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消费降级」当选年度汉语词语以来,中国内地居民「消费降级」情况如何?
谢邀。
一些这两年消费降级的段子。
一,锻炼身体上私教课,今年一节课只需要200多元,健身房谈了谈,最终我和我老婆两个人练一次私教课500元,也就是平均一个人的私教课单节250元。按月付费买课,一个月练15次,两个人私教课只需花费7500元。往年一个人的私教课单节在350元左右,大概率要按季度买课。
二,锻炼身体的起因是今年上半年生病住院了,要了单间病房。原本去了一家医院,收住院,但是病房是双人间,家属无法24小时陪护。于是我强忍病痛换了一家医院,要到单间病房。病房条件是真挺好,带独立卫浴,沙发微波炉冰箱电视等一应俱全。整个楼层都是单间病房,住的病人少,服务的护士多,很清净,护士也比较温柔,说话轻声细语的。单间费每天近600元。据护士说往年要每天单间费要至少800,还不一定有房间。现在要单间要简单得多,很多人住院不会首选单间。
三,去年下半年我开始迷恋玩绿松石,到今年年中,一年里大概花了三十万买绿松石,其中的大部分是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年初购买,当时对于绿松石的热情最高涨,买起来不能停。今年年初之后,我老婆开始明显限制我买绿松石,而是花了些钱购买黄金,陆续买了一公斤多黄金做首饰。因为觉得黄金显然比绿松石更保值更有价值。绿松石是我的玩具,而黄金首饰是一般等价物。消费降级的年代里,我是不能随心情花钱玩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说到绿松石,想起了一些段子。北京段子一则。前几天,我戴了个绿松石吊坠逛北京古玩城a座和潘家园的文玩店。这个吊坠是今年年初花11万买的。在北京古玩城和潘家园逛了一下午,约莫有二十至三十家店,被问了五次是不是同行,被夸奖两次您这块绿松石真好。我与相熟的绿松石贩子们聊起缘由,都说是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普通消费者不会购买和佩戴这种一眼可见的高货,大概率是商家戴自己的货,留些高货自己玩。
这是在北京,北派文玩、北派盘串最大、消费能力最强的地界。北京古玩城a座是四层的商场,我估计有几百家文玩店和古玩店,品类相当全,真让我感慨。潘家园晚上九点还能人声鼎沸,真让我感慨。只遇到一个专门做绿松石的店,有高货,一些文玩店里有几件高货,高瓷蓝、高瓷绿的链子和手串,我问之基本都在克价两千块以上,真让我感慨。以上说明:无论任何文玩,只要个头足够大、颜色足够高、玉化效果足够好,都是出类拔萃的存在,都会被懂的不懂的人认为好。即便绿松石是一个很小众的文玩品类,也是如此道理。
虽然潘家园人声鼎沸,但是愿意花数万、十几万、几十万买个文玩物件亦或是珠宝首饰的消费者少之又少。我与一些文玩店家聊天,主力消费区间不会超多单品两万元,甚至不会超过一万元。
此外,我在首饰店和金店里也被问过两三次是不是同行。因为我有时会戴着一枚黄金镶嵌绿松石戒指,戒指用黄金约50克,戒指看起来是个黄金护指。加之绿松石戒面硕大,这个戒指往往会吸引金店店员和老板的注意,对方会主动与我攀谈,询问是不是同行之类。
今年起,我明显感受到各种卖珠宝首饰的、卖高端文玩的都不断地说现在生意难做,挣不到钱。我与哪个店主聊天,对方都会有意无意提到这个话题。我觉得,这其中有消费降级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消费倾向的转变。消费者们不愿意花钱购买珠宝首饰、高端文玩,而是趋向于买黄金,今年起一次性买个几公斤黄金不是稀罕事。黄金越涨价,消费者们越会购买黄金,而不会去购买珠宝文玩。同时,黄金越来越贵,导致珠宝文玩商家们越来越不敢重金豪镶,弄得珠宝文玩店家们趋向于卖料子卖原始成品而不注重卖豪镶的成品,这使得东西越来越不漂亮,越不漂亮顾客越不买。最终成了恶性循环。比如我上面内容中提到的我的绿松石戒指,原本的成品是银戒托,我看中了戒面。戒面是早些年的秦古808料子,现在已然绝矿,店家知道料子好 ,镶嵌配的银戒托也不算差,专门找了做银器的师傅手作。后来我拆掉戒面重新镶嵌成黄金戒托,用了50克黄金镶嵌成了护指戒指,我拿给店主去看。店主啧啧称好,各种拍照发票圈。我说你也应该把店里的货镶嵌成这种重金厚镶,店主扭头问我,卖给谁?几个人会买?几个人买得起?我卖多少钱才能挣钱?
前几天我回答了一个知乎问题,“爸爸最适合送给女儿的珠宝是什么?”。我回答到,适合每年送女儿一颗沉甸甸的爱心,一个24K黄金一公斤重的爱心,送到她成年。前两天七夕,正好不少水贝柜台在推这种一公斤的黄金爱心。估计很多网友没见过,看到我的答案颇为咋舌。这个答案有不少点赞,也有不少评论。其中一个评论颇为好玩,一个ip上海的网友评论说,“其实也还好,就算60万,从1岁到18岁每年送一个,也就1000万,相当于给女儿买了套房吧。” 这个网友的想法没问题,但是我想说,如果没有房子、没有几套够住的房子,有多少人会不攒钱买房自己住,而是选择去买一公斤的黄金爱心?相比于买黄金,买房来住的刚需可是刚得多、硬得多。买黄金是闲钱来娱乐、来投资,而不是解决衣食住行的刚需。网友还理解不到这一步。我并未去回复这个网友,回复了网友恐怕也理解不了,免不了又是一场唇枪舌战,麻烦。
五,另一个关于绿松石的段子。最近有个熟悉的绿松石店的掌柜的总喊我去看货。我问之原因,说想出我一件东西然后换钱去新疆旅游。我说,我没钱,我先拿个东西你帮我出了,我再收你这个。我要出的绿松石克价两千左右。我把东西拿给掌柜的,掌柜的说得找点大哥才能拿得动。我问,你的大哥客户们呢。掌柜的说,大哥们都没钱了。我问,你那个大哥,做市政配套工程的,以前不是总找你拿东西。
掌柜的说,这个顾客现在也来看东西,但是没钱买。我问,接不到工程了吗?店主说,说是能接到市政配套工程,但是,拖着结账。现在结不了账,给以前的大哥们干得快倒闭了。官家没钱不给结账,你真一点招都没有。趁你病要你命真乃666。
珠宝文玩的生意越不好,导致店家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一部分店家开始做以次充好或者做假货,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利用消费者的捡漏心理,典型如绿松石,用染色菱镁矿冒充原矿绿松石、卖粉压的绿松石、卖加瓷货、退灰货等等。另一部分店家选择做高端货,也就是做大哥的市场,但是这两年里大哥在显著减少,以前挣快钱、能挣到钱的大哥,现在很多都挣不到钱了。以前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男人们是最有消费能力的群体,现在这部分人很多没钱消费自己的玩物。
现在唯一有些消费能力的是有稳定高收入的人群,比如我接触过的,好医院的医生、科室主任,教培名师,当地知名餐饮店的老板等,这些人不少稳定月入大万乃至十余万。这样的收入在北上广深杭一线城市里不算什么,在知乎年薪百万的网友里不算什么,但在我所在的北方二线城市,绝对是顶级高收入。此外是稳定收入+家底厚实的人群,说白了就是各种二代,比如体制内的一些人,工资只是零花钱,甚至不够零花钱。用我的话讲,家里没钱别干体制内工作。一个反面的例子,一个相熟的哥们看到我发的绿松石的票圈,遂询问我绿松石的事。这哥们是公务员,人到中年开始迷恋玩扇子,想收一个他们扇子圈的哥们的二手绿松石三通,于是询问我绿松石是蓝料好还是绿料好之类的问题。我用我手里的蓝料给这哥们举例子,一个云盖寺的蓝戒面,哥们询问我价格,我说克价2000左右,哥们颇为咋舌,问我能不能搞到便宜些的。我说,现在市场价格就是这个价格,便宜的恐怕会有问题。这哥们发给我看了二手三通的视频,我说这个看起来有白筋,克价不超过800块可以收,最好是克价500块收。不知后续谈成没有。
六,再一个关于绿松石的段子。我有时会去几个相熟的文玩店、绿松石店里小坐,与熟悉的店主们聊天。时常会看到逛店的顾客。最好玩的是前两天的一个顾客,这哥们约莫三四十岁,在绿松石店里看了半个多小时。绿松石店都不大,逛店十分钟以内足矣。看得出这哥们是真喜欢绿松石。我和店主聊天时,聊现在毛料公盘价格、哪个雕刻师怎么样了、一些绿松石行当内最新的段子等,这哥们也在旁边听着。呆了一会,这哥们的女儿跑到找他,他抱起女儿,给女儿指着玻璃橱窗里的绿松石物件,问女儿好看不好看之类。女儿指着一个绿松石大珠子,说好看,问说,爸爸这个多少钱。这哥们回答说,多少钱你妈都不会让我买。我闻之,忽然心生些无奈。这颗大珠子并不贵,不会超过一万块,和老板划划价估计八千块就能拿走。但是这哥们并不会买,中年男人们真的为家庭付出太多了,遇到自己喜欢的物件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无论多少钱都不能买。
往好的方面想,这也算是见过即拥有。也是一种难得的心境。人总沉迷于物欲是不行的,欲望不断被满足,最终会觉得索然无味。人生如逆旅,要有一些再喜欢也不可得的遗憾才是人生完整。
七,口罩之前和口罩的三年里,长途旅游能住五星酒店大都会住五星酒店,没有五星酒店才会去住丽枫。口罩之后的这两年里,旅游基本都是住丽枫。我老婆的旅游原则是穷家富路,所以在外长途旅游只要能住五星酒店就会住,没有五星酒店才会住丽枫。今年初我在福建广东旅游,前一段时间在成都江西旅游,我和我老婆都是首选住丽枫。住的次数多了,我觉得丽枫也挺好。我和我老婆互相自嘲,不是五星住不起,是丽枫更有性价比。
八,今年起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在我所在的北方二线城市里,两个人下馆子吃饭,如果超过人均150块,就会觉得贵。如果是人均100块,那么就会觉得很便宜。前一段时间我写了一篇知乎想法,感叹天津物价之低,“天津的物价谮是没谁了。两人餐的铜锅涮肉,三大盘肉、一份脑花、配菜,总价不到二百元。肉的品质还可以。感觉天津是全国除了东北以外物价最低的地方。”这篇知乎想法获得了二十多万的浏览量,获得了不少网友的赞同。前两天我吃了一顿饭,超过了人均150块 ,我写了一篇知乎想法,感叹今年流行消费降级,导致消费心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今年流行消费降级。两个人看吃一顿饭花费360块,我和我老婆都觉得有些贵。今年流行的消费降级确实厉害,影响了所有人的消费心态。我感觉今年唯一舍得花些钱消费的项目也就是买绿松石和黄金首饰了。”这篇知乎想法获得了少量网友点赞。看来不少网友支持我的观点,二线城市,下馆子吃饭,人均100块,便宜;人均150块以上,贵。
九,口罩三年里,我老婆时常会逛奢侈品店,尤其是热衷买古琦,什么两万块的裙子、八千块的鞋。那会憋在家里时间久了,一到了奢侈品店里,就会各种想买东西。口罩结束后,反而不太想买奢侈品了。印象里,这两年里我老婆只买了很少的奢侈品,还都是配件,古琦的墨镜、lv的皮带之类。我老婆唯一看上的包是一个香奈儿的小包,要价四万,最终还是觉得贵,没舍得买。我对于奢侈兴趣不大,唯一还在坚持买的也就是kenzo的衣服了,当然kenzo不能算是奢侈品。前几天我在成都太古里lv闲逛,和我老婆打视讯电话,问有什么要买的,我老婆看来看去最后决定啥都不买,虽然店里的大多数包只要两万块。如我前面所述,这两年的消费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社会流行消费降级,自然会影响奢侈品消费,导致大家少买或者不买奢侈品。
十,原本有今年换车的想法。我的车是19年购买的宝马X3,时至今日已开了五年。知乎上都说车子开了五年就要换。我本打算换个X5或者七系(只买宝马是因为我一个哥们是4s店宝马维修主管,维修保养方面我很省事),但是今年真打算换车时,想法发生了改变。一是觉得都在说消费降级,经济大环境不好,还是低调为好,如果我开X5或者七系,我就是公司停车场里最豪的车之一,我这类体制内单位,还是要低调做人。二是看各种二手车的短视频多了,不少二手车贩子都在讲七系、S的二手车价格跳水了多少、崩盘到几十万、明年还会打折多少云云,导致我愈发不敢购买。毕竟我不是挣快钱的人,来钱是靠天天上班,眼见着买了的车子大打折亏掉钱,我心里是会痛的。已然年近四十岁,我忽然没了之前“追求能力范围内最好的”这种欲望,变成了怎样都行的心态,变得更愿意隐入尘埃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追求超越他人的出众感。我老婆说我少了不少纨绔气息。岁月真的能改变一个人很多。
段子完。
以上的这些消费降级的段子,我姑且一说,网友们姑且一听,不必探寻其背后的含义,瞎琢磨什么月工资多少K、年消费多少万、家里几套房、家产多少万之类与本主题无关的事。人应该按照自己的喜好过一生,想吃就去吃,想穿就去穿,想买就去买,喜欢谁就勇于追求,而不是看到些文字就自顾自地瞎捉摸。瞎捉摸有啥用。
山高人为峰。实干闯未来。
估计现在的年轻网友们不知道这两句广告语是哪个年代家喻户晓,是哪家公司的广告语了,更不知道当年有着怎样的好故事。我见过十余年前、数年前房地产大爆发的年代,房价大涨导致所有人都觉得自己财富暴增,都觉得明天会更好、未来挣得更多,于是都会尽力去消费,越买越开心。我也见过这两年消费降级,各种商家们都在感慨没人来买,都在怀念以往一掷千金的大哥们,都渴望吸引稳定高收入人群或者各种二代们来消费。我也见过地产下跌,在房价高峰买了房的人眼含泪水的讲自己真金白银的亏了XX万、XXX万,甚至觉得自己一辈子白干,收入都赔掉了。前两天房价刚开始缓慢下跌的时候,有个词儿叫做“高位站岗”,意思是高价买了房子的人,一直站在房价顶峰守望,等着房价涨回来。房价跌了数年后,高位站岗这个词儿忽然不流行了,房价涨回来从守望变成了奢望,最后成了绝望。我想到在前文中提到的上海网友,如果如其所言,真的是一年攒60万,给自己的女儿买房,从一岁攒到18岁,攒了一千多万,买了房。万一遭遇房价波动,就会一朝亏到哭。那就真的好笑了。当然,房子不卖就不会感觉到房价下跌,只要是自己住就会只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就能不会去想自己真金白银攒的钱蒸发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完美。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依照我这个年近四十岁的油腻中年老男人的人生经验,消费降级的年代终将过去,每个时代都会过去,每个时代里的每个人有自己个儿的悲喜,悲喜也终会过去,内心会变得平静,接受过往发生的一切。
任何暴风雨都终将过去,所有的结局都会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说明还没到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