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种什么体验?
我之前看一个人随手拍父母骂孩子,我以为又是普通视频,还觉得这有什么值得发出来的。
结果里面的妈妈骂到激动处,突然冒出一句话:“凭什么我们要这么累?凭什么你什么都不用做?”
她在骂她三四岁的女儿。
那是抖音的评论区,里面大量中年父母都在发同一个观点:“每次看到他们这么享受,我就来气。”“我很理解,我就是这样的,自己在外累死累活回到家看到儿子还在玩,就觉得不公平,就想打。”“他们不会体谅父母的,不知道我们在外有多累。”“小孩什么都是父母给的,难道骂不得?”
中年人是“父母不容易,发火你们应该体谅。”
年轻人开始了反攻:“那就不要生孩子,别什么火都往孩子身上发,你在外受气关我什么事?”
我觉得那不是演的,因为拍摄很模糊,而且拍摄是从中间开始拍,说明拍摄者是听了一会才开始拍。
尤其是妈妈情绪特别激动地那一句:“凭什么我们要这么累?凭什么你什么都不用做?”
这是一句实话,而且很可能是有些父母的心里话。
我一直都不相信,所有父母对孩子都是无私的。
————————糟糕的原生家庭还有一个特性,重点写一写:弹性特别差。
什么意思?
就是没有松弛度,没有缓和度,感觉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让整个家分崩离析,临近崩溃。
出去旅游时,我经常就能看到那种弹性特别差的家庭。
我家也一样。
我妈因为我们出去爬山没带伞,结果下雨了,她崩溃了。
她开始骂我爸:“你为什么不带伞?不晓得提前看看天气预报吗?每次做事都不晓得提前看看!你要是看了就带伞了!”
我花十块钱买了一把伞,“行了,买了伞,走吧。”
我妈:“我凭啥子要这把伞?你凭啥子要去买?我有伞你们凭啥子不带?又花些冤枉钱?你一辈子都是这样!永远都是!粗心大意,以后没得出息!”
小时候的我:“哇呜呜——”(在山上无助地哭,无助地挨骂)
长大了我形成了过激反应,后来看书自己调整了过来。
于是我心平气和地跟她说:“没带伞又怎么了?你白纸黑字给我说清楚,不然我不会认,凡事讲道理,下雨没有伞,就去买一把,是不是我们家买一把伞,全家都要破产了?没钱了?世界末日了?”
我妈:“那你就天天买吧!你钱多!浪费!可耻!”
我:“一天十块钱买把伞,我一个月最多花三百,你打麻将一晚上输两千,也没见你不打麻将啊?啊,下雨没带伞买伞是浪费,你打麻将输几千就不是,那可太好了,干脆别旅游了,回去继续打麻将,坐在麻将馆虽然要输两千可是能省下十块钱买伞的钱呢。买伞我不但要买,我还要买三把,你赶紧去报警把我抓起来,警察问你怎么回事,你就说因为我不带伞反而要买伞,犯了资本主义浪费罪,势必要打倒我是吧?————今天你不把我买伞的罪说清楚,我们就不下山了,我还在山上看风景,我逍遥自在,我们还住两晚上。”
我妈一开始从“我是你妈不是你的仇人”再到“是你的错”再到“好了别说了”再到“买!买了就行了!我不说了!下山!”
————————我们在山上吵了一下午,到了下一次旅游下雨,我们一家又没带伞。
我妈叹气:“买一把伞吧,买一把又不费事又便宜,正好我也懒得带这么多东西出门。”
我:“恭喜你,你学会了。”
——————但我看到的一对家庭就不怎么好了。
就是因为旅游,把东西忘了带了,一家子在那吵翻了天。
为什么?
因为有些家庭特别奇怪地是,在一旦发现东西没带的时候,
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去解决”而是,“我们开始互相推卸责任吧,或者骂人打人。”
好的原生家庭——“发现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坏的原生家庭——“发现问题”————“制造更多问题闹得家里鸡犬不宁再推卸责任”
我那次去山上,有家人孩子的奶瓶没带,男的爸爸开始第一个输出:“干脆别出来旅游了!奶瓶都能忘,我都不知道你脑子里是干什么吃的!”
妈妈愣了下,又开始骂大女儿:“不是喊你帮我收包包?你收到哪里去了?你一点事都做不来!这下好了,你弟弟的奶瓶没带,你给老子下去取!别上来了!”
孩子奶奶第三个输出:“哼,我看你们也是够了,以后娃娃丢了算了!一辈子都是这样(跟我妈一样的说法)”
大女儿十来岁的样子,“我记得我收了的....。”然后哭。
妈把包扔到大女儿身上:“收了的?你给我找!找出来!找啊!”然后我清楚地看到了她把“矛盾”全部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之后,她松了口气。
果然,之后,全家人都在责怪大女儿,路过的游客都在看,我也在看,我妈看得可起劲了。
还是我看不下去了,给他们一个解决方案:“山上有缆车,还有观光车,坐观光车五分钟到山下,取奶瓶,上山也可以坐车,最多五分钟。跟景区工作人员沟通下,你就说小孩子需要奶瓶,让工作人员跟你一起去拿,这样就不用二次检票了。观光车来回也不过是二十块钱,其它人就在游客中心等就行。”
结果孩子爸爸一听,虽然觉得事情解决了,但又要指着女儿鼻子骂:“不是因为你,我会多花二十块钱?真的是败家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么个东西!下次你再敢.....”
孩子奶奶二次输出:“就是!要是奶瓶拿了,还用得着白花二十块钱?你爸辛辛苦苦挣的钱,都被你败光了!”
我:“??????????????????”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答主,还是有钱没钱的缘故啊。”
不是有钱没钱,是父母缺乏稳定的情绪与共情能力
对比另一对,我们楼下烧烤店的老板,家里也不是富裕。
我吃烧烤时,老板的儿子(12岁)帮忙端菜,结果刚到桌就给人打翻了。
老板在那么忙的情况下,看见了,也没发火,而是对儿子说:“轩轩,先道歉,再去拿两瓶啤酒。就说我们家送的,让阿姨叔叔他们再多等一下啊,实在不好意思了。要乖点。”
儿子就马上打扫,道歉,赔啤酒,然后重新端了一盘菜。
客人还觉得孩子懂事。
就是这件事,就只是做生意时的小插曲,打翻了你重新做就是了,给客人道个歉,一般人都会解决。
儿子学会了如何处理事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旅游的时候,也看到过一个家庭,我印象很深。
也是没带伞遇到下雨,但那一家人反而是哈哈大笑。
妈妈先笑:“哼,我们还一大早上起来爬山,争取当先锋,结果先淋完了雨。”
于是儿子跟爸爸一起笑,爸爸连忙举手:“好,本次事故是我的不对,惩罚就是,本次上山我负责帮大家背包,下山我请客吃饭,以谢罪!”
儿子开始拍手:“请客!请客!”
爸爸继续笑:“你小东西,拍手把水都拍到我身上了!”
我在想,要是以后他们一家人回忆起爬山的经历,看到照片,肯定不会是觉得生气“都怪你没带伞”而是“哈哈哈哈哈哈我们全家才好笑哦,都没带伞!”
而他们的儿子长大后,假如跟女友出去玩,就算是女友忘记带伞,他也会哈哈大笑:“别说了,你请客吃饭!”之后两个人一回忆就觉得又好玩又愉快。
——————不像我家,还得跟我妈吵一架,她倒是改了,可我朋友的父母却改不了。
我朋友父母是属于,他就算是随口说一句:“咦,我充电器忘在学校了,幸好家里有。”
他爸都要指责他的一生,开始贬低他,逼他承认自己是有错的。
他们家出去旅游,发生了任何小事,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他们家都要开始吵架。
所以我给他分享了一遍下雨的事,他只是冷笑了几下,“要是我爸,会觉得我是故意不带伞的。”
这些父母温柔对待孩子的例子不错,我就写了稿子发出去。
底下收到了大量回复,无一例外都是羡慕。
选几个评论:
——“如果是我爸妈,出去旅游我忘了带伞下雨,他们会觉得我会害他们生病,甚至害他们死掉,然后说我不懂事,最后也会说因为我的粗心导致他们不得不花十块钱买伞,这都是我的错————然后二十年后,我妈还会把这件事翻来覆去地说。”
——“我小时候我作业没带,我会害怕到哭出来,会浑身发抖,不知道如果老师告诉我父母,我会遭受什么。而我同学她发现作业没带,就及时打电话给了她妈妈,她妈妈就跟老师解释了下,一切恢复如初。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有人可以活得那么坦然,自在。”
——“因为从小到大被指责,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想推卸责任。在大学寝室里住,室友只是说了一句,怎么垃圾没倒。我都会开始极力否认是我的错,并且开始拼命地把错推到她们身上。直到她们说这只是一件小事而已,我才去把垃圾倒了。我这人算是废了,因为在我们家,一旦你承认这是你的错,那这辈子,你都会成为罪人。”
——“我不小心把碗摔坏了,我就知道我会挨打挨骂,我会成为我们家的千古罪人,会成为不心疼他们赚钱的白眼狼,该去死—————大学四年了,我都没回过家。”
——“因为端了杯水给我妈,我妈觉得太烫,给了我一巴掌,说我是故意想烫她。”
——“在家不小心说错了话,或者是不小心做错了一点小事,整个家里气氛都会像点燃了炸药一样,好像我是杀人了,谁懂?”
————————弹性差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会变得非常应激且自卑,极度恐惧争吵,不敢去面对争端,因为他们必须保护自己,甚至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大学同学就是,特别应激,特别恐惧被指责,他会通过暴力与吼叫的方式,来停止你对他的指责。
我记得是学生会来寝室检查,看到电器这些就提了一句:“要收起来啊,不然有隐患。”
他就一下冒火了:“不收又怎么样?有隐患烧死了算了!”
幸好学生会的人脾气好,奇怪地看了他一眼,骂了句傻逼就走了,也没在意。
我也觉得很奇怪,这反应太应激了。
直到我看到他父母来了学校。
他妈让他去接水来喝,学校只有开水,于是他就打算去买饮料。
他妈就炸了,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开始了,“什么狗屁学校,到这来,连口水都不给喝!饮料我不喝,有免费的水,我凭什么要去喝花钱的?”
他爸更莫名其妙:“我早跟你说了,自己带个杯子来学校!你不听!”
他妈特别大声:“杯子屋头只有保温杯!烧了的水放保温杯里拿过来还是开水!你以为你懂完了?”
他爸就发火:“那你活该口干!这也不喝,那也不得行!”
——————因为收拾东西,耽误了会,于是他们一家去食堂就慢了,导致食堂很多人。
他妈:“都怪你们动作慢!这下好了!人这么多!又要耽误这么久!”
他爸:“还不是怪你!非要喝水!”
他爸跟他妈对我同学又是一通吼:“都怪你!你要是手脚麻利,提前帮我们打饭,会需要等?做事情都不动脑子的?”
我同学开始应激了:“怪我?还不是你们要喝水!还不是因为(开始怪到寝室同学接水慢,接水处人多等等地方去)”
——这件事体现在他打游戏上,就是你只是客观地说他大招放早了,他都会开始应激:“那投了吧?不打了!怪我大招放早了?不是你一直不来?怪我?”
我们倒是把他纠正了过来,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没有人对你有那么大的恶意,我们只是客观地在说,并没有怪你。而且这只是一件小事,它没有那么严重。”
后来打游戏,我们再说他大招放早了,他心态就平和了:“哦,好,我下次等你来了再放。”
学生会的人再说:“你这有问题。”
他也会点点头:“好,我马上收。”
但只要一遇到他父母,他就会继续应激!这就导致他毕业后都不想回去,疫情被关在成都,他比谁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