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超市被传倒闭大量顾客涌入连吃带喝一片狼藉,市监局回应「倒闭传闻不实」,如何看待此事?

发布时间:
2024-09-13 13:58
阅读量:
3

从不同角度看待此事


• 消费者角度:


• 恐慌心理可以理解:


• 如今市场环境中,商家倒闭、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手中的充值卡如果因为商家倒闭而无法使用,会导致自身经济损失。所以当听到超市倒闭传闻时,为减少损失,消费者第一时间想到去消费充值卡余额,这种恐慌心理是可以理解的。


• 比如之前一些健身房、理发店突然倒闭,会员们充值的钱打了水漂,类似事件使得消费者对于商家经营状况的变化极为敏感。


• 部分行为缺乏理性和道德:


• 虽然担心充值卡余额受损的心情能理解,但部分消费者在超市内连吃带喝且不结账的行为,既不理性也不道德。这不仅给超市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正常的购物秩序,反映出部分消费者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缺乏应有的自律和素质。


• 这种行为可能会引发其他消费者的效仿,形成不良的群体行为,进一步加剧超市的混乱局面。


• 超市角度:


• 经营管理存在不足:


• 超市没有及时辟谣和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局面,在倒闭传闻开始传播时,没有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声明澄清事实,导致谣言进一步扩散,引发了顾客的抢购行为。


• 在顾客大量涌入、场面混乱的情况下,超市也没有足够的安保和管理人员来维持秩序,制止顾客的不当行为,说明其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 形象和信誉受损:


• 尽管倒闭传闻不实,但超市经历了这场风波,商品被抢购一空,现场一片狼藉,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正常经营,这对超市的形象和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 后续重新营业后,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恢复往日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 造谣者角度:


• 行为性质恶劣:


• 编造超市倒闭的谣言,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社会恐慌和不良后果,这种行为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超市的合法权益,也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 其可能只是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或者出于其他不良目的,但却没有考虑到这种行为会引发的连锁反应和负面影响。


• 应承担法律责任:


• 根据法律规定,造谣者可能会面临民事赔偿责任,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构成诽谤罪等刑事犯罪。相关部门对造谣传谣账号主体进行约谈是必要的举措,但还需要进一步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依法对其进行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


• 监管部门角度:


• 反应和处理较为及时:


• 市监局在得知情况后迅速回应,称倒闭传闻不实,并介入处理此事,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避免谣言进一步扩散引发更大的社会恐慌。


• 公安部门出动警力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了抢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和冲突,保障了消费者和超市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 后续监管工作仍需加强:


• 虽然及时处理了此次事件,但也反映出在日常监管中,对于网络谣言的监测和防范机制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类似的虚假信息,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同时,对于超市等商业场所的经营风险监测也应加强,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在出现类似风险苗头时,能够提前介入,引导企业妥善处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