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广告里面总是出现外国人?
他是国人最熟悉的外国面孔—— de Rucci 。
他双眉微蹙一脸悲天悯人的济世气息,直视前方眼神坚毅洞察一切自信坚定,双肩舒展隐隐透出权威气息,一看就是 professor ,是带着全球最新科技从天而降的救世主,是拯救你因过度加班而千疮百孔的脊柱的白衣天使。
所有的这些足以让你不禁闪回上次你颈椎病发作,想抢而死活抢不着的协和专家号预约页面上,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白大褂了。
看着他的脸,你的脑袋自动建立逻辑链条:专业+高科技+消费=健康。你在畅想躺在这样的床垫上,就是张开双臂拥抱 high tech !拥抱 modern life !拥抱颈椎和脊柱最佳状态!
它是你踏进中产生活门槛的跳板,就算只是住在北五环18平单间里点着二十块的外卖,至少你有1.5x2米的空间和中产阶级差距拉平。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床垫广告上的这个神秘老头是谁?
根据慕思床垫稍早期的网页,广告上的白胡子老头是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慕思公司的官方英文名叫 de Rucci ,官网中表示品牌就是以创立慕思的法国设计师 de Rucci 命名的。
广告里写道“源自1868年”、“法国皇家设计师”,俨然一副床品高奢蓝血品牌之资。
然而根据天眼查显示,慕思是一家来自广东东莞的公司,创始时间2004年,身体里流动着红红的中国血。而且,现代意义上的床垫发明于1920年,慕思没有道理在同治年间把一战后的东西做出来。
“假洋鬼子”在中国
“装假洋鬼子”是新千年后中国老板牌最爱的营销策略,刚刚接触世贸和全球化的中国消费者对洋货有一种完全的信任,认为国际品牌往往是设计和创新的先行者,拥有更多尖端技术和功能,更值得信赖。
故而中国老板热衷于隐藏自己的 local 气息,用稀奇古怪的洋名字和金发碧眼的广告模特武装自己。比方说同样来自广东的蒙娜丽莎瓷砖、来自北京的佛罗伦萨暖气,来自广州的索菲亚衣柜…
小到装修卫浴,大到楼盘小区,相信你们屯里绝对会有几个xx国际、xx时代广场、金色维也纳、阳光爱琴海、香榭丽舍、东方夏威夷……欧陆风情、美式田园、英伦气派、法国浪漫任君选择,足不出市全球行。
经典“假洋鬼子”广告还有曾经风行b站鬼畜区的金坷垃。金坷垃号称自己是一个来自美国圣地亚哥(Shengdiyage)的化肥品牌。
金坷垃的品牌故事具有极强的故事性,不仅有国际纠纷、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还有第三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捍卫农业命脉科技权利的感人戏码,将金坷垃浸润着浓厚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品牌文化拔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金坷垃包装上那个戴着眼镜名为威廉伯爵( Wellin Boss ,私以为翻译成威廉博士更加信雅达)的老头跟慕思床垫上的老头有着同款智慧眼神,是来自美国的金坷垃研究专家。
但不要小瞧威廉伯爵,他是当代达芬奇,在不同的科研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不仅涉足家居领域:
在男性生殖健康方面同样颇有建树:
但实际上,广告中的老头只是一个普通模特,他的这张照片因为是免费的图片素材而广为流传,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威廉伯爵”。
慕思床垫广告上的老头也是如此。
2011年著名的“达芬奇事件”之后,慕思公司作出声明:广告上的老头仅仅为聘请的模特,而并非法国专家本人。同时在国内的宣传中他们也开始弱化“法国设计师”、“创始于1868年”的概念。
(注:达芬奇事件: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国产公司达芬奇销售的这些天价家具,并不像它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2011年12月23日上海市工商局向达芬奇家居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处以133.42万元罚款。)
但是,慕斯床垫接轨国际的执念依旧不改,广告上露着大白牙的模特还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
真洋人碰上“假洋鬼子”
在此之后,将版图拓展到南半球的慕思公司并没有放弃老头的脸。
广告上的老头在这里失去了异国情调的神秘滤镜,对这个在墨尔本机场无处不在并且时时刻刻用意味深长的眼神打量自己的 de Rucci guy ,澳洲网友品出了几分温子仁恐怖片的氛围,并纷纷表示崩溃。
“在墨尔本机场多年来我的噩梦一直萦绕在进站和出站通道中,而这一切要归功于无处不在的 de Rucci guy 广告牌和中国床上用品制造商。”
“这老头看起来像是那种会在你晚上醒来的时候,默默坐在角落,淹没在黑暗中,只有他的烟斗忽明忽灭,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你的那种人。”
“他看起来喜欢收集人的皮肤。”
在“澳大利亚睡眠节”期间悉尼街头巷尾的每个显眼广告位,都有老头热心地为市民的睡眠质量提供专业建议。也许是意识到吸烟与健康睡眠理念打架,慕思用 photoshop 邪术生生夺走了老头的烟斗。
出场率最高的 de Rucci guy 无疑是“澳大利亚睡眠节“最大的明星。有人特地赶来和 de Rucci guy 的广告合影,只因很多朋友说他俩长得特别像。
而远在中国的南锣鼓巷,也有前来旅游的外国游客在吉事果店广告牌上发现了他们熟悉的脸孔。不同的是,这次广告牌上的确实是他的朋友本人。
如果不是朋友来北京旅游恰巧看到这个广告牌,招牌上的这位法国小哥怎么也不会想到,他2007年在伦敦参加音乐节的照片居然作为西班牙小吃的广告出现在2019年的北京街头。
其实归根结底,以上种种都能被归类为广义上的“白猴子表演”,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那些金发碧眼长得完全符合国民对老外刻板印象的外国人会被中国企业或政府招募来扮演成各式各样的角色:平面广告上的国外专家、楼盘开业的外国合作方代表,时尚派对里的欧洲名流…
2016年, David Borenstein 拍了一部名为《梦想帝国》的纪录片,讲述了重庆最大的外国人租赁公司的故事。他本来到中国来是为了做人类学研究的,结果在街上被星探发现,进入了“白猴子表演”行业。
在纪录片开头,外国人租赁公司的创办人 Yana 说了一段话: “只要老外往那儿一站,那就变了,就不是某个偏远山区房地产修的房子,那就是未来国际化的城市。”
这就是所谓的民族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