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模式”被官宣全面铺开之后,公立医院的医生科研压力会增大还是减少?
发布时间:
2024-09-09 16:13
阅读量:
38
很快就要玩不下去了。
第一,科研的动力断了。
公立医院为什么做科研?有面子和里子两种解释。
面子上,为了医学进步。
里子上,为了职称晋升。
面子的事儿咱不提了,就说里子。
职称晋升为了啥?当然还是为了各种利益。
现在三明模式开启,职称→利益这种转化率还能支撑你苦哈哈搞科研不?
诸位扪心自问一下。
第二,科研的财源断了。
分两方面,经费划拨和医院内部协调。
前者,看经济形势就知道,不需多言。尽管划到科研上的仅仅是毛毛雨,但艰苦时刻,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后者,很多大三甲其实是在用临床创收来补贴科研的,包括很多科室设立的所谓专职科研岗,也是这么来的。
三明之后,这笔钱从哪里来?从天上掉下来吗?
科研并不创造真正的效益,科研是靠吸血生存的。现在人都骨瘦如柴了,上哪儿吸血去?
最后,公立医院的评价制度会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我预计不会。
晋升体系可能有微调,但总体仍然是科研占绝对优势。
经过三明模式铺开和私立医院崛起,资金缺口+人才流失,临床实际上已经废了,动不动意义不大。
科研已经从膏腴变成了鸡肋,再变出花来大家也没什么动力,不如不动。
教学,现在还有多少大医院有真正意义的教学?不是指发教学paper、拿教学课题这种哦。这块从来就没怎么起来过,不提也罢。
综上,科研压力看你怎么想了。反正投入减少+动力降低,做不做差别不大。
只要不是不做科研就要被枪毙,压力应该还是会减轻很多的。
再强调一遍,公立医院未来的定位是做普遍性兜底工作的,认为公立医院就应该冲高精尖技术搞前沿科研的,think again.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