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来看的话,太平军的正确出路在哪里,不应该待在南京享乐,而是全军出击北京吗?

发布时间:
2024-08-07 11:16
阅读量:
14

很多人对太平军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得出了很多错误的结论。

比如,第一个误解:

太平军打下南京,很多人误以为太平打了很多胜仗,最终定都南京。

大错特错。实际上太平军打下南京之前,没有一次大规模歼灭清军的记录。与其说太平军一路打到南京,不如说是一路跑到南京。因为太平军在定都南京之前,虽然多次与清军交手,但都是小打小闹,清军没有被太平军大规模围歼的记录。所以,太平军前脚进南京,2个月之后,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建立,把南京给围了。江南大营的驻军地点就在孝陵卫,在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附近,这两所大学可能就是当年清军的驻地。清军都没出市区,跟太平军一起驻扎在现在的南京市区里面。

所以,为啥太平军北伐,北伐不是去打北京,而是如果不北伐,就被围死在南京城里面了。北伐的目的,就是防止,北方的清军南下,与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清军合兵围困南京。

我们看历史书,说清军战斗力很弱,这是不客观的。如果清军战斗力弱,太平军一直搞不定1万向荣的兵,向荣的兵就1万人,也就是后来的江南大营。

太平军起义,初期趁着清军在围剿广东的天地会起义,广西防卫空虚,很快占领了小县城永安。按道理说,此时太平军应该趁着广西防卫空虚直取省城桂林的。结果,太平军的上层拿下了小县城永安之后,就骄奢淫逸起来。忙着封王纳妾,洪秀全在永安一口气娶了17个妾,其它几个王也没闲着。他们在永安待了6个月,这六个月清军消灭了广东的天地会起义,然后回师广西,把永安给围了。之后就是太平军突围,3万太平军,死了2万3,剩7000人突围出广西,进入湖南。

进了湖南之后,10万湖南哥老会的穷苦弟兄加入了进来,太平军实力一下子壮大了。大家只关注太平天国起义,忽略了湖南哥老会起义,其实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道光年间,湖南已经起义过两次,不过都被官府镇压了。太平军到达湖南之后,之前的起义失败散落民间的大量的百姓加入了进来。太平军人数众多,导致清军不敢跟太平军决战,此时的清军主力也就是向荣,麾下只有1万兵力。向荣率领这1万人马,就跟在太平军屁股后面,太平军走到哪,他跟到哪,一路跟到南京。

从永安-----南京,几千里路,历时3年的时间,太平军始终没有消灭掉向荣的这1万主力军。是太平军不想消灭向荣的兵吗?不是,因为压根消灭不了。同样,向荣也消灭不了十几万的太平军。

第二个误解,北伐的目的?

北伐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占北京。其目的是,一方面不让北方的清军南下,另一方面是尽可能的吸引向荣的主力离开南京。所以,太平军的真实战斗力是值得商榷的,十几万太平军灭不掉1万向荣的兵,怎么解释都很苍白。包括北伐军,2万人,课本上记载也是一路势如破竹,但是,北伐军也并没有成建制的消灭过清军。当然,不可否认太平军攻占了很多城池,但是,中国境内,大小城池2000多座,如果每座城池有1万守军,需要2000多万军队防守,你们觉得可能吗?大多数王朝,能用的军队也就50多万人,这50多万人有30多万布防在边境。剩下不到20万布防在国内各个关键的节点。大多数县城根本没有守军,大多数州府也就一两千守军。中国农民起义,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是攻城略地无数,毫不客气的说,只要你能聚集几百号人,打下个县城很容易,因为古代一个县城里面就十几个衙役,咋可能守得住。

北伐的主要目的就是吸引清军注意,不然守不住南京。北伐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林凤祥和李开芳到处乱窜,导致清军只能不断地从向荣的江南大营抽调主力北上增援。累积从向荣的江南大营抽调了一万多人,刚好把向荣的主力兵全部抽调走。向荣的主力全部被抽调走,只能不断地招兵,招进来的大多数地痞流氓,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后来,杨秀清主持下发起了剿灭江南、江北大营的战役,这场战役打败了江南、江北大营,但是,请注意我的用词,是打败,不是剿灭。为啥不是剿灭,因为,江南江北大营的士兵并没有被围歼,而是溃退到了苏州。南京事变之后,清政府很快又组建了江南江北大营,兵源其实就是原来的江南江北大营的兵。

第三个误解,太平天国的权力制度,洪秀全和杨秀清掌握绝对的权利!

这是错的,太平天国靠宗教立国,靠宗教确立上下级关系,但是,宗教只能忽悠底层百姓。比如,韦昌辉、石达开、萧朝贵、杨秀清这些人,他们信上帝吗?咋可能,杨秀清都敢称能上帝附体,萧朝贵称能耶稣附体,他们压根就不信这个东西。他们不信这个东西,会把洪秀全和冯云山当回事?所以,宗教忽悠不了这些人,若想服众,只能靠功劳,立了大功,才能让大家心服口服。但是,刚开始起义的时候,虽然,杨秀清、萧朝贵等人也立了功,石达开、韦昌辉也没闲着,凭啥你们当老大?永安建制,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

大家有没有想过,洪秀全为啥不成帝,只称王?原因很简单,威望达不到。如果称帝,他就真成了大家伙的主子了。但是,如果称王,那你就不是主子,而是大哥,这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六个王都能够建立政府,每个王都可以自行封官,也就是说,六个王不是臣属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天王是大哥、东王是二哥、西王是三哥、、、、,他是这么排的。虽然有上下级,但是,并不互相臣属,有点类似加盟的关系。

这种制度设计下,后期发生南京兵变几乎是必然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有一个从加盟性质,转变为臣属性质的过程,比如明末李自成猎杀罗汝才等杨秀清后期打压石达开和韦昌辉,目的就是让他们两个臣服,彻底的变成上下级关系。

第四:太平天国的出路在哪?

太平天国能赢嘛?不能!为啥?洪秀全和杨秀清根本不具备开国皇帝的能力,他们两个有短板,注定了,太平天国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杨秀清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还是可以的,但是,杨秀清的性格不行,不具备政治家的性格。

洪秀全性格很好,能够吸引人效力。但是,战略眼光和政治头脑约等于无。

杨洪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两个人刚好互补,没准太平天国还能成功。但是,两个人不是一个人。

很多人说,杨秀清如果不死的话,会不会太平天国就赢了?不会,天京事变的爆发恰恰就是杨秀清没搞好引发的。这跟杨秀清的性格有关,杨秀清性格上有短板,这是很致命的。

他为了树立权威,喜欢精神上打压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这可能跟杨秀清的出身和身体有关。他出身很贫穷,另外,身高一米五几,个子很矮,瘸腿,一条腿行动不灵便,且一只眼是瞎的,独眼龙。出身卑微且其貌不扬,可能造成了他性格的一些问题。他为了树立权威,经常精神上打压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等人。这种领导,在现实生活中,他可能也没做啥特别过激的事情,但是也容易引发身边人的不愉快。

比如陈承瑢,杨秀清对陈承瑢还是蛮好的,一手提拔陈承瑢进入太平天国权利前10,但是,陈承瑢是害死他的关键人物,为啥?主要原因就是,他经常骂陈承瑢,精神上折磨陈承瑢。

杨秀清的目标没问题,一是篡权,二是集权。但他顺序搞错了,太过急躁。他暴露篡权的心思太早,而集权的心思又太过明显,造成了其它几个王的背刺。

太平天国起义跟其它时期的农民起义没本质的区别,但是也有一点点区别。区别在哪呢?

太平天国一开始就确定了上下级关系,洪秀全是老大,杨秀清是老二,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秦日钢、胡一晃等等依次排序。

而其他时期的农民起义,一开始都没有明确的上下级。比如明朝末年的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罗汝才、蔺养成等等,有盟主,但是,只是个松散的组织,而不是明确的上下级;经过长时间的厮杀之后,才会确定一个头领出来。敢起义的,都是刺头,你需要证明你很牛逼,大家才臣服你。

而,太平天国不是,它是通过宗教的方式约束,而不是通过战场上厮杀立功证明自己。但是,宗教这个东西忽悠忽悠低层人还行,各个山头的头目都是人精,咋会信这个东西?

这就是为啥太平天国一开始就搞了六个王,而且这六个王都具有任命官员招募军队的权利,相当于什么?六个加盟商,洪秀全是盟主,杨秀清是副盟主。所以说,跟其它农民军没有本质的区别,其它农民军一开始起义的时候,也会推举出来一个比较牛逼的人当盟主。

所以,在南京局势稳定了之后,杨秀清要做集权,就是把韦昌辉和石达开的权利收回来一部分。为什么韦昌辉杀杨秀清?其本质原因是,杨秀清以韦昌辉在江西打败仗,把韦昌辉的军队交给了杨辅清、杨国清等人,导致韦昌辉的军队只剩下3000族人。韦昌辉肯定不甘心,他很清楚,军队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军队啥都不是。所以,他才迫切的要杀掉杨秀清。

石达开也一样,他也担心杨秀清收他的兵权!打败江南大营,原本是大胜,但是石达开却没有受到奖赏,反而受到了斥责,杨秀清也在找各种理由收石达开的军权。只不过石达开没犯错,杨秀清不能明目张胆的收石达开的军权。

杨秀清收兵权对吗?从中央集权的角度上看,是对的,集权肯定是要做的。但是,他不该在集权之前,暴露了篡权的心思。杨秀清如果篡权,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就可以与洪秀全联手对付杨秀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