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药屋少女的呢喃》在日本和欧美大火,在中国却无人问津?

发布时间:
2024-07-26 02:27
阅读量:
32

因为他背景设置在中国宫廷,而中国人对中国宫廷的戏码了如指掌——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了“奇妙异质的陌生境界”这层滤镜。

在有这层滤镜的前提下,观众对作品的“纪实性、信息价值、现实指导作用”的要求会放宽;若没有,则观众审视的眼光就会直接对准作者的文学性功底。显然,试毒猫猫的作者的功底没有深厚到能够经得住这样的审视。


以下,日记原文节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观众看那个试毒猫猫觉得小儿科,因为其中在日本人看来属于“奇幻”的中华宫廷要素,在中国人这儿根本就不算奇幻。失去了奇幻的这层滤镜,他的社会性文学性就寡淡无味了。

...自然科学的文学性,容易构思,也是关在家里的处男小作家容易想到的,老猎人vs自然环境。各种奇幻背景,实际上是进一步对这种文学性进行稀释:首先设定出这种特定的自然环境,然后作者作为全知的“老猎人”,把这种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娓娓道来。

猎人JOJO之类的超自然“智斗”其实也是有些取巧的做法。在这种虚构自然环境中,掺入社会性的文学性,把非具体的自然环境,套上一个人与人斗的皮,描写难度就会降低,也会因为增加了超自然变数,可以出一些有新鲜感的题、采取一些有新鲜感的解法,把读者对于文学性的渴求蒙骗过去,大呼精彩。

整个炸弹魔篇就是这种手法的集中体现。设计一套卡牌资源库式的游戏规则,然后所有人玩这个游戏,每个都外接作家的全知大脑,显得很理智很老练,实际上只是体现了作者对这套自己设计出来的游戏规则的理解,是虚假的文学性。这套游戏玩完,最终,还是得回归普通的少年漫画超能力对殴,提出了一个让人有点下头最终解答(就是挖个坑然后用石头堵上,以制造近身无从躲避的局面,一拳入魂)。实际上就是,最后这段,社会性的浓度降低,水落石出,暴露出来作者的文学性都是虚构的,就令人下头了。

正面的例子就是友客鑫篇,从头到尾都很好地用社会性斗争掩盖了文学性的虚构性质,用丰富的个人冲突调了味,满足感就比较高。最终结局也是个人冲突层面社会性搭配煽情,那个什么妲在被同伴怀疑的情况下选择牺牲自己,那个养狗的嗝屁,小杰的寻父之旅推进进度,等等。

总而言之:虚构(奇幻)的文学性,需要用社会性文学性调味,才能让读者毫不抗拒地吃下去,然后直夸味道好。虚构(奇幻)部分不足,就难免让读者察觉到其社会性文学性的单薄(如小书虫、试毒猫猫);社会性部分(个人层面冲突、煽情)不足,就会让读者冷眼旁观作者在那自嗨人偶过家家,味同嚼蜡(如嵌合蚁篇)。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观众看那个试毒猫猫觉得小儿科,因为其中在日本人看来属于“奇幻”的中华宫廷要素,在中国人这儿根本就不算奇幻。失去了奇幻的这层滤镜,他的社会性文学性就寡淡无味了。

文学性方面,配方就是,如果主要写自然/奇幻,就要适量地加社会性风味;如果主要写社会性的,就得搭配上自然/奇幻背景。这两种策略的成功案例,前者是指环王,后者是冰火。

文学性取之不尽的最大源泉,还得是社会性。社会性的问题,又有一大半是女人喜欢的,这个情那个爱的,不光是男女之情,也有各种像是什么火影鸣佐、mygo互相哭喊喊的这种,所有这些个人层面的纠葛。这都是相对低端的,不搭配煽情,实在寡淡无味。有味道的,就得是什么权谋、政治之类的。然而这些东西,实际上能写的也不多。权谋的大部分,就是个人冲突。真到了什么琅琊榜那种层面,实际上事情都变得简单了。因为机械也是这样,结构越简单,越不容易出故障。专门设计个环环套个几十步的精密器械,以作中描写的那种阴谋的策划执行形式,还没开始运转就得散架。现实世界几十步的精密器械,都得是先掌握远超出必要的资源,首先做好外部环境和配套系统,然后留有余量地搭建,经过多次试错改进,最终勉勉强强正式运作起来,后续还要推出2.0、3.0的结构更合理更简略、运行效率更高的版本。这一切都不是阴谋能够做到的。真正最容易成功的阴谋,恰恰就是两三个人一合计,揣上尖刀当晚就动手。结构简单,执行迅速,根本无从破解。唯一的破解之道就是,修起高高的宫墙,放上大量的卫兵。这种低效的做法,恰恰是为了提前预防阴谋;而这些宫墙卫兵,所表明的对阴谋的抑止力,才是其威严、宏伟等等引人敬畏的气质的主要来源——皇权如同巨峰一样无法撼动、无法触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