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上讲,1948年9月中国金圆券改革非常成功,执法严格,这是真的吗,那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

发布时间:
2024-07-29 04:15
阅读量:
22

成功个锤子。

蒋经国的做法相当于你现在重病卧床,他一针抗生素+激素+冰毒的组合给你打下去,然后你咔嚓从床上跳起来能说能笑能打能闹,至于后续?

党国都没了,还谈什么后续!

首先金圆券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当时国民党政府里的金融圈虫豸自己都不看好这个方案:

改革幣制,凡自稱財政與經濟專家者皆持反對,不惟懷疑,而且預料必立見失敗[1]

党国大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从47年开始赤字基本上都是靠超发货币来维持的,那么请问不整顿财政赤字、不停止超发货币,你怎么解决通胀问题?

正常人的思路是,这™根本解决不了。 政府必须控制赤字,扩大财政收入才能抑制通胀。但是我先总统 蒋公的思路是,通胀都™是奸商作祟,共匪捣乱,我抓一批就好了。至于你说货币超发会引起通胀,搞笑,凭什么说我印了钱就要通胀?

我印了钱,你们就一定要花吗?

需要说明的是,老蒋作为纵横上海滩的股票经纪人,对金融学和经济学的理解向来异于常人:当年抗战时法币超发引起恶性通胀,大家都觉得这下要完犊子了,只有老蒋还在各种场合不断唱高调为大家鉴定信心,端地是一条好汉:

和各位有些不同……我可以说我们战时经济绝无问题——蒋介石·1941[2]
法币的信用,实际比战前还要稳固——蒋介石·1942[3]

要知道这是1941年,物价开始暴涨、恶性通胀都已经出现了,可老将依然认为通胀跟自己超发法币毛线关系都没有,法币的信用毫无问题,些许通胀都是奸商作乱,并亲自出手管控物价。最后管来管去发现怎么管都管不住,于是认定这肯定是下面人干活不够用心导致的,索性成立了一个了行政院经济会议和国家总动员会议,老蒋亲自挂帅管控物价,工作求精求实求细,小到一枚鸡蛋也不放过,如1943年机秘甲第 7481 号手令就指出,“如鸡蛋每枚三元,应即没收其货物”。

讲道理,这真的是校长的操作,别人绝对模仿不来。

你理解了这个大背景,才能理解发行金圆券的同时为什么要打击奸商,为什么要查封货物——因为老蒋父子认为超发货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物价暴涨是奸商囤积居奇不肯放货导致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金圆券改革方案是由王云五这个经济学门外汉来主持的,因为党国的金融圈人士都不太赞同 这个改革方案,当然老蒋对这些虫豸的耐心也差不多到了极限: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孔祥熙与宋子文轮番登场,主理国家财政,结果将财政搞得一塌糊涂。抗战前宋子文主持废两改元,极力要求建立预算体系,天天喊着要限制预算外军费,与蒋介石吵了一架又一架,两人矛盾终于在1933年因为蒋介石挪用棉麦借款而彻底爆发,最后宋子文辞职了事。继任掌管财政的孔祥熙在发债与支持财政赤字问题上倒是十分听话,可惜私心太重,在美金公债案中搞出来了上千万美元的舞弊事宜,闹到满城风雨,蒋介石不得不勒令其辞职[4]。而离开财政圈的宋子文“曲线救国”,通过自己对美国政界的熟悉以美援争取为后盾再度掌控了中国的财政命脉,结果在抗战胜利后他开放黄金与法币兑换,并鼓励进口美国商品,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就把中国的黄金储备几乎全部掏空,在上海引发了“黄金风潮”。要知道抗战胜利之后国民党政府所拥有的黄金外汇储备,加上美国援助,合计约有17.05亿美元之巨。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成,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因此17.05亿美元相当于4800多万两的黄金,在全球范围内而言也是一笔庞大到不可思议的财富。而在孔宋二人疯狂挖墙脚的过程中,财政部、“四行二局”等圈内人士也是不肯落后,搞出来了一桩又一桩的舞弊与贪腐案。所以蒋介石到1948年已经不敢再让真正的“专业人士”来参与币制改革了,王云五这种“圈外人士”反倒成了他的最佳选择,甚至于翁文灏出任行政院长组阁之时,蒋介石便放言财政部长“须由与金融界无关系而能大公无私者来担任”。

王云五这人呢,如果放到今天,那就是纯纯的知乎大V范——这位主持商务印书馆多年,爱书成痴,虽然少年失学但是无书不读,竟然被他“博而不专”地也学成了一位杂家。他得知蒋介石有意让自己来主持币改方案后非常激动,马上将财政部中历年所作的币制改革方案一一找出,对比参详之后跑到小黑屋里秘密起草币改方案。所以这金圆券币改方案简明扼要,只有四条:

一、自即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币及东北流通券。
二、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逾期任何人不得持有。
三、限期登记管理本国人民存放国外之外汇资产,违者予以制裁。
四、整理财政并加强管制经济,以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及国际收支。

具体来说,就是以1:3,000,000来兑换法币,金圆券本身价值固定在1金圆等于黄金0.22217克上——如果这个数字看着有点怪,那么换一种说法就是1两黄金等于金圆券200元。金圆券发行总量为20亿元。但是只要你稍稍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里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市面上流通的法币总额只有600万亿——也就是说2亿的金圆券就可以兑换完所有的法币——那么请问额外的18亿金圆券是准备干嘛的?

老蒋表示:

很显然,平衡预算那就是屁话。但是与金圆券同时出台的所谓“上海打虎”行动人为地塑造了一个“不可能三角”:必然超发的纸币、强制稳定的物价、以及相对充足的物资供给。为了控制物价并确保物资供给,蒋经国带着人到上海直接启动了特种刑事法庭——这玩意是南京政府给共产党准备的——开始抓所谓的奸商。蒋公子的招数说穿了其实非常简单,一是限制价格,二是控制库存。

也就是说,有货你必须卖,卖的还不能贵。

这个方案生效的原理是强制性的让商家清空库存,因为蒋经国开始只搞了8·19限价,也就是约定商品价格要固定在8月19日的水平线上。但等他到了上海之后才发现这帮赤佬花招还是很多的,你这边限价了那边喊自己缺货,所以蒋经国马上着手发动查库,并现场办公新加政策一条,对存储三月以上者予以法办!有些商人自以为财力了得,暗中雇人充当“替罪羊”,结果小蒋洞若观火,决定企业违法、老板入狱!很是给上海商界人士上了一课。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建国大业》里,杜月笙跑到小蒋那举报扬子公司之后小蒋跑去查封了孔家仓库的原因:

但是这里有个BUG,那就是老蒋这边疯狂印钞之后并不是把钞票往市场一撒就啥都不干了,印钞之后是要去购买物资、给人员发放工资,这会造成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市面上的物资总量大幅减少,二是大量货币沉淀在了普通人手里。

如果说过去的恶性通胀是洪水漫灌,那么这次显然就是人工堰塞湖——短期内下游确实风平浪静了,但是一旦溃决,那下游妥妥是鸡犬不留。

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这堰塞湖到底会不会溃?

1948年9月24日,济南城破,国军骁将王耀武兵败被俘,普罗大众对蒋记政权还能存活多久开始产生了疑问;10月1日,中央银行发布公告,宣布黄金外汇的兑换展期至10月31日、白银兑换展期至11月31日——在此之前国民党一直信誓旦旦地声称10月31日之后非法持有黄金外汇者必遭法办,因此展期的消息传来民众对党国的信心又降低了几分;而蒋经国与扬子公司之间的缠斗最终以老蒋出面和稀泥而告终,将一个月来他在上海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威信彻底打碎。

而最后补上致命一击的,是10月2日的烟酒增税。

由于财政赤字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所以上海市政府为了挽救已经到达极限的财政状况,不得不向烟酒等商品增税(老蒋表示我™中央滥发货币跟你上海市政府有什么关系??)。但是在8.19限价之下增税使得烟酒商人无利可图,因此他们选择了直接罢市,无奈之下上海市政府只能妥协进行紧急调价。结果这限价的口子一开,大家都毛了。

喔,感情不涨价这事,是骗我们的啊?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南京政府的财政赤字压根就没有控制过,金圆券发行量已经接近12亿——相当于原来法币继续膨胀了六倍。这意味着大量货币已经沉淀到了老百姓手里,之前你靠严酷的经济手段和最后一点政府信用让大家相信物价不会上涨,所以大家还不急着用钱来换物资。但是眼下你的政府信用全面破产,物价不能上涨的预期也被完全打破了,那么还会有人把金圆券留在手里吗?

谁留谁** 。

当时的趋势就是只要你手里有金圆券,那必须争分夺秒地换成实物,不然就要遭受损失。所以各地都掀起了一股非理性的抢购浪潮:

有一苦力从货架上抓了几盒青霉素。店主吃了一惊,问他是否知道青霉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说:'管他娘的,反正它比钞票值钱。[5]
小花园一带的女鞋,连清朝以来几十年最老式的不论大脚小脚穿的各种鞋都被抢购一空。[6]

正常情况下就算是恶性通胀,从钞票超发到通胀传导也是需要时间的,但是金圆券崩溃的时候因为物资紧缺与信用丧失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所以在一夜之间物价就上涨到了正常人完全看不懂的地步,甚至于印钞的计划都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而这都要归功于蒋家父子所实施的“人工堰塞湖”策略——蒋经国最初的执法有多严格,最后秩序的毁灭就有多激烈。他的种种手段不过是在堰塞湖那道注定溃决的人工堤上添砖加瓦而已,当最终的溃决来临时,金圆券所毁掉的不仅是国民政府的金融秩序,也同样冲垮了这个政权最后的统治基础。

以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