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爱挑理的黛玉没反应,探春激烈反抗,宝钗搬走了,这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8-14 00:53
阅读量:
15

黛玉没反应真的细思极恐。

宝钗和探春反应其实很好理解。

宝钗被坑了,浑身是嘴说不清,远离是非之地走为上策,回自个儿家!bye-bye了您呐!

探春是贾府堂堂正正的主子小姐,她不像二小姐迎春懦弱可欺,反而是像男子一样极具家族责任感。

她对抄捡事件洞若观火,对于这种“窝里斗”的内耗行为,肯定是看不下去的,要以主子的态度来给这些心术不正的挑唆之人一个下马威。


黛玉为什么没反应呢?

初读红楼时,我想她能有什么反应呢?

她寄人篱下、身份尴尬,躲是非还来不及,还站出来挑理寻是非不成?

她不像宝钗,还有母亲和哥哥可投奔,又不是探春,名正言顺的贾府千金主子。面对明火执仗的抄检队伍,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她岂会不知其中缘故?她只能默不作声,只当浑然不知罢了。

写到这,我不禁为孤女一叹,哎……

不过,以前读完时,感觉:还好还好,虽然抄检了潇湘馆,但风平浪静没啥事儿呀!

要知道抄检后晴雯、司棋、入画、芳官、四儿死的死、走的走,紫鹃雪雁安然无恙。

主子们的反应也很剧烈:探春声泪俱下、宝钗极速搬离、惜春决绝自保,唯独黛玉无任何声音……

抄检后的腥风血雨似乎没有波及到潇湘馆?

但是,后来我再回去细读潇湘馆被抄检那一段,细思极恐啊!

因在紫鹃房中抄出宝玉常替换下来的两副寄名符,一副束带上的披带,两个荷包并扇套,套之内有扇子。打开看时皆是宝玉往年往日手内曾拿过的。

虽然当时被凤姐儿打哈哈一带而过:

宝玉和他们从小儿一处混了几年,自然是宝玉的旧东西。这也不算什么罕事儿,撂下再往别处去是正经。

但抄检过后,这些奴仆们不得一字一句地向王夫人汇报?

抄检之后,大观园诸芳飘零,一片肃杀之气。之后就到了中秋黛玉和湘云联诗。著名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透着死亡的丝丝寒意,仿佛黛玉写给自己的挽歌。

之后就是晴雯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悼念,一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陇中,卿何薄命”令黛玉忡然变色——这是写给我的诔文啊。

为什么这么说?还记得刘姥姥游大观园吗?

贾母看到黛玉房里窗上的纱旧了,提出要拿银红的纱来换上,与潇湘馆绿色的竹子相衬。“茜纱窗下”可不就是黛玉吗?

再加上“晴为黛影”,晴雯作了芙蓉花神,而黛玉在宝玉生日宴会上抽到的花签就是“水芙蓉”。

写到这,种种暗示表明:黛玉正在加速迈向死亡。只是书到八十回戛然而止了。

这令我不禁深思: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与大观园的抄检是不是也有关系。

于是往前翻,曹公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早就埋下了黛玉之死的种种迹象。

先是判词“玉带林中挂”。这个判词倒读谐音为“林黛玉”,当然就是黛玉的判词了。

但玉带挂在林(枯木)中什么鬼?是谁的玉带?还有人说黛玉是上吊死的?

结合抄检大观园那一回写的“从紫鹃房中搜检出的一副束带上的披带”,我想,这玉带就是宝玉的啊!

玉带林中挂,分明是说黛玉因宝玉而死!

那枯木上挂的是宝玉的玉带,黛玉在后来一定是在流言诽谤中名誉被毁,孱弱的病体被最后一棵稻草压死。

不然,为何黛玉在“葬花词”中要写“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在前八十回中,难道谁会认为黛玉不是一个清净女儿?为什么她要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她哪里不洁了?这分明是被泼脏水的血泪抗辩!

还有,名诔晴雯实诔黛玉的“芙蓉女儿诔”——

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虿之谗,遂抱膏肓之疚。

这明明白白不就是写黛玉本就病体抱恙,如何能承受外面名誉之毁的打击,一旦遭受恶毒的诽谤,随即得了不治之症。

恶毒的诽谤,玉带林中挂,从紫鹃房中搜检出的玉带上的披带,质本洁来还洁去……

这一切串起来,就是抄检后无声的黛玉在加速迈向死亡。

当时的风平浪静,不过是王夫人为首的金玉派暂时不作声。

在大观园诸芳散去后的一段时间,宝玉因为什么事某些原因不在贾府,远离在外。

而林妹妹在风雨飘摇的大观园迎来了她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场疾风暴雨。曾经抄检出的宝玉私人物品、当年诉肺腑的“睡里梦里忘不了你”、元宵节上黛玉喂宝玉的那一口酒……这些被翻了旧帐,更被添油加醋般地渲染成私情丑事,黛玉名节被泼脏水,宝黛婚约被毁,失去外祖母后可能连基本的医药饮食都不能保障,内外打击下病体加速死亡。

那一刻黛玉在贾府的处境就是“无立足境”。

在一个冷月当空的晚上,黛玉自知泪尽,拜托紫鹃要将自己死后葬于花冢,是方干净。

自此,黛玉说过的那些话、写下的那些诗都一语成谶:“冷月葬花魂”、“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我在这园子后头有一个花冢”、“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全文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