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对二战有什么错误认识?

发布时间:
2024-09-04 13:03
阅读量:
7

一、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死于1945年4月12日。

在罗斯福去世前的几个月里,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命不久矣。

在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见到罗斯福的人都被他衰老的样子吓了一跳,这位并不特别年迈的总统似乎失去了以往的充沛精力,屈服于自己的小儿麻痹症,在整个会议期间都瘫坐在轮椅上。他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试图靠自己的力量站直身体,甚至很多时候,他会一动不动地呆望前方,并浑然不知自己的嘴巴一直大大张开。



但非常奇怪的是,即使到了这个地步,包括罗斯福自己在内,似乎所有人又都觉得他不会这么早就离开这个世界

罗斯福至少会在二战结束后才去世——全世界似乎都是这么想的,包括已经濒死的总统自己。

即使是去世当天,罗斯福还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唯一阻碍着我们实现明天目标的就是对今天的疑虑。让我们怀着坚强而积极的信心奋勇前进吧!”

而就在这一天中午,年仅63岁的罗斯福突发脑溢血,当晚宣告不治身亡。

罗斯福的“突然”去世震惊了全世界,他没能看到二战的结束,也没能亲眼看到由他一手打造的联合国的成立,他甚至没能比希特勒活得更久。

当罗斯福去世的消息传到希特勒那里时,早已绝望多时的希特勒欣喜若狂地在地堡中大喊大叫:“我先前预料的奇迹发生了。现在谁说了算?我们还没失去这场战争!”

虽然希特勒同志最终没能看到什么“奇迹”——希特勒18天后在地堡中自杀——但是,我们从希特勒的反应就能看出来,罗斯福,这位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了四届的伟大总统,对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无法忽视的巨大影响。

对于这点,没有人比临时接任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更清楚了。

当一脸懵逼的杜鲁门突然接手了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时,他发现自己那个伟大的前任给他留下了一个历史上最恐怖的待办清单

1、一个还没投降的德国(以及暂时还没自杀的希特勒);
2、一个还在拼死抵抗的日本;
3、一个马上成立的、史无前例的世界级复杂组织,名字暂定为联合国;
4、一份对世界未来及其重要、但是却偏偏语焉不详的雅尔塔协议;
5、一个完全不知道是敌是友的强大苏联和斯大林;
...

这份单子还可以一直列下去,但是我知道你们不关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咱们就忽略吧。

哦对了,另外还有一件事。

杜鲁门刚刚上任,军事部长史丁生突然急急忙忙跑过来说有个重要事情要汇报。

“是这样的,总统大人,我们一直在偷摸着搞一个项目。”
“这个项目的核心是一种新型炸弹,这个炸弹威力特别大,科学家说只要一个这玩意就能轻轻松松炸平一个城市,多弄几个,能把整个世界都能炸没了,恐怖不?”
“啥?搞这个炸弹安不安全?那咱也弄不清楚,毕竟以前从来没弄过这东西不是。”
“行我这没别的事就不打搅您啦,您别操心,我们这项目进展顺利,您就抽空想想回头这东西要炸哪里就行。”
“哦对了,之前主要是德国人在弄这个东西,现在苏联也在搞,我估摸着我们还是领先的,所以总统你别慌,苏联估计不会哪天突然就把这炸弹给扔出来的,不过具体我也不敢说,但愿吧。”

以上对话是我编的,不过其实杜鲁门听到的差不多就是这样,毕竟这是原子弹第一次出现在历史长河中。

总之,杜鲁门上任之后,按他自己的话说“五天好像过了五个世纪”。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也许是因为不觉得自己会这么早死,也许是其他原因,总之,罗斯福死前根本没跟杜鲁门说过任何关于接班的事情。

而这个要命的“疏忽”,改变了全世界

罗斯福没有提前和杜鲁门交接,不是因为他信任杜鲁门,事实上,在罗斯福第四次担任总统时,原本并没有打算让杜鲁门当副总统,只是在最后一刻,罗斯福认为自己需要一个人来帮他联合民主党,才突然任命了杜鲁门。

由于杜鲁门实际上并非罗斯福的嫡系,在他担任副总统的82天里,他只和罗斯福私下见过2次面,他从未见过斯大林、丘吉尔这些“名人”,只是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说白了,在罗斯福执政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杜鲁门基本上处于摆设的地位,他就连参加重大谈判——比如雅尔塔——的地位都没有。

杜鲁门根本不知道罗斯福打算怎么治理美国,更不用说怎么安排整个世界。

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参议员,杜鲁门对于美国本土之外的事情,他一点头绪都没有。

罗斯福打算怎么安排欧洲?打算怎么处置德国,怎么对待老冤家英国和法国?

罗斯福打算怎么安排亚洲?如何解决还在顽抗的日本?如何应对战后苏联和贪得无厌的斯大林?

罗斯福对非洲有什么想法?对澳洲有什么安排?为什么罗斯福在死前特地去了一趟中东地区?

联合国这个史无前例的组织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东西要怎么运转?为什么把苏联也拉进来了?

雅尔塔那个语焉不详的协议背后,罗斯福到底打算怎么安排中国的事情

。。。

有人说世界是个草台班子,有人说不是。

那些说不是的,可以看看1945年4月的杜鲁门。

在整个世界都急需要美国总统决策的时候,杜鲁门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如果他不吃不睡觉的话。

杜鲁门到底有没有搞明白自己到底在决策些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你要说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怀疑杜鲁门自己都不信。

而日理万机的杜鲁门自己都承认,他对外交事务尤其不擅长,而在他本来就不擅长的领域中,还有一个特别巨大的盲点:中国。

杜鲁门自己是这么说的:

“对我来说,中国只是一个地理名词。”

罗斯福硬拖着垂死的身躯不远万里前往雅尔塔签订的协议,在此时的杜鲁门眼中变成一个最大的不解之谜。

罗斯福到底想怎么安排中国?

雅尔塔协议那些语焉不详的文字背后,斯大林和罗斯福到底是怎么约定的?

罗斯福已经死了,这些问题,总不能去问斯大林吧。

杜鲁门摇摇头,暂时把中国忘在脑后。

二、罗斯福和他的梦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不相信任何人。

他不相信敌人,也不相信盟友,他不相信外国人,也不相信本国人,他不相信其他党派的人,也不相信党内的同志。

在斯大林的理念中,信任不是一个政治家应该有的品质,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只要记住无时无刻让自己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就可以了。

不过,即使是斯大林,也无法拒绝雅尔塔的罗斯福。

雅尔塔会议上的罗斯福简直无法抵挡。

这位垂死的总统为了让斯大林出手解决日本人,迎合、尊重了斯大林的每一个要求,不仅是在场面上给斯大林面子,而且真正满足了苏联提出每一个合理或者不合理的领土要求。

他给了斯大林库页群岛、千岛群岛,给斯大林划了半个波兰,他答应让德国赔偿苏联一笔天文数字的巨款,然后又把外蒙古和中国东北变成了苏联的缓冲区。

没有一个不是斯大林的最爱。

正是因为这些条件得到了满足,罗斯福的个人魅力就更加难以抵抗,最终,铁石心肠的斯大林被打动了,这位从不相信别人的领袖,对罗斯福的个人居然有了类似信任的表现。

罗斯福和斯大林变成了“朋友”,但是苏联和英美却没有。

在雅尔塔上,曾经的盟友最终变成了“对手”。

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后期最重要的分界点,就在这场会议之后,即将获得战争胜利的同盟国领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下一个敌人是谁:就是自己现在的这群盟友。

由于意识形态上不可调和的巨大鸿沟,英美和苏联在二战前就不能算是朋友——事实上,他们原本就是彼此最大的敌人,只是当纳粹德国带着屠灭一切的疯狂气质横空出世之后,他们才因为对彼此的相互需要结成了短暂的同盟。

而现在,德国的覆灭近在眼前,日本的覆灭也已经确定,是时候忘记相互需要的温暖,将枪口转向另一个目标了。

甚至在德国还没投降前,斗争就已经开始。

在雅尔塔会议中,语焉不详的远远不止那个臭名昭著的《雅尔塔协议》,会议的其他议题同样语焉不详、争议巨大,其中最要命的就是关于战后对欧洲东部国家的安排。

在波兰人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直接划分了波兰的新领土,这是一个除了苏联人之外所有人看了都头疼的全新玩法:波兰东部的一部分领土并入苏联,作为补偿,德国东部的一部分并入波兰。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罗斯福和丘吉尔以答应斯大林在波兰不合理要求为代价,换取了斯大林在其他方面的妥协:斯大林同意让东欧各国“民族自决”,也就是让“被解放的人民自己选择自己的民主体制”,这是以民主自称的英美两国最希望看到的东西。

此外,罗斯福还以此换取了斯大林的另一个承诺——斯大林同意加入罗斯福组建的全新世界组织,联合国。

雅尔塔会议开完,大家都很满意,只有波兰不高兴。

其实英美的两个大佬也不好过,“送出波兰”这个事情对于民主国家来说是大忌,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人都不能接受自己“出卖盟友”的举动,罗斯福和丘吉尔回国之后,单单是为了解释波兰的事情就累的焦头烂额。

罗斯福二人没想到的是,他们好不容易才忽悠民众勉强同意“出卖波兰是为了和平”这个卖点,斯大林已经开始搞事了。

1942年2月27日,雅尔塔会议结束仅仅16天,苏联以军事力量威胁罗马尼亚,强迫罗马尼亚国王解散现有政府,成立了以罗马尼亚共产党为核心的全新政府。

苏联以这种赤裸裸的、古老的、野蛮的政治手段,狠狠地粉碎了以罗斯福以“民族自决”为核心的和平世界幻想。

说到这边需要稍微暂停一下,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民族自决,以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到底想干什么

丘吉尔和斯大林这两个人是很好理解的,这两个都是典型的欧洲政治家,在安排各国战后事宜的时候,他们的逻辑就是在每个地区内都把不同阵营之间的力量尽量拉平,从而减少战争,也就是“地区制衡”,当然,他们同时还会尽量给自己的国家争取各种利益。

然而,罗斯福却不是这样传统的政治家。

罗斯福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世界级政治家”,别误会,这里不是说罗斯福是什么大善人,罗斯福本质上仍然为了美国的利益奋斗,但他的手段却是史无前例的宏伟:为了帮助美国获得利益,罗斯福重新设计了整个世界

用白话来讲,罗斯福设计的世界大概是这样:

1、由每个国家自己的人民来决定自己国家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民族自决”;

2、任何国家都不允许侵犯其他国家;

3、由世界上最大的4个国家(美、苏、英、中)担任“世界警察”,如果有国家想要侵略别人,世界警察负责去揍他。

而这样的世界,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来维持它的运转,所以罗斯福着手建立了联合国。

按理说,习惯看着别人的锅吃饭的斯大林肯定不会愿意加入联合国,但是形势比人强,那时候的苏联已经被德国揍得奄奄一息,非常需要美国的援助来实现复苏,所以斯大林一直沉默不语,直到雅尔塔会议一高兴,也就同意加入了。

斯大林同意加入联合国还有一个原因:反正他有一张否决票,不会发生什么对苏联不利的事情。

有人可能还是不明白,搞这个联合国,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其实好处很明显,搞联合国的最终意义是什么?是世界和平。

那么,世界和平对谁有好处?

对既得利益者有好处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从一个刚建国不久的新兴国家突然变成了世界霸主,这用天上掉馅饼都没法形容了,简直是祖坟着了火(确实也是大英着了火)。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地位,最好的策略是:保住它。

一个稳定的世界,是霸主们保住地位的最佳环境。

联合国就是罗斯福为美国设计的,不可逾越的高墙。



说完这些大家应该就明白了,为啥罗斯福一会说民族自决,一会转手就把波兰给卖了,他最终的目的是把联合国建起来,是保住美国的霸主地位,至于要牺牲一两个什么其他国家的利益?只要不要影响联合国,实际上是完全无所谓的。

也正是因此,在罗马尼亚被苏联侵占后,罗斯福并没有做过于激烈的反应:和苏联同意加入联合国相比,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完全可以牺牲。这只是政治天平上的孰轻孰重的问题。

而丘吉尔的反应就更有意思了:他根本一声不敢吭,因为卖掉罗马尼亚的就是他。

早在1944年10月,丘吉尔在一次和斯大林的会谈中悄悄写了一张小纸条,纸条上面是这样的:


这几个数字背后的意义触目惊心。

这些数字代表着:在二战结束之后,东欧的这几个国家(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分别由谁来统治,各自占多少比例

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罗马尼亚,苏联占90%。

斯大林只是去取了约定好的东西而已。

三、铁幕正在落下


和被心怀鬼胎的丘吉尔卖掉的罗马尼亚不同,波兰是英美两国的最后防线。

这倒不是波兰本身和英美有什么特别友谊,主要是波兰太显眼了。

由于在雅尔塔会议中明着卖掉了波兰的领土,罗斯福和丘吉尔只能不停地跟国内人民解释,这都是为了让波兰有一个民主政府而不得不做的牺牲。

然而二人话音未落,斯大林又把手伸向了波兰。

根据雅尔塔会议的结论:一个“广泛民主临时政府”应在波兰“尽快进行自由和不受他国控制、全民和秘密之选举”

然而,此时的波兰有两个政府,一个流亡在英国,一个此时在苏联占领区,是由苏联扶植起来的傀儡政府。

这个时候,英美没有一兵一卒在波兰,苏联却在波兰放置了重兵,波兰完全在苏联的掌控当中,而斯大林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根据斯大林的理解,“广泛民主临时政府”就是他自己扶持的那个傀儡政府。

为了让这个观点能够说服别人,斯大林开始在波兰进行各种必要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他隔绝了波兰内外一切信息的传递

斯大林在波兰的这个动作被后人来形容成“看不透的面纱”:这不仅可以用来对付波兰国内的反抗者,也让英美两国即使想要抱怨也无从入手。

斯大林的“面纱”做得有多绝?为了确保消息隔绝,斯大林甚至不允许那些被德军俘虏、此时已经被苏军解放的美军战俘离开波兰。

以这些战俘自身的体验来看,他们根本没被解救,只是从一个战俘营进了另一个战俘营。

至于隔绝的是什么信息?那就没法细说了,总之从结果来看,当时波兰内部反对苏联的人不是失踪,就是进了监狱。

斯大林一边在波兰一手遮天,另一边,则在莫斯科和英美在谈判桌上顽抗到底。

苏联代表是这么跟英美两国代表谈的:雅尔塔会议上说的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意思,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意思,对对对,在我们俄文里面,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

总之,斯大林的既不想推翻雅尔塔协议,又不想遵守。

斯大林的下一步已经很清楚了,他要让苏联一手扶持的傀儡政府成为波兰战后的唯一新政府。

什么选举?民族自决?见鬼去吧。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有些疑问,斯大林这么搞,不就是违背了雅尔塔协议吗?就不怕遭英美报复?他不是还需要英美的援助吗?

这里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了,你可能不敢相信,斯大林此时正在疯狂地向英美抱怨:你们为什么要违背雅尔塔协议?

——是的,斯大林是告状的那个!

而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斯大林的抱怨,是有事实作为依据的。

此时,德国正在享用英美联军和苏联红军的两面夹击,而斯大林桌上的战报让他看得火冒三丈:

在东线苏德对抗的地区,德军的反抗极其猛烈,德军以不要命的架势死守每一寸土地,跟苏联红军战斗到最后一人,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西线英美军的前线,德军防线简直跟豆腐一样脆弱,大批大批的德军主动放弃阵地,并且简直是争相恐后地向英美联军举起白旗。

在最典型的一天里,东线德军的阵亡了800人,而西线仅仅只死了60人;东线有2500名德军“失踪”,而同一时间里西线失踪了25000个。

斯大林看着战报,有一种被欺骗的愤怒感。

英美是不是和德国人结盟了?专门打我一个?

一定是!

尤其是丘吉尔,那个不干好事的英吉利!

于是,斯大林一封又一封愤怒的电报发向英国和美国,明着暗着职责英美合伙欺骗他,苏联人太难了。

那么,罗斯福和丘吉尔真的和德国人结盟了吗?

其实,只要随便找个那段时间里疯狂迁徙的德国人来问问,答案根本就不言自明。

苏联人是怎么对待德国人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苏联当年最有名最受欢迎的宣传材料,这份宣传材料的标题就一个字:

《杀》
一天没有杀死德国人,你就是荒废了一天
...如果已经杀死了一个德国人,那就再杀一个
...没有什么比成堆的德国人尸体更让我们感到愉悦

咱就是说,哪个德国人看到这种材料不害怕吧。

换谁是德国人,也要跟苏联人把命拼掉,然后让自己的家人孩子们赶紧往西跑,找英美人投降。

但是,罗斯福不能这样去给斯大林解释,而斯大林也不可能听进去这些。

于是,一边是斯大林在波兰继续搞事,英美对苏联越来越不满;另一边是战场的现实让斯大林非常愤怒,苏联也对英美越来越不信任。

在这无法解释的、一点一滴的日常中,苏英美之间的分歧,一天比一天越来越大。

苏联那“看不见的面纱”,在这过程中逐渐变成了冰冷、坚固、不可摧毁的“铁幕”。

斯大林原本还对英美留着最后的一丝信任——那是对罗斯福本人的信任。

在一次和朱可夫的谈话中,斯大林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相信罗斯福会背叛雅尔塔协议,但是丘吉尔,他什么都做得出来。”

而罗斯福本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始终在维持和苏联的良好关系,他坚持不对斯大林在波兰的举动反应过度,同时,他还不厌其烦地向斯大林解释英美联军并没有和德军结盟。

冷战的铁幕已经出现,罗斯福和斯大林的联系,可能是阻挡铁幕降下的最后一条绳索。

1945年4月12日,绳索断了。

罗斯福死了,而斯大林连杜鲁门的名字都没听过。

四、罗斯福必须死


背景交代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要问了:说了这么多,到底跟中国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

1945年,谁能决定中国的未来?

这是一个曾经有答案的问题。

在雅尔塔会议,为了让斯大林出兵解决盘踞东北的关东军,罗斯福和斯大林画出了未来中国的势力版图:长城以外归苏联,长城以内归美国



万幸的是,作为提倡“民族自决”政策的最高领袖,罗斯福实在不敢把这个赤裸又难看的约定写到纸面上

所以,在真正签字的雅尔塔协议中,关于中国的部分是这么写的:

一.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
二.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大家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鬼知道这个协议说的是什么。

如果完全按照协议的文字,苏联在东北仅仅获得了两家铁路公司,在大连商港和铁路公司拥有“优越权益”,并且可以租用旅顺港。

然后呢?然后就没了。

什么叫“优越权益”?没说,雅尔塔协议总共就这么一页纸,没有附录,也没有名词解释。

雅尔塔协议就是这么一份语焉不详的玩意,如果哪个现代公司按这个方式去跟人签合同,肯定赔的裤子都不剩。

然而,当人们看向雅尔塔协议的最后一栏,三行龙飞凤舞的签名让人肃然起敬:

约瑟夫‧斯大林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温斯顿‧S‧丘吉尔

罗斯福和斯大林非常清楚这份协议具体的实现方式,那就是罗斯福在关内支持老蒋,而苏联直接盘踞关外的土地。

只要有罗斯福和斯大林在,这协议其实怎么写都行,甚至签不签都行,罗斯福和斯大林知道怎么办。谁要是敢不执行,美国航母和苏联坦克有很多办法可以教会你。

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时候的中国没有任何反抗的可能。

这是我们希望的未来吗?

即使不去讨论蒋介石那个虚弱的政权,单是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这点,就完全无法接受。

所以,为了我们的未来,罗斯福必须死。

1945年2月,罗斯福真的死了。

于是下一个关键的问题来了,罗斯福的继任者,会继承罗斯福的意志吗?

不要说你我了,就连斯大林都很操心这个问题,罗斯福死后还没几天,斯大林就派出了苏联的二号人物莫洛托夫直奔美国,他唯一的目的就是搞清楚杜鲁门到底会怎么执行雅尔塔协议。

而杜鲁门的表现堪称经典。

这位对外交事物几乎一窍不通的总统,面对莫洛托夫丝毫没有客气,两天的僵硬谈判最后,杜鲁门给莫洛托夫摔下两句狠话:

“既然斯大林已经签了合约,就要履行。”

“美国可以和苏联友好,但不能是单方面的。”

随后,杜鲁门不管莫洛托夫脸色变得煞白,起身开门送客,门口是密密麻麻的记者。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在外交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斯大林说话不算话,签了合约不执行,我美国可不会惯着你!

杜鲁门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得意洋洋地说:“我让莫洛托夫领教了我的厉害,给他脸上来了左右两记直拳。”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乱拳打死老师傅,罗斯福不敢得罪的斯大林,杜鲁门却毫无顾忌地一拳打出。

我们可以想象斯大林听到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而更关键的是,杜鲁门上位此时已经有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雅尔塔协议,突然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按照字面意义执行雅尔塔协议,斯大林能满意吗?

如果不按字面意义执行,杜鲁门会同意吗?

斯大林坐在和罗斯福一起画好的棋盘前,却发现对面换了棋手。

乱了,彻底乱了。


中国的未来,至此终于没有了答案。

再也没有约定好的什么计划,再也没有大家公认的什么合约。

美国、苏联、日本、国民党、共产党、斯大林、杜鲁门、蒋介石,毛泽东。

他们的眼光逐渐聚焦到了一个地方。

中国东北。

主角们已经到齐了,虽然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主动、或者被动,

有点想法、或者毫无计划。

唯一的共同点是,面对着彻底陷入混乱的中国,大家都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而就在这时,

一枚原子弹爆炸了。


(解放战争前传3.未完待续)

谢谢阅读,觉得不错的话,记得点个赞哈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旦聊历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