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挑战:“遍野霜红秋竞彩”开头,下一句怎么接?
遍野霜红秋竞彩,满山橘黄桂花香。
又是一年中秋节,众人举杯敬月光。
孩童提灯串街巷,各色糕饼任品尝。
嫦娥轻洒桂花酒,祝福人间永安康。
秋天是一个充满喜庆气氛的季节,七夕节、中秋节、国庆节,哪个不是举国欢庆,兴高采烈的呢?中国人还特别喜欢在秋天办喜事,婚恋嫁娶、新居入伙,忙得不亦乐乎。因为秋天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更重要的是秋天五谷丰登,许多农作物都丰收入仓了,牛马猪羊鸡鸭也养得肥肥壮壮的了,这对于人们来说就是天大的好事,可以悠哉游哉地度过寒冷的冬天,静等春天的来临。因此,人们喜欢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操办喜事,摆上喜酒,宴请亲朋好友来庆贺。
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可惜只有一天假,不知道农村的留守儿童能否在村口等到父母归来,亲热地叫一声爸爸妈妈。在这个丰衣足食的年代,即使父母不回来也是有月饼吃的,孩子们企盼的不是月饼,而是与父母一起在明亮的月光下共赏月饼的香甜。离开父母的怀抱太久,孩子们渴求父母的爱,渴求父母温柔的抚摸。虽然现在通讯发达,孩子们可以用电话、手机与父母沟通交流,但是从那些冷冰冰的通讯工具传过来的声音和图像,感受不到父母真实的呼吸,闻不到父母那种熟悉的气味啊!
历史长河浩如烟海,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在不经意间坠入深海,找不回来了,但是总有一些节日如同璀璨的星辰,穿越时空,滋润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田。中秋节,便是这满天繁星中最温柔最明亮的一颗,它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寄托了人们对团圆、和谐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为了庆祝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在中秋之夜摆上风味各异的月饼、水果等美食祭拜月光,然后一家人嘻嘻哈哈地品尝。此外,还有提灯笼、猜灯谜等中秋习俗,浓郁温馨的节日气氛包围着喜气洋洋的中秋之夜。
中秋节源于古代人们对月亮的崇拜,人们把月亮奉作神明,据史书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中秋佳节。“一声干响入长空,我是君王会挽弓。射下九乌余一日,黄河两岸救哀鸿。”这是关于后羿射日的诗句,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烤得大地热辣滚烫,河流干涸了,庄稼枯死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后羿力大无穷,利用高超的箭术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苍生。天帝获知此事,非常震怒,把后羿贬下凡间。后羿为保长生不老,求得仙丹一枚,却不料被妻子嫦娥误食,飞升月宫,从此夫妻分离,每逢中秋月圆,他们都要彼此相望,遥寄相思。这个传说,又为月亮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人们更加希望这一天能够全家人相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寄托相思的绝佳时机,因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以下选取两首与大家共赏。
张九龄《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动人,艺术手法巧妙,以月起兴,表现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勾勒出壮阔的海上明月景象,虽然与亲友天各一方,但是此时此刻彼此心意相通,互相思念。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则直接表达了因夜长而怨、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感。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通过具体的动作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情,以及因为思念而生的孤寂。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因为无法将月光赠予远方的亲友而深表遗憾,期盼早点入睡,好在梦中与亲友相聚。
《折桂令·中秋》元.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美景并借以抒情的散曲。
1.“一轮飞镜谁磨?”是谁将这天上的明镜打磨得如此明亮?形象地将中秋之月比作一面飞来的明镜,引人遐想。
2.“照彻乾坤,印透山河。”月光照亮整个天地,印透所有的山河,展现了月光的清辉有普照万物的力量。
3.“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秋夜的露珠凄清寒凉,明净的天空中,银河平静无波,这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中秋月夜的清幽宁静。
4.“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与平常的夜晚相比,今晚的月光更加澄澈明亮,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月中桂树的影子在舞动,增添了月夜的神秘与美感。
5.“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作者在此刻引吭高歌,向月中的嫦娥发问,在这美好的夜晚,怎能不一醉方休呢?这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借酒消愁的意味。
全曲结构上是触景生情,曲中巧妙地运用了嫦娥奔月的典故,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邃。这首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在中秋佳节花好月圆夜,但愿夫妻团聚无牵挂,老父母脸上的皱纹笑成一朵花,小孩子的心情美美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