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科搬到河南可好?

发布时间:
2024-06-28 14:43
阅读量:
84

利益相关:湖北武汉人。

其实建国初期,大学和研究机构就没几个省市愿意要的。

在那个全国绝大多数人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所有人都觉得大学是负担,要消耗当地口粮,要占用当地耕地,要挤占当地交通运力和电力,还要各省的建工系统盖楼修路通电,愿意接的那都是有政治觉悟的省份。

对了,那时候湖北省建工系统的干部职工住的还都是茅草棚子,一边住着茅草棚子一边给大学用钢铁水泥建学校修房子,还要修篮球场,足球场和体育馆。

搞不好哪个茅草棚子里面住的还是复旦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抗日战争起就参加八路军的革命干部——注意,这不是下放,而是早期工民建的工作常态。

60年代以前中科大还在北京,后来因为用地,口粮等等问题要迁出。

最先找的是江西,江西不要;然后找河南,河南表示养不起;又找的湖北,但湖北表示我们刚刚接了北京地质大学和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实在没地方了,中央可不能学大英,好用就往死里用啊。

后来是安徽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接,最开始安排的是安庆,可安庆不愿意,没办法只好搬到省会合肥。

中科大占地面积多少呢?

接近2500亩。


湖北的高校占地面积:

华农7425亩,华科7000亩,武大5167亩,武汉理工4000亩,中南财法3000亩,武科大2705亩,湖北经济学院2283亩,江汉大学2114亩,华中师范2000亩,武汉纺织大学2000亩,武体1800亩,地大1700亩,中南民族大学1550亩……

光这12所高校的占地面积就接近/超过4.3万亩了。

可武汉各类高校一共有83所,还有各类研究所呢?

里外里就干出去十多万亩地了。

那时候这些地能养活多少人?能减轻多少财政压力和口粮压力?将来能建多少栋烂尾楼?(划掉)

三年困难时期的时候,武汉市区里面不少人(包括我爷爷一家,当年我爷爷就曾经担心我爸活不下来,因为他嘴刁)发下来的口粮就是酿酒用的红薯干,大学里面可是顿顿都有大米饭。

都知道武汉的高校多学生多,在那个时候大学生和教职员工当然也少得多。

可那也是几万张嘴,要吃饭的,要住房子的。

大学一搬来,这些地不但在短期内产生不了任何效益,还要额外养活住在这上面的教职员工,毕了业的大学生还不一定留在当地,会被分配到其他省份——直到现在,湖北留不住人的问题不也是老大难么?

白白给自己增加压力,给其他省份培养人才的事情,谁愿意干?谁都不是傻子。

湖北这地方的高校教育资源多,科研单位多,那都是当时主动替中央担担子的结果。

人呐,不能吃亏的时候推给人家,占便宜的时候又往自己怀里搂。


更何况,湖北占便宜了么?

河南一本录取率16.65%,湖北16%。

全国一张卷,同样判分标准时代的分数线,品鉴一下:

和京津沪和宁甘青藏新,这种长期占便宜的地方就不比了,全国同卷的时候,除了1987年文科分数线河南比湖北高1分,湖北哪一年比河南低的?

很多年份甚至高了二三十分嘛,高考二三十分什么概念参加过高考的心里都有数嘛!

湖北人大多数表面奸滑,内里还是挺单纯的老实人,不然也不会那么多人跑去干革命了。


湖北有那么多211,但在重点院校的招生名额上实际上是一直在做贡献的。

而且已经贡献了很多年了。

我作为一个湖北人说句私心话,要把华科搬走,无非就是想在招生名额上接着割湖北嘛。

这个问题是不是河南人提的我不清楚,但河南如果在招生名额上想湖北的心思,那你们完全就是搞错了对象嘛——找占便宜的省份要名额,别找湖北,谢谢。

在全国范围内,在教育的问题上,湖北做的贡献和牺牲已经够多了。

注意,我在这里并没有嘲讽河南的意思,河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历史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我在这里唠唠叨叨说这么多,无非两点:

能不能正视和承认中部省份(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为共和国做出的历史牺牲和贡献?

能不能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给予中部省份的老百姓一点福利——哪怕这个福利是用三四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贡献和牺牲换来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