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年孔子突然穿越到现在,被小混混打了一顿,他会有什么言行举止?

发布时间:
2024-08-24 16:11
阅读量:
42

您可能对一个好老师的能量有很大误解。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姓王,其貌不扬,干瘦,布衣芒鞋,断腿眼镜。

一生碌碌无为,最大的官也不过是某三流中学数学教研组长。

好烟、好酒、好“诲人不倦”。

最擅长的是“矬子里拔将军”,每年都带最差的班,偏偏每年都能带出几个尖子。

也去过好中学,但脾气不好,眼里容不下沙子,不为人所容。也就我母校老校长惯着他,所以两人搭档一辈子。

由于脾气怪,一身“臭老九”的坏毛病,还娶了个家里条件不好的农村媳妇,无儿无女,还好赶上新社会,搁过去,到老也就是个街头饿殍。

一辈子怕老婆,平日极邋遢,唯周六必洗漱一番,坐两个半小时公共汽车到远郊去看老婆,(他在市里没房,住宿舍,老婆一直住在娘家。)周一常常见到他脸上、手上有伤,曰:

“走路不小心,撞门上了。”

后来知道,倒不是师娘打的,而是帮丈人家干农活,又不熟练,手脚又笨,于是常常受伤。

我们上到初三,他终于在市里分到一间自己的房子,夫妻团圆,师娘人其实很好,脾气直,古道热肠,只是对于老王没本事多有不满,有时嘴上不饶人。

转眼间老王退了休,此时已经离我初中毕业有十几年了。

过年,回京,照例会和几个初中同学去看老王。

两瓶啤酒(老王好酒,但一辈子也就两瓶啤酒的量,因为穷,买不起更多。)下肚,问起我在河北工作如何(当时我外派到河北。),又感叹年轻时曾在保定吃过一回驴火,至今难忘。

师娘插话:

“跟你一辈子,连北京都没出去过!”

老王默然……

几个同学一商量,各自天南海北都有朋友,招待老王夫妻全中国走一圈,怕也不是什么难事。

说干就干,一个同学在区教委,负责联系老王过去得意的学生,一个同学在旅行社,负责安排行程,其他人分段包干,各管一地。

后来人是越来越多,这才明白“桃李满天下”,古人诚不欺我。

老王现在算是旅游达人,海外也没少去,好几年了,至今还有好些学生在排队等着接待呢。

师娘再没见抱怨老王没出息,只说学生们懂得报恩,老王没白疼人。

这样的人,遇上混混,恐怕混混要面对的是一大群“老炮”全力以赴的各种社会资源。

别说混混,就是真黑社会,也给他安排的明明白白。

至于老王为什么这么被学生们尊重,我说个小事,大家恐怕就明白了。

我们那个时代,不比现在,上大学是很难的。如果考不上一个好点的高中,那么基本上就考不上大学了。

所以中考就变得很关键,能考上好高中,条件不好的家庭勒紧裤腰带也会供孩子继续念书,但要是不能,很多家长就会让孩子去上“职高”,早点工作,好分担家里的负担。

我的一个同学,平时成绩不错,但一大考就懵,心理素质不太好,这和我正相反。

中考出成绩,他比平时差了很多,也就是上个很差的高中。

家里早就和他说过,能上重点高中就继续读书,不能就上“职高”。

但他自己很想去上大学,因此拿到成绩,整个人都要崩溃了。

坐在马路牙子上,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就掏出一包我爸出国带回来的“外贸烟”(这烟是我妈让送给老师,以表谢意的,一共两条,我给了英语老师一条,还有一条留给老王,可他死活不要。),递给这哥们:

“来一根吧,或许能解解愁。”

他哆哩哆嗦的接过去,学大人的样叼在嘴上,可我没火柴,也没打火机……

就这时,老王骑着自行车过来了,一眼看到我们,愣了一下,迈腿下车。

我俩赶紧站起来,要解释一下。

老王止住我的解释,拍拍他肩膀,拉着一起坐下来。

然后极自然的把烟从同学嘴上拿下来,扫了一眼:

“嘿,万宝路!我尝尝。”

说罢点着,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吧嗒吧嗒抽了半根,老王开了口:

“多大的事啊,就是偶尔没考好呗,高中好好念书,将来肯定能考个好大学。”

“一会儿带我去你家,我和你爹唠唠,说不定还能蹭顿好饭呢。”

说罢,烟也就抽完了,招呼同学和他一起骑车走,临走回头对我说:

“赶紧把那烟拿回家去,挺贵的东西,别糟践了!”

扬长而去。

再后来我知道了,那天老王和同学爸妈聊了一下午,拍胸脯说同学只是一次没考好,将来一定能上大学,不让念高中是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并且保证之后还会辅导他数学,不要钱,就为了看好这孩子。

其实老王之前和我这同学关系很一般,大概是因为这同学性格太内向,属于“三棍子打不出来个屁”那种类型。

不过老王确实言出必行,实实在在的免费辅导了他三年数学,最后以领先他们高中第二名快一百分的高考成绩考上了北方交大。

毕业后进了铁道部,参与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京沪高铁,后来在某个中铁建旗下集团,几年的功夫,混成项目副总工(那时候重点大学毕业生很吃香)。

老王就是在去看他的时候出了事。

起因极简单,老王夫妻俩坐公交车去一个当地(江苏三线小城市)景点,遇上小偷偷钱包。

老王那暴脾气能忍?

上去就抓。

懂行的都知道,公交车上的小偷,没有单独的,都是一个偷,至少还有一个打掩护。

两下里撕吧起来,老王瘦的跟“人干”似的,不顶用,倒是师娘膀大腰圆,半辈子农活儿干下来,不是白给的,当下打的两个小偷抱头鼠窜。

下车到景点,除了师娘数落老王没用以外,一路无话。

出来的时候出了事,小偷带着一帮同伙把二老给围了(因为老王和他们一起下的车,已经把人交给当地派出所,可一转眼,小偷已经出来了……),又是棍子又是刀的,十分热闹,硬说师娘把其中一个打坏了,要赔一万块医药费。

警察来了也不大管,装看不见。

老王无奈打电话给我这同学,絮絮叨叨说前因后果,同学很干脆,就问了地点和对方人数。

撂下电话,同学马上找来当地工程队的头,咬牙切齿的说:

“我亲爹妈让混混围在……了!你看着办吧,有事儿我扛。”

然后找领导,详细说明情况。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从工地上现拉的两车工人兄弟,两头堵住路的“干活”。

当地派出所还是啥也没管,因为市里打过电话来:

“对于破坏高铁建设的坏分子,不能姑息!这是咱们市第一位的重大任务。”

事后工程队的头知道了,出事的不是同学亲爹妈,是老师,酒桌上嘀咕一句:

“恩师就和亲爹没什么差别啊!”


去年老王去世了,死在他那日夜不停的劣质香烟上,肺癌。

谨以此文来纪念他,也纪念自己逝去的青春。


更新:

一日破万赞,多谢了。

老王无儿无女,我们这些学生都算他的孩子吧,所以代他感谢大家厚爱和夸奖。

有几位朋友提出我文中有一个漏洞:

前文写有很多同学等着接待,最后又写老王去世了。

这确实是个漏洞。

老王就像我的亲人,从我十二岁起走进我的生活,之后再未离去,虽然很多时候一两年未必见一面,但时时刻刻他的行为和观念都在影响着我。

那种感觉就像是他永远都在,只要你想倾诉,他就在那里等着给你最好的支持和鼓励。

所以我写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再也不会讪讪的笑着,默默面对师娘的斥责:

“少抽点吧,你死了我咋办!”

也没有意识到,他永远不再会在我最落魄的时候,拍拍我肩膀:

“来一根吧,这烟还行。人就是’苦虫’,是爷们儿,扛扛就过去了。”

这种感觉,恐怕只有失去了至亲至爱的人,才能体会。

虽然他去世了,但你想起他,还是会笑,会回忆起每一个细节。

只有写到最后,我才突然记起他已经不在了的事实,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望着旁边因为看到我满面泪水而惊呆了的儿子,我只想说:

“只希望你也有这样的恩师,这样的引路人。”



已经不是一日万赞,而是一日两万赞了,上热榜了?我怎么看不见呢。

努力补记一些老王的“事迹”。

老王的教学效果看似神奇,但说穿了其实很容易。

他不好好上课,一边讲故事,一边教课。而且不按进度来,哗哗哗,飞快的先过一遍。

一遍之后,他开始在书上画,把知识点分成四档,第一、傻子都会的。第二、普通人该会的。第三、聪明人该会的。第四、只有我老王才会的。

十几岁的孩子,都好强,都想证明自己是聪明人,甚至努力证明自己比老王强。

他记得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理解能力差的,他自己做教具,尽量直观。

理解能力好的,他带着你进一步钻研,启发你对数学的兴趣。

快到期末考试,他会给学习不好的孩子开小灶,不靠题海战术,而是因人施教,重点在掌握知识点上。

考试成绩出来,他有时会偷偷给几个特定的孩子改成绩报告单上的分数,这几个孩子,都是家长特别凶的,动不动往死里打那种。

他教我们做题先审题,一定要先想明白出题的人要干什么,名言是:

“出题的那帮臭老九,总觉得自己最聪明,想诱导你犯傻,老王带你们识破他的诡计!”

同时老王也不是什么“完人”,一辈子死抠,退了休带“冲刺”补习班,就两个月,他这么收钱:

没上他课之前多少分,先说清楚。之后增加十分之内收一千,十分之外一分一千。当然原成绩九十分以上的,直接一分一千。九十五以上的?他不教。

家长被弄的“死去活来”,开心是孩子成绩好了,难受是钱包受不了。

老王挣钱干嘛呢?

买房子。

他运气不好,每当他攒的差不多时,房子必定涨价,一个退了休的人又贷不了款,只好继续攒钱。

最后是因为他分的那间小平房拆迁,才算买上大点儿的房子。

买了房子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丈人丈母娘接来一起住,因为老王是孤儿,就把丈人当亲爹伺候,说是这样才心安。

他丈人丈母娘也是奇葩,快八十的人了,进城不久就开始迷上捡垃圾,怕给老王丢人,还捂上脸去捡,气得老王两口子没辙。

老王还炒股,自称技术派,可买一回亏一回,我们都笑他可能是数学不好。

后来一个搞金融的同学和我一起给他演示了怎么“坐庄割韭菜”,他看我们的眼神很复杂,许久不说话,最后撂下一句:

“我后悔教你们。”


过三万赞了,创下我的赞数新高,不知道该补些什么,再多写,恐怕有画蛇添足之感。

就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么写这个回答吧。

题目问:穿越到现在的孔子被混混打了之后会怎么办。

我答的确实离题万里,但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

我希望用“老王”的事迹来说明,孔子也好,老王也罢,他们最强大的力量不是“干瘦”或“一米九”,而是“德”。

“德”不是假仁假义,也不是一味忍让,而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德”有很多种,被混混打了,晓之以道理,要是混混不讲理,那么加倍打回去,晓知以“物理”。

反之,被打,直接打回去,恐怕圣人就不是圣人,而是我辈这样的凡夫俗子了。

老王的“德”在于他与学生“共情”,以学生为出发点,真心的帮助学生,而不是以自己为出发点。

这就是他的力量来源。

所以我写老王最后那句话:

“我后悔教了你们。”

是因为老王认识到,他教了我们“才”,却没能更好的教我们“德”,结果我们用他教的“才”去害人。

如果他没有教我们“才”,或许我们也就没有能力去害人了。

但老王也并没有更多的指责我们,因为他不是古板的道学先生,能够理解,我们要在这“浊世”中立足,很多时候是不得不或者是光用“德”无法谋生。

所以他不苛责我们一定要像他一样,只求我们能体会到他的用心,能够有所反省。

这种良苦用心,也是一种“德”,所谓: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搞得好像太严肃了,讲个小笑话吧。

那时有个同学(很皮的那种),自习课大声聊天,被班长(女)管了还不服,反打了班长一巴掌。

老王听说后怒不可遏,抄起拖把就追着他揍。

跑下楼,到操场上,眼看老王就要追不上他了,他却突然停了下来。

老王恐怕也没思想准备他会主动停,反倒无趣,随便打了几下,就押着他回去给班长道歉了。

时隔多年,我问这家伙:

“你那会儿咋就站住了呢?”

他挠挠脑袋回答:

“我当时一边跑一边想怎么办,想着想着,就想起老王说的’要看清事情本质’,于是豁然开朗,我就不跑了。”

“想明白了啥?”

“要不让老王打,回头学校肯定会找家长,我爹可比老王下手狠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