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学的角度看,三年解放战争胜利的偶然性很大吗?

发布时间:
2024-09-16 21:31
阅读量:
1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百分百是偶然的,解放军纯属捡漏,蒋先生拥有李宗仁白崇禧这对王炸,不赢都天理难容。

在东北的战略方面,二次四平战役后,尽管马歇尔对蒋先生再三压迫,迫切要求停战,当时的张发奎,陈诚,白崇禧等等高层将帅,一致认为,要停战不是不可以,但必须是建立在收复整个东北的前提下,才能停战。

诚然,美苏遏制中国统一是刚需,但争夺中国纳入他们的势力范畴也是刚需,这就叫辩证法,可惜蒋先生不懂,至死都没搞明白。时间到了1949-4月,毛先生就绝对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根本不尿斯大林压迫,因为外交,国家利益至上,从来不会以个人的喜好为转移。

在西北战略方面,白崇禧要组建十万骑兵,特别适合西北战场,日行200公里的攻击速度,配合胡宗南的二线重兵团,西北战场,是无解的,无法盘活的,其中枢大脑是保不住的。

在华北战略方面,白崇禧建言蒋先生大力扶持傅作义,统帅60万大军,其左右开弓,进退自如,对华北战区的解放军是碾压态势。

在华东中原战略方面,白崇禧希望亲自统帅百万大军,实行守江必守淮,作五省联盟总体战,可攻可守,收发自如,立足于不败之地。

在长江以南战略方面,各省实行一元化领导,训练后备兵团200万。最差最差的打算,就是江北主力哪怕被灭过半,撤回来守住半壁江山,毫无压力。

在经济战略方面,实行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把土地分配给有需要的自耕农,并由此组建民团,训练他们,协助政府军维持社会秩序,扩充粮草和兵源。

这样的战略天才,军事天才,统帅天才,就是打明牌了,你也赢不了。

还有李宗仁一流的战略实操,最喜欢并且最擅长集结优势力量决战,他的大手笔,在国共双方力量均衡时,提出东北暂采守势,先集中东北精锐配合傅作义胡宗南这些,高达百万大军先决战华北西北,吃掉其后再决战东北。

如林彪先突破山海关,那华北方面一个兵都不留,全部撤至黄河以南,在各渡口防守,主力再配合徐州,武汉的国军,高达150万左右,向陈刘的二野三野实行国运党运大决战。

决胜后再伺机而动,北上收复失地。

在民国二十多年的军事生涯中,李宗仁白崇禧从北伐到抗战,作为蒋先生的左膀右臂,面对强大对手,打赢了两场战争。

而在国共战争中,竟然把李白捆住手脚,诚如:

狡兔未死,良狗先烹。

高鸟未尽,良弓先藏。

敌国未破,谋臣先亡。

这种骚操作,怎么看都是违背物性,违背惯性,违背人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