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所有哪些靠谱/不靠谱的导师?
这个问题(60131230)关注者数百,浏览者数十万。第一个高赞回答(172803202)对导师做了四分类,有论点、有论据,论据还有正(赞扬了几个导师)有反(批评了另外几个导师),所以发布几年来影响很大。可惜被批评的导师中有我(贺思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博士毕业),还有我的学弟(孙晓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本科入学),好在被赞扬的也有我的学弟(陈世敏,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7年本科毕业)。
写作这个高赞回答的学生,你基本素质不错,有分类、有论证,特别是你仔细记录和正面评论陈世敏老师的部分,使我觉得你还是讲道理、求上进的。但是另一方面,也容易给人以错觉,以为你说的都是事实,这样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更大,所以我做几点简短回应:
(1)清官难断家务事。评论一个团队的人与事需要慎重,尤其是评论与你完全没有交集的其他团队。私下评论可以稍微随意一点,公开评论则务必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不能仅凭道听途说就放飞自我。事实上,涉及我的事情,从文字也看得出几乎都是你的想象,对此,我昔日的学生、今日的领导迟浩研究员已经做了回应(1823156364),我这里不再重复。
(2)你对孙晓明老师的评论很不公平。如果你说孙老师在清华大学读博士时不勤奋,现在要求他的博士生很勤奋,这样的论证听起来还算公平。可是你仅仅知道孙老师来自清华X院,你是否知道孙老师是1997年第38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也是姚期智先生到清华工作后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毕业后留清华工作获评副教授,这样的人生经历,怎么可能不勤奋呢?即使孙老师不勤奋,作为数学奥赛金牌选手的他也有这个资格,你有吗?科学网2010年就报道过,孙老师当年和导师一起工作,有时从晚8时一直工作到翌日早晨8时,这够不够勤奋?孙老师现在早晨要送孩子上学,七点多钟就来到办公室,八点前就开始工作,那个时刻的你在做什么?即使如今上有老下有小的孙老师做不到当年读书时的勤奋,难道他就没资格批评你们这些正在读书期的学生不勤奋吗?我虽然比孙老师年长十多岁、是他的学兄,但是我愿意一生都在心中仰视我这位学弟;相比之下,你真是太自信了。
(3)你针对我们组说,“虽然组里发出过nature,可是又有什么用,和你有很大关系么。”我认为你很自私。我们团队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计算所其他团队做出曙光、龙芯、寒武纪、一生一芯……,这些事你没有任何贡献,但是真的与你无关吗?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团队做出这些事,那么计算所还有今天的声誉吗?如果没有这个声誉,你还会报考计算所吗?既然你并没有为计算所增添过光彩(因为觉得与你无关),又对自身能力充满自信,那么你在求职简历中是否敢于不说自己研究生毕业于计算所,只说自己完全自学成才?年轻人过分自信尚可理解,过分自私就很难获得同情了。
(4)你的结语说,“三年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让一个人颓废。”这让我想起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不要年纪轻轻,就觉得自己进入了人生低谷,以后你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这句话对你尤其合适,因为你这篇评论没有触及一个根本问题:遇到一个你眼中不靠谱、管得多但指导少的导师,应该怎么办?你觉得在知乎上发帖泄愤,多大程度能解决你的问题,能避免三年后的你陷入颓废?我告诉你一个光明正大的方法,那就是向研究生处申请换导师——这是学生的合法权利,导师可以挽留但无法强留。师生分手当然不是什么开心事,但可以避免更糟糕的事情发生,对陷入困境的师生双方都是个解脱的机会。
(5)单方面抱怨太轻巧。你把导师分成四类,自然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类,你又是哪一类呢?如果你是既不勤奋、又爱抱怨的第三类学生,是否还有资格指责导师呢?严格地讲,不论你当学生时多么优秀,只有你将来成为导师,而且比你导师做得好,才有资格批评你的导师。这又让我想起一句话:“当我成为父亲,我彻底原谅了我的父亲。”
知乎上还有个别批评我的言论,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我就不做回应了。读研有风险,报考需谨慎。报考pFind组的学生请阅读《报考须知》,其中开头提到:“我是一位非著名学者,因此招生有一个基本原则:你别太好,免得我耽误你;也别太差,免得你耽误我。”结尾提到:“放心,我不是你最差的选择。”欢迎访问pFind组网站http://pfind.org,欢迎欣赏《pFind团队成立20周年点滴回顾》。
贺思敏
2023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