别驾从事。后来征伐南中之役很是艰辛,但我想李恢心里一定很高兴有机会回报先帝的知遇之情吧。

王平——本是汉中人,随夷王杜濩、朴胡投曹操。王平汉水大战中战败投降,因祸得福反倒被刘备升为牙门将、裨将军。(牙门将要负责主帅出入安危及营中巡警,大耳贼真是太托大了。)再后来嘛……嗯,反正王平造了个大新闻,刘备知道会欣慰的那种。

关兴——关羽次子,卓异天成。荆州沦陷后,关家日子应该不好过,猇亭之败后更是备受舆论指责,以致于后来杨戏之辈还能加以嘲讽。但关兴一仗自身才气,二有刘伯伯和诸葛叔叔力挺,在大一大二的年纪就当上侍中、中监军(这是军职!),成为备受期待的一颗新星。

罗宪——永安铁壁,抽东吴脸者,关于他,不想多写,怕陆抗不开心。罗宪之父罗蒙出身襄阳,没听说有甚大功,却能当上广汉太守。这份恩遇往下传到罗宪,起步当了太子舍人,外交建功,后来虽遭黄皓嫉恨,也就是外放当了巴东太守而已。

阎芝——巴西太守,当地多异族与五斗米教徒,难治。刘备败退到永安时,阎芝竟能征集五千人为刘备补兵,顺道还引荐了马忠,可见阎芝这份胆色与忠诚。诸葛亮《后出师表》中提到的先帝“数十年内纠合四方之精锐”赵云、阳群、马玉等人,阎芝名在其列。

姜维——姜维……他本不该出现在这里,硬要说的话,刘备如果肯早点被许褚砍死,让诸葛扇子在隆中宅一辈子,姜维后来就不用妻离子散,与老母永辞了。然后等到姜维晚年,要么被司马氏篡位气死,要么被柯比能的羌兵冲进家戳死。

张裕——益州头号大神棍,曾嘲笑刘皇叔是个嘴上没毛的太监,令大耳贼很是下不来台。刘备后来没跟他计较,任为益州后部司马。但张裕不肯放弃自己的神棍天职,先是预言汉军出师汉中不利,后又传谣说“九年后刘备要失去益州”。这下刘备忍不住啦,下令处死张裕,村夫来劝也没用。

马岱——马超的堂弟,马超壮志未酬,临终写信将马岱托付给刘备照顾。史书没记载刘备的反应,《三国志》也没有《马岱传》,但是从稀缺的史料里,我们依然能看到马岱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为汉国一等大将序列,于武侯死后,更主持指挥过一场北伐。

尹默——学者,师从名儒宋忠。刘备得益州后,不计较宋忠险些断送他性命的旧怨,用尹默为劝学从事,后来立太子,又任尹默为太子仆(东宫属官)。

周群——蜀中神棍第二名。这小子背景比张裕深,说话也懂得留余地,占卜汉中之战时,周群说的是“得其地而不得其民,若出偏师当谨慎”,虽然他的乌鸦嘴也成真了,但毕竟不算动摇国本的谣言,所以刘备没跟他计较。

董允——刘璋旧部董和之子,刘备册立太子时选董允为太子洗马。董允被誉为“季汉四相”之一,但他最得意的事迹应该是主持刘禅家的计划生育工作,不许后宫美女超过12个。(商朝以后我就没听过皇帝日子有这么窝火的 - -#)

刘林——刘封之子,官至牙门将,一直活到了汉国灭亡,在咸熙元年被强迁去河东。

刘循——刘璋长子,与张任同守雒城一年,庞统战死的责任人之一。刘备任刘循为奉车中郎将(此官掌御乘舆车,是君主近臣),没受刘璋降吴的牵连。

庞林——庞统之弟,猇亭之战中出任荆州治中从事,为黄权、史郃的副手。汉军大败,庞林随黄权降魏,却因祸得福,与失散多年的妻女重聚。

魏延——第六虎,刘备一手栽培出的悍将。魏延的资历可能比卓膺、张南、陈式、高翔、吴兰等人都浅,在汉水之役中也没什么突出表现。但刘备以超凡的眼光与气度,擢拔魏延顶掉张黑而任汉中太守,使得魏延壮志颇增,终生以韩白自诩,要为汉中王摧城拔寨,剪除国贼。

赖恭——刘表所置交州刺史,被苍梧太守吴巨逼走。后来被刘备接纳,于汉水之役后任太常卿,儿子赖厷任丞相西曹令史,父子两代皆受刘备重视恩遇。

吴班——吴匡之子,吴懿的族弟。猇亭之战中与冯习任前部大将,击败陆逊、李异等人,后来成功退回益州。诸葛亮北伐时,吴班与魏延、高翔猛刷司马懿,创造了名梗“甲首三千”,给丞相省下大笔制甲经费。吴班性豪侠,与关羽、田豫等人近似,刘备亲用此人,并不只是吴班成为他小舅子的缘故。

李邈——汉国第一大臭嘴,情商全国倒数第一。他在刘璋手下也没啥建功表现,等刘备得了益州,新年酒宴上偏要跳出来卖忠:“我认为公与刘璋为同宗,夺取他基业是很不合适的。”刘备当场反问:“那你为啥不帮刘璋打我?”李邈答:“在下力量不足而已。”得亏是刘备,放他一马不计较。后来诸葛亮去世,李邈上书称诸葛亮死得实在好,大大的好。气得阿斗下令把他下狱处死。

于禁——倒霉蛋可怜虫,刘备关羽都没亏待你吧?跟着廖化逃回益州多好,不然赖在东吴也行啊,非要回什么魏国……


于禁以外,其他外臣也受到了刘备的恩遇。

夏侯霸——魏之皇族,汉之皇亲。当初刘备没逼着张黑把掠来的小女子送回去,于是五十年后,被司马懿逼得家破人亡的曹魏大将“征蜀护军”夏侯霸,颠颠地跑去了益州,当上了车骑大将军,阿斗也多了一个娘舅。

诸葛瑾——由于二弟诸葛亮在汉军的地位,诸葛瑾除了经常被主公嘲笑驴脸之外,竟以不出众的才能而获得大权高位,虽然屡屡被名将张郃等人修理,却最终当上了大将军,跟陆逊同级。

荀彧——荀彧被曹操逼死的消息,由孙权传入刘备耳中。虽然荀彧也是大耳贼的老对头,但刘备听到消息却叹息“老贼不死,祸乱未已”,算是给荀彧的正面形象作了定性。如此一来,虽然荀氏在后二三十年内都不得知,但曹魏也很难开动全力抹黑荀彧。



好像还可以写写……

记得去看这个梦重启的地方:

宣漢:姜维死后与季汉重臣的对话之一·刘备篇宣漢:刘曹孙之地狱见·其一宣漢:统天下,见故人 其二·牵招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