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东北下岗潮,有哪些深层次原因?有哪些借鉴意义?

发布时间:
2024-09-13 12:52
阅读量:
3

我记得90年代,去一个亲戚家玩。亲戚在武汉某大国企工作。有一天早上,他带着我去工厂食堂吃早餐。门口有人守着,问我是谁,亲戚说了几句好话,就把我带进去了。

食堂有煮熟的鸡蛋,我发现有人提着桶去装鸡蛋。你真的没有看错,真的是桶,当然是小桶,可以装20多个鸡蛋吧。

还有些工人,自己吃1份,再打5份早餐带回去。早餐品种有热干面,油条,豆浆,炒豆皮,稀饭,咸菜,面窝,鸡蛋等。

楼上是中层干部饭堂,可以带家属去吃。

楼上的楼上是领导层饭堂,可以用来招待,听说做出来的饭菜不比星级酒店差。

其实,大家可以想象,那些打包回去给家人吃的工人,基本不会感恩戴德,大概率是骂厂领导垃圾,把工人伙食搞得这么差。

我在这家国企的大院里,和几个小朋友玩疯了,每天到处跑,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里面有林荫大道,有广场,有大草坪,有水塘,有电影院,有超市,有理发店,有中小学,有幼儿园,有游泳馆,有体育馆,有职工宿舍,有图书馆,已婚的还有福利房,还有职工医院。一旦捧起这个铁饭碗,生老病死,除了死,都可以在里面解决了。比很多公务员强!

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工人是不是可以把自己的满腔热血献给全社会了呢?我认为恰恰相反。

早上吃完早饭,慢悠悠地去上班,11点不到,不少已婚的工人溜走接娃,买菜做饭。下午同样如此,4点钟就跑了不少人。

年轻工人普遍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不思进取,毫无危机意识,不爱学习,能偷懒就一定偷懒,还没到饭点就跑去食堂是普遍现象,下午上班,很多人忙着约人看电影溜冰吃饭喝酒。

这样的企业,里面二代人三代人共事的情形比比皆是,能红火那么多年,我觉得是工农业剪刀差造成的,真是苦了我们的农民兄弟。

有人怀念那个年代,并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纯洁、简单,而是他们可以在那个年代肆无忌惮的混日子,躺平可以过得不错,摆烂也衣食无忧。

如果早点砸掉他们的饭碗,说不定我们的民营经济可以早进步10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