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为教材“防自学”会让寒门更难出贵子??

发布时间:
2024-09-04 11:58
阅读量:
7

不请自来

先说结果

是的

2000年后提出的课改思路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同时给学生减负,避免课堂上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当时的苏联教材,苏联的教材知识点密度大,难度也高,课后的习题也是海量),所以新课标教材应运而生

尤其在数理化方面,基本上只给了定义和结论,大幅度弱化推导和应用,然后基本上删除了经典的应用技巧,比如初中数学的十字相乘,高中数学的二阶导数、极限等,教材剩余地方填充的大批的无关动画图片。

教材体系方面,放弃了层层进阶式的编辑,改为块状编辑,不注重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整体教材逻辑碎片化,学生们学完一整本书还茫茫然不知道讲的是什么。

练习方面,为了减负,把思考题和练习题设置得十分简单,基本流于表面,且数量上也特别少,但偏偏中考和高考的题目一年比一年难,超纲题目,超纲知识点层出不穷,回查近十年中等难度以来的中考、高考应用题目,多以不同的基础知识点相互结合而来,这种题目本质上考的就是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和熟练,但是逻辑-被碎片化的编辑人为打碎了,熟练-被极少和极简单的课后题目故意忽略了。

所以教学和考试的鸿沟越来越大,甚至教材读的越多,考试成绩就越低。

于是为了抹平这个鸿沟,老师不得不额外讲授课本上不存在的知识用以应对考试,这些知识点由于不再教材上,学生们也难以提前自学,而面对越来越难的考试,这些知识又不得不讲,所以—课后补习应运而生,他填补的本应是教材上应该呈现的内容。

最大的不公平诞生了。

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应该是平等。

苏联的教材虽然知识点多,难度高,习题多,但是他是全的,他平等的展现了所有可能应用的知识,教师教不教,或者学生学不学这些知识点是一回事,但是人为的在学习中删除这些知识点,又在考试中将这些知识点呈现出来可谓十分无耻。

没有钱的孩子们没钱上课后班,他们只能用残缺的知识点来面对完整的考试,有钱的孩子课后疯狂补习,用完整甚至溢出来的知识点来面对完整的考试,教育最后成了金钱的比拼,因为只有有钱才能学到完整的知识。

综上,最后的结论也很明显了,多数人的智力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寒门因为没钱却得不到完整的知识,富裕的孩子因为有钱,却能得到完整的知识,寒门的孩子整体考试成绩也越来越低,也对应了这些年寒门孩子高等学院录取率越来越低的事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