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告老还乡之后,与地方县令比谁的权力更大?
隆庆二年(1568年)七月,内阁首辅徐阶以年老为由告老还乡,回到家乡华亭县(上海市松江区,当时归属应天府管辖)居住。
徐阶为官期间政绩斐然,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以一己之力扳倒了以严嵩为首的严党,嘉靖帝去世后,他又发起了对遭受严嵩打压的忠臣的平反工作,还实施了一系列仁政,极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取得了臣民的尊敬。
但是,像徐阶这样一个正直之人,却晚节不保,他退休之后无官无职,却仗着自己是曾经的内阁首辅,在当地霸占民田,还以及其低廉的价格收购百姓的良田,前后达二十四万亩之多。
可以说,徐阶的退休生活是十分滋润的,他妻妾成群,儿孙满堂,有吃不完的粮食和用不完的钱,但他依然不感到满足,还大肆收敛钱财。
这还没完,在徐阶的影响下,他的家人、奴仆也仗势欺人、为非作歹,尤其是他的第三子徐瑛,简直就是个恶棍。
当初,徐阶还在朝为官,三个儿子得以门荫入仕,大儿子徐璠官至太常寺卿,二儿子徐琨和三儿子徐瑛则担任正五品的尚宝卿,但这不过是个闲散职务,一般不用去上班。
徐阶退休后,两个小儿子也跟着他回归乡里,以便照顾他的生活,不过在他的熏陶下,三儿子徐瑛逐渐学坏了,在当地强抢民田、鱼肉乡里,甚至霸占民女赵小兰。
赵小兰本是一农民之女,家中良田被徐瑛抢了去,徐瑛又见她貌美如花,于是将其霸占。
赵小兰的母亲洪阿兰一纸诉状将徐瑛告到了县衙,县令王明友因为收了徐家的贿赂,竟然不分青红皂白,将赵小兰的祖父给杖毙了,洪阿兰便不敢再告状了。
这件事原本就到此为止了,但时任应天巡抚的海瑞在微服私访的时候,得知了赵小兰的遭遇,他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对徐家恶性进行严查,最终查明了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并勒令徐阶退还强占的民田。
一时间,徐阶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大臣们纷纷上书弹劾他,但徐阶根本不怕,也不把海瑞的判决放在眼里,而是开始了一番操作。
为了救下儿子和万亩良田,徐阶用三万两黄金贿赂给事中戴凤翔,让其从中斡旋;又写信联络自己的门生、时任内阁次辅的张居正,要求张居正给给事中陈三谟下命令,让其上书弹劾海瑞。
这还没完,徐阶又派人贿赂权贵、太监,让他们在皇帝面前说海瑞的坏话。
最终,在徐阶的不懈努力下,海瑞终于被罢免了官职,不过海瑞并不甘心,便在去职之前将徐瑛和王明友给斩首了,然后将官印悬挂在大堂上,回到家乡生活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瑞罢官。
虽然儿子徐瑛被杀掉了,但在与海瑞的斗争中,徐阶还是笑到了最后,他依然坐拥万贯家产,成为富甲一方的退休官员,日子过得相当幸福,一直活到万历十年才去世,死时八十岁。
由于徐阶退休之后依然势力庞大,因此干祸害乡里,当时很多人都说他“家居之罢相,能逐朝廷之风宪”,大意是退休的宰相,依然能搅动朝局,并将其称之为“权奸”。
那么,徐阶作为一个退休的宰相,本来是没什么职权的,为何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第一,徐阶长期为高官,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徐阶是嘉靖二年的探花,后来长期在翰林院担任教习,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许多翰林学士都曾接受他的指导,比如说张居正,就是徐阶一手调教和提拔的。
我们都知道,能够进入翰林院的人,都是科举考试排名比较靠前的人,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明朝绝大多数内阁成员都是从翰林院走出来的,因此翰林院就是宰相的摇篮。
徐阶作为翰林院的教习,培养了大批出将入相之才,这些人即便不进入内阁,也都是六部长官或者地方大员,以张居正最具代表性,他成为了后来的内阁首辅。
并且,徐阶因为深得嘉靖帝宠信,所以有机会提拔大量人才,再加上后来徐阶在内阁首辅任上也重用了不少人,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徐阶的门生故吏及亲信之人遍及朝堂,即便他退休了,这些人也都视他为尊为长,以此他的影响力巨大,很多人给他面子。
比如说,徐阶的儿子徐瑛被抓之后,他就写信给学生张居正,张居正贵为内阁次辅,竟然也得给老师徐阶面子,包庇徐阶的罪行,对海瑞进行弹劾。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因为没有徐阶的帮助,他早就被排挤出朝堂了,更不可能进入内阁,而这也是当时官场风气使然。
试想一下,就连内阁次辅张居正都维护徐阶,那其他官员还有什么理由跟徐阶过不去呢?当然了,海瑞是个例外。
第二,徐阶扳倒严嵩的过程中,拉拢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利用嘉靖帝逐渐厌恶严嵩的心态,经过一番精密策划,先斩杀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然后设计让严嵩退休,严氏一党也被一网打尽。
严嵩担任内阁首辅十五年,擅权误国、祸害臣民,可谓天怒人怨,徐阶将其扳倒之后,为那些遭受严党打压的官员平反,让他们重返朝堂,就连当时还在狱中的海瑞(因为上书指责嘉靖帝而被捕入狱),都曾接受过他的帮助。
因为扳倒严嵩并为官员平反,徐阶赢得了朝堂上下一致赞誉,这为他积攒了广泛的人脉,威望也极大提高。
可以说,当时不管是不是徐阶的门生故吏,都为他铲除国贼而将其视为偶像,并且他在担任内阁首辅期间维护了一大批官员,尤其是那些镇守边疆的将领,之前经常因为小过错而被杀,但许多人在他的庇护下免于被杀,他因此得到朝堂上下的一致拥护,被称之为明相。
可见,徐阶因为扳倒严党而拉拢了一大批忠实粉丝,这些人大多成为他退休之后的保护伞,可以让他安稳度过余生。
从这些内容可以知道,徐阶以内阁首辅之职退休之后,其实没什么权力,无法直接干涉其家乡县令断案,但他在朝堂上依然有很大的影响力,县令因为不敢得罪他而选择纵容,即便是贵为巡抚的海瑞,也不是轻易可以扳倒他的。
事实上,历史上多数情况下,出将入相的官员退休后,虽然没有权力,但他们依然享受特权,而且影响力极大,主政一方的县令根本管不了他们。
大约从唐朝开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官员一般到了七十岁就得退休,叫做致仕,这是为了体恤官员的考量,也是为了让朝廷新老交替、补充新鲜血液。
一般而言,一个官员如果正常致仕,可以享受如下几种待遇:
第一,物质待遇丰厚。
官员致仕后,可以享受半俸或者全俸,也就是为官时一半或者全部工资,并且皇帝会赏赐钱财和土地,官府也会定时去慰问,送点生活物资和礼品之类的。
对于位高权重的宰相或者将军,待遇就更丰厚了,一般可以保留全部俸禄,而且皇帝还会赏赐大量财物,让他们度过一个美好的晚年。
第二,政治待遇也很好,还可以惠及子孙。
宋朝法律中就明确规定了,官员致仕之后,可以以高一级或者多级的职务退休,比如宋仁宗时期的兵部尚书张士逊在致仕的时候,就连升数级到太傅之位,享受太傅的退休待遇。
并且,致仕官员尤其是宰相或者将军,是有资格定期参与大型活动的,比如皇帝登基、祭祀活动或者庆寿活动,等等。
还有很多官员,哪怕是致仕了,依然保留了虚职,虽然不参与朝政(也有以顾问身份继续参政的案例),但依然享受超高的政治地位,与朝堂保持着紧密联系。
并且,致仕官员的子孙也可以得到好处,靠“荫补”政策来指定一些子弟入朝为官,七品以上四品以下官员可以指定一人,四品以上可以指定一到三人,而宰相和大将军则可以指定多人。
凡文武朝官、内职引年辞疾者,多增秩从其请,或加恩于其子孙。
如果官员致仕后生活出现困难,还有权力向朝廷要求“恩例”,即向申请朝廷为他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朝廷一般都会帮忙的。
官员正常致仕是可以享受很高物质和政治待遇的,官职越高待遇越好,尤其是宰相和大将军,可以享受超乎寻常的待遇。
但是,对于致仕的官员,朝廷也是有所限制的,严禁他们干预朝政、干涉地方管理。
尤其是宰相或者大将军这种位极人臣的官员,他们致仕之后影响力依然巨大,朝廷担任他们利用自己的身份继续搅动朝局,所以原则上不允许他们干政,也不允许干涉地方官行使职权。
从根本上来说,宰相或者大将军致仕之后,其实是没有实际权力的,但因为其政治身份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对地方乃至朝堂的影响力依然巨大。
也就是说,宰相或者将军退休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居住,就是老百姓了,原则上是要接受地方父母官管理的,但现实并不完全如此,那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地方官一般是不敢也不愿意管理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的,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曾经位高权重,门生故吏众多,得罪他们就是自己找不痛快。
因为有所忌惮,所以地方官对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是尽量礼遇的,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即便他们犯法了,地方官也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甚至,有些地方官对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卑躬屈膝,极尽谄媚,以此来巴结他们,让他们替自己说好话,从而获得升迁的机会。
像海瑞这样刚正不阿,不怕得罪权贵之人,在历史上毕竟是少数,而他付出的代价也是很悲惨的。
那么,这些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他们又是怎么与地方官相处的呢?
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像徐阶这样仗势欺人的,他们虽然退休但依然影响力巨大,根本不惧怕地方官,为了个人私利而祸害一方,生子公然干涉地方官管理,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像海瑞这样冒极大风险抗争到底。
还有一种是,遵纪守法,老老实实当普通百姓,安心过自己的日子,比如嘉靖早期的内阁首辅张璁,他因病致仕之后回到老家居住,一直到去世都低调做人,不干涉朝政也不危害地方,以至于嘉靖帝本来不喜欢他,也为此颇为感慨,多次派人去看望他,还赏赐他大量钱财。
当然了,也有极少数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虽然干涉地方官管理,但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比如地方官如果不是什么好官,这个时候他们为了主持正义而挺身而出,直接出面干涉或者向朝廷检举揭发,朝廷一般不会怪罪他们,还会进行妥善处理。
退休的宰相和将军虽然没有实权,但其实影响力很大,不是地方官可以管得了的,两者多数时候是井水不犯河水,以彼此相安无事为准则。
当然了,对于那些因为失宠或者犯罪而被迫致仕的宰相或者将军,不但待遇要差很多,地方官对他们也没什么好脸色。
就拿严嵩来说吧,他儿子严世蕃被杀之后,他失去了左膀右臂,最终被嘉靖帝勒令致仕,家产也被抄没了。
由于严嵩是罪臣,因此不享受任何退休待遇,导致他只得四处流浪,吃不饱、穿不暖,百姓们唾骂他,他家乡的父母官也肆意凌辱他,他最终在饥饿和疾病中去世。
当然了,那些退休之后为非作歹的宰相或者将军,也不都像徐阶一样有好下场,比如朱元璋时期的中书左丞相李善长,退休之后从汤和那里借兵私建住宅,还纵容手下欺压良民,甚至卷入了胡惟庸案,最终激怒了朱元璋,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退休的宰相或者将军虽然没有职权,并且原则上受地方官管理,但实际权力要比地方官大得多,地方官一般不敢管他们,反而对他们忌惮三分。
明清时期,为了解决退休的高级官员成为地方一霸,曾短暂实施过一项政策,即将退休官员安置在京城居住,给予他们高的待遇,有时候也让他们发挥一下余热,为国家献计献策,这样还可以为朝廷博得一个善待臣子的好名声。
只不过,这个政策并没有实施太久,毕竟代价实在太大,多数官员退休后都是回乡养老的,清朝中后期对退休官员的管理很严格,极少有徐阶这样为害一方之人,尤其是位高权重的宰相或者将军,朝廷给他们的待遇很好,他们一般都老老实实安度余生,不会惹是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