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战结束后法国极其厌战,而德国却十分恋战?

发布时间:
2024-09-02 01:36
阅读量:
6

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事实上是“一战结束后所有欧洲国家都不渴望再打一场世界大战”,哪怕是德国。


无疑,在战败后,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自尊心受创,高度渴望“打碎凡尔赛镣铐”,重新找回往昔的大国地位,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真的渴望再打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国防军没有这么渴望战争,恰恰相反,直到开战之前,德国将军们还是在告诫希特勒,现在德国还没有准备好,不能贸然对西方开战,所以1938年在苏台德危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国防军内部已经策划好了政变,只不过因为张伯伦率先退让,所以政变也就变得没必要了(直到最后,国防军当中都有不少高级军官在反希特勒)。


甚至纳粹党内部也没有那么坚定希望开战,1939年8月但泽危机到高潮的时候,戈林主动劝希特勒见好就收,不要急着跟西方开战。


甚至希特勒本人也没觉得自己要打一场大战,他只不过是继进军莱茵兰、吞并奥地利、割占苏台德、肢解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在波兰进行一场新的赌博,他确定英法不会因为这个“偶然出现”的东欧国家和德国开战,他签订《苏德协定》,本意也是为了以此来吓退英法,让自己可以拥有行动自由。


所以当英法对德国宣战之后,德意志人绝没有再现那种1914年全民慷慨激昂欣喜若狂的场面,反倒是以失望和凝重居多(不光是威廉夏伊勒,几乎所有当时的观察家都这么描述的),但是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无路可退,只能咬牙拼到底了。


与其说世界大战之前的德国,是人人慷慨激昂,摩拳擦掌准备和英法拼命,倒不如说是从上到下胆战心惊,跟着希特勒一起赌博,然后在一次次赌赢之后,大家对元首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以至于相信他可以不付出一场大战的代价就可以得到一切,然而这种信任在达到顶点之后却被现实打碎,甚至都来不及再有什么反应——包括希特勒自己,在英法宣战之后同样也不会开心起来。


当然,1939年、1940年的辉煌胜利,让纳粹德国统治了欧洲,也让希特勒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到这个时候,经过胜利的刺激,德国人反而真正“战意高昂”了起来,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在1919-1939年之间,就真的极为渴望再打一次世界大战。


事后诸葛亮人人都会做,在今天看来英法就不堪一击,土鸡瓦狗而已,但是对当过一战西线老兵的希特勒来说,英法作为战胜国的实力还是令人望之生畏的,他并不想要去冒险和英法开战,撕开他的所有政治话术表演,他想要的是一个“东欧最终解决方案”,也就是1918年德国人通过布列斯特和约已经得到的东西,他真正想要的是这个,他心心念念的也是这里的“生存空间”


如果硬要说希特勒以及德国人充满了仇恨,时时刻刻准备通过一场战争复仇,那么怎么解释它后来在占据西欧之后,还保持着基本的军纪,然而却在东欧却大图特图,以至于让苏联死了上千万平民?俄国跟德国一样都是一战战败国啊?要图也该图比利时和法国甚至意大利吧?


当然,我说这些,绝不是在为希特勒或者纳粹开脱,我只是想要阐述一个很浅显的道理:1939年和1940年的辉煌胜利,是所有德国人、甚至哪怕希特勒本人都不可能事前预料到的,在这之前,一次大战的恐怖和这种恐怖所带来的恐惧,对法国人、对德国人都同样有效,德国人同样也是正常人类,虽然正常人也同样可以走向疯狂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