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吸入麻醉操作技术与监护方法 续
1.3.3 注射保定 用盐酸氯胺酮按10 mg/kg体重进行肌肉注射, 5 min~10 min后动物便麻醉倒地,立即抬上手术台,进行面罩诱导麻醉。对于一些具有严重麻醉呕吐史的大熊猫,也可将胃复安按0.2 mg/kg体重混入氯胺酮内进行注射。1.3.4 面罩诱导 动物被抬上手术台后,立即连接麻醉面罩,将气体麻醉剂的浓度调到5%、氧气流量调到3 L/min~5 L/min,用毛巾缠绕麻醉面罩与动物头部的连接处以尽量减少麻醉气体外逸伤害操作人员和污染环境;同时,必须密切监护动物的心率、心律、呼吸和体温。待动物肌肉完全松弛、眼睑反射变弱后可进行气管插管前准备。1.3.5 气管插管的安置(1)插管前准备。为了防止在插管时引起喉头痉挛,在气管插管安置前先断开面罩、关闭麻醉机、打开口腔、拉直舌头,在喉镜的指示下用注射器向喉头喷射1 mL利多卡因,再连接麻醉面罩、打开麻醉机继续进行诱导麻醉,并随时检查动物口腔的松弛程度。当动物的口腔紧张度明显降低,容易打开后,即可进行气管插管。(2)气管插管的安置与固定。为了方便气管插管的安置,应先伸直动物的头颈使口腔的中轴和气管的中轴形成一条直线,打开口腔、拉直舌头,再在喉镜的指示下顺着动物的吸气动作迅速准确地将导管插入气管内,立即用注射器向气管插管的充气囊内充气,充气完成后用绷带将气管插管固定在动物的上颌上,连接麻醉机,并根据操作需要调整麻醉气体的浓度(5%~0%)、氧气流量调整到1 L/min~2.0 L/min,麻醉机呼吸囊会随着动物的呼气和吸气出现有规律的膨大与收缩。气管插管的安置成功后,再打开口腔将开口器安置在上、下犬齿之间,以防止动物损坏插管,也有利于它项目的检查(如胃镜检查、口腔治疗等)。待一切准备完备后,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用眼膏润滑动物双眼。判断插管是否被成功地导入气管内,主要是感觉有无气流从插管中进出。若插管成功,导管内可感觉到有气流随动物的呼吸进出,同时会伴有动物的呛咳。必须注意的是,大熊猫在不安静或出现挣扎时不可强行插管,否则容易造成动物的喉头损伤或出血。对一些插管比较困难的大熊猫,可用毛巾等物短暂地屏住呼吸,机体由于缺氧会立即出现强而深的呼吸,此时再顺着吸气动作和打开的声门插管,非常容易成功。吸入麻醉用的气管插管为带有充气囊和充气指示球的导管,多由橡胶或无毒的塑料制成,应根据动物的大小选用相应规格的气管插管。充气囊的作用是堵塞气管插管与气管之间的空隙,一方面可防止口腔分泌物和呕吐物被误吸入肺,另一方面又阻止了麻醉蒸发气向周围环境逸散,同时还可以起到固定气管插管的作用。充气指示球的主要作用是对充气囊加气和放气时的指标显示,充气囊内气体的多少直接根据充气指示球来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对充气囊加气时一定要适度,太多容易引起破裂,太少则会引起气管插管与气管之间的堵塞不严。(3)气管插管深度。虽然气管插管顺利安置在气管内是吸入麻醉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气管内插管的安置深度又直接影响到大熊猫呼吸。在插管式吸入麻醉中,大熊猫所需氧气、麻醉气体完全是靠气管导管来传输。若插管过深进入了支气管,仅有一侧肺能得到氧气和麻醉气体,而另一侧肺却无法得到氧气和麻醉气体,这对被麻醉动物的生命安全是非常危险的。常规插管的深度以气管长度的1/3~1/2为宜[1-4]。1.3.6 拔管方法 当麻醉操作结束需要拔出气管插管时,必须掌握恰当的时机,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如果拔管过早,大熊猫的吞咽和咀嚼反射还未恢复,有可能导致误咽或误吸的危险;如果拔管过晚,大熊猫清醒后会出现骚动不安或出现反抗行为,这样不仅会损坏插管,还可能导致动物和操作人员受伤。正确的拔管时机是当麻醉操作结束后,大熊猫在开始苏醒如眼睑反射比较灵敏、用手术钳钳夹舌头时,舌头可迅速自动回缩。这时先用注射器抽出充气囊中的气体,在呕吐反射出现前平稳而快速地拔出导管,然后尽快将大熊猫的仰卧体姿调整为胸腹卧体姿。导管拔出后应仔细检查是否带有血液、过多的黏液或者其他残余物,以便进行相应的处治。1.3.7 插管注意事项 吸入麻醉中,不正确的气管插管操作不仅会损坏插管,还可能造成对动物气管损伤。因此,在对大熊猫进行气管插管式吸入麻醉时,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断开气管插管和麻醉机的连接口[1-4]:①改变动物的体位;②移动动物的位置;③麻醉结束后拔管。1.3.8 气管插管消毒 由于气管插管价格比较昂贵,用过的气管插管经过消毒后可反复多次使用。通常采用的消毒措施是先用自来水冲洗掉插管内外的黏附物,放入1 mL/L的新洁尔灭溶液中浸泡30 min,再用自来水清洗干净,阴干保存备用。2 大熊猫吸入麻醉的监护插管吸入麻醉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进行的,大熊猫所需氧气、麻醉气体完全靠气管导管来传输,因此,麻醉监护是一个关系到动物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常规的监护指标包括呼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hemoglobin with oxygen)、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apillary refill time,CRT)、血压等[2-4]。2.1 呼吸麻醉的深浅直接影响呼吸的频率。当动物呼吸频率过低时,应立即降低麻醉气体的浓度、维持或增加氧气的流量(按10 mL/kg~20 mL/kg体重进行);当动物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时,预示动物麻醉程度较浅,应适当增加麻醉气体的浓度。总之,对呼吸频率的控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麻醉师应根据动物的全身反应情况进行灵活控制。通常情况下,将动物的呼吸频率控制在15次/min~25次/min比较安全。一旦动物出现呼吸停止,应立即关闭麻醉气体,保持氧气畅通,以20次/min左右的频率挤压呼吸囊进行人工呼吸,并按0.5 mg/kg~1.0 mg/kg体重剂量注射呼吸兴奋药物Doxapram,直到动物出现呼吸为止。2.2 心功能心脏的搏动频率直接影响动物全身的血液供给,因此,在吸入麻醉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对动物的心率、心律进行严密监护。过高(150次/min)或过低的心率(60次/min),提醒麻醉师可能会有意外情况发生,应进行及时处理。2.3 血氧饱和度这是一个表示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指标。正常情况下,血氧饱和度应不低于95;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表示严重血氧过低;而当血氧饱和度低于75时,表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血氧过低。麻醉师应根据这一标准通过增加氧气流量和降低或关闭麻醉气体来对血氧饱和度进行及时调整。2.4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用手指压迫齿龈毛细血管床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挤压到外周使得被压迫的区域呈苍白色,当手指移开后,外周血液将回流到毛细血管床,被压迫的区域恢复到原来颜色的时间即称为毛细血管再充盈的时间。它是反应组织血液循环状况的一个指标,大拇指压迫的毛细血管再充盈的时间通常为2 s。2.5 体温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直肠温度体温计、食道探针温度计等。麻醉过程中,动物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或体温过高,因此,检测动物体温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大熊猫兽医临床上,食道探针温度计在国外使用较多,而在国内还很少使用。2.6 黏膜颜色这是一个代表动物血液氧饱和度与微循环状况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大熊猫在麻醉过程中的可视黏膜应为粉红色。吸入麻醉的监护通常需要特殊设备即心电监护仪来协助完成。一般的心电监护仪通常都可检测动物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指标。由于任何麻醉都属于高风险操作,因此,在吸入麻醉的整个操作中,仪器的监护并不能完全取代麻醉师个人的监护,即便是监护仪显示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时,也需要由有经验的麻醉师每隔3 min~5 min对动物的各项指标进行一次全面监护。3 小结3.1 单纯氯胺酮麻醉的不足之处3.1.1 氯胺酮是一种短效麻醉药,维持麻醉时间仅为20 min~30 min,对需要进行较长时间操作处理(如输液治疗、手术治疗等)的大熊猫必须每间隔20 min~30 min追加注射,从而会加重一些病弱动物的肾脏负担和药物在体内的蓄积,增加对动物的治疗风险[2,5-8]。3.1.2 氯胺酮是一种分离麻醉剂,肌肉松弛效果差,对一些需要进行精密处理的大熊猫(如手术、胃镜活检、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牙病治疗等),极易导致仪器损坏和动物、人员受伤或根本无法进行[3-4]。3.1.3 部分大熊猫对氯胺酮麻醉可出现流涎、剧烈呕吐或肌肉震颤等严重并发症,即便辅助一些抗并发症药物效果也很不确定,从而容易导致动物出现异物性肺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7-8]。3.1.4 氯胺酮过度使用容易导致动物角膜受损,这在国外已在对犬的实验中得到证实[3-5]。3.2 吸入麻醉的原理、特点及应用3.2.1 吸入麻醉的原理 吸入麻醉又称为气体麻醉(gas anesthesia),是指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剂通过呼吸吸入至肺泡、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再由血液运送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动物产生麻醉效果的一种全身麻醉方法。这种麻醉方法不仅可以随时控制麻醉的深度,而且当麻醉剂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代谢后,动物逐渐恢复清醒后不留任何后遗症。吸入麻醉的原理涉及到麻醉剂的一些理化特性(如气压、沸点、溶解度和比重等),其麻醉深浅与麻醉剂在血液内的浓度直接相关,各种吸入性麻醉药的药理学不尽相同,其使用原则也各异[1-4,9]。3.2.2 吸入麻醉的特点 同注射麻醉剂相比,大多数吸入麻醉剂都可迅速地被吸收和排除,因此,吸入麻醉更容易被控制,可随时对麻醉的深浅度进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中麻醉剂的量取决于肺泡内麻醉剂的浓度,肺泡内麻醉剂的浓度则是由麻醉剂的输送和肺部的吸收来决定的,吸入到肺部的麻醉剂量则取决于麻醉机输出的麻醉剂浓度(受蒸发器控制)和肺泡的换气量,即输出的麻醉剂浓度越高、肺泡换气量越大,肺泡交换获得的麻醉剂就越多。麻醉剂在体内的平衡及浓度主要取决于麻醉剂的理化特性。吸入麻醉的恢复是一个逆转过程。这种逆转过程受麻醉剂浓度梯度的影响,一旦肺泡中麻醉剂的浓度下降,血液中的麻醉剂将从血液回转到肺泡并呼出体外[1-4,9]。当血液中的麻醉剂浓度低于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时,麻醉剂又从各组织器官扩散到血液。除吸入麻醉药物外,吸入麻醉的实施需要特殊的仪器即用吸入麻醉机来完成。3.2.3 常用吸入麻醉药物 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吸入麻醉剂有乙醚(Anesthetic ether)、氟烷(Fluotrhane/Halothane)、甲氧氟烷(Methoxyflurane/Penthrane)、安氟醚(Enflurane/Ethrane)、异氟烷(Isoflurane/Forane)、七氟烷(Sevoflurane)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等,各种吸入麻醉药物都有专用蒸发器[1,9-10](Vaporizor)。3.2.4 吸入麻醉机 吸入麻醉机一方面能将麻醉剂按要求输送到动物的体内,另一方面又能为动物提供氧气的吸入和废气的清除。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专门用于动物的吸入麻醉机,大部分的吸入麻醉则是采用进口麻醉机或人用吸入麻醉机来完成。吸入麻醉装置主要由气源、流量表、蒸发器、呼吸囊、呼吸回纹管、不重吸入活瓣、二氧化碳吸收器及湿化器等部件组成[1-3,9]。3.2.5 吸入麻醉技术的应用 2004年-2005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利用该技术先后对各个年龄段大熊猫进行了人工采精、胃镜观察与活检、宫腔镜检查、腹腔镜检查、牙齿治疗、睾丸摘除等操作共40多次,无1例出现意外。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2只对单纯氯胺酮麻醉有非常严重呕吐史的雄性大熊猫“师师”和“小双”,在注射麻醉前通过口服止吐药物昂丹司琼(Ondansetron)、吸入麻醉前注射胃复安后,采用吸入麻醉手段多次成功地完成了人工采精操作。( 佚名)
相关阅读
-
水生花卉的分类及特点: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
摘要:详细介绍了水生花卉的分类和特点,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完全生活在水下,挺水植物的根部在水中,茎和叶子伸出水面,浮叶植物的茎和叶子漂浮在水面上,而漂浮植物完全漂浮在水面上。这些水生花卉种类丰富,它们在水域中
-
这花千万别养老桩,越老越不开花,砍1刀、满头花苞!
养花的人,都爱把家里的花养成大老桩,看着就让人高兴!但是也有这么几种花,一旦养成老桩,就开始装菜不开花了!这可不行!所以,今天花花就带大家来解决一下,那些不爱开花的老桩,到底要咋办!长寿养老桩,开花越来越少!家里的长寿养2-3年后,枝条会逐
-
太贵的花别买,路边捡几粒种子,扔盆里就能活!
很多人喜欢养罗汉松,一盆品相好的罗汉松,价格可不便宜,不过没关系,花友们可以去有罗汉松的公园或绿化带转转,说不定能捡到种子,自己回家播种,也能变成小盆栽!罗汉松种子变盆栽罗汉松的果实和种子是长在一起的,一般在夏秋季节成熟,摘的时候选颜色偏深
-
太阳花不开花的可能原因:光照和养分不足
摘要: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太阳花无法开花,原因可能是光照和养分不足。本文将深入探讨太阳花不开花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光照是太阳花开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选择阳光充足的种植位置非常重要。此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太阳花的正常生长和开花,因此
-
盆栽车厘子的种植技术:品种和土壤选择的重要性
摘要:详细介绍了盆栽车厘子的种植技术,重点关注了品种选择和土壤环境的重要性。正确选择适合盆栽的车厘子品种以及提供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是成功种植健康植株的关键。文章还强调了充足的阳光照射和适当的水分管理对车厘子的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重要性。通过掌
-
梅花怎么繁殖
说句实在话,养梅花,你真要只是买一盆现成的,往院子里一扔,那乐趣可就少了一半。对我来说,梅花这东西,要从一截不起眼的枝条,或者一粒小小的芽点开始,亲手把它“哄”活,让它从无到有,那才叫真本事,才叫过瘾。那种看着它一点点生根发芽、铁骨铮铮地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