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屠呦呦再三落选院士?

发布时间:
2024-06-23 23:30
阅读量:
34

院士的山头主义观念之重,超乎大家想象。

我的研究生导师,曾经是中科院研究员,航空航天方向,具体研究空气动力学。

他们那个小团体的,领头是一个极其牛逼的院士,有一天,这个院士去世了。

他去院士老家参加葬礼,三天后回来发现,他的风洞被拆了,水洞的水阀水管拆了,整体正在拆(每一个尺寸大概是6个办公室大小),一个个拆下来的管道都堆在一个仓库。还有一个高精度的微型风洞,直接扔仓库,半解体状态。

打听了一下,是他们带头院士的死对头,以实验室重新分配的名义,要走了他们的实验室,导师这个团队人走茶凉,没人能拦住,就这样了。

水洞还好,用得少,但是这俩风洞是导师命根子,这俩风洞虽然当时建造成本不算太高,但是为了提高精度,导师带着厂家和学生调试改造了一年多,精度和稳定性,说是在国内排的上号的。配套各种检测设备几千万。

这之后导师心灰意冷,离开了中科院。

后来喝酒一提起来,导师就一直叹气说后来建的风洞再也达不到那个精度,心疼的要命。

现代学阀与古代的门阀并无二致,混的就是人情世故。


补充几点评论区提的:

1、也说了,导师也是在一个小团体里边抱团取暖的,也算是山头。他说有三个老先生,水平很高,不抱团,埋头钻研,混的很惨,没基金没资源。

2、为什么不抢过来用?另一个院士不是这个方向,用不上。这个东西,你眼里是宝,外行人眼里是废铁。那个不是大家平时看的吹飞机用的那种大型风洞,就是跟水洞一样占6个办公室面积的回流风洞,建造成本不高,乍一看就是两个风机和一堆钢板钢管,重在调试。成本真的很低,说是不到三百万,电费不便宜倒是真的。

3、风洞水洞体积庞大,风洞要求一楼无地下层,水洞开一次几十吨水,确实很占用资源。能批下来应该费了很多劲。

4、设备都属于固定资产,贴有固定资产标签,在台账内。拆了,也不算报废,因为没走报废流程,仅仅是转移到仓库而已。这些事都比较早,当时可能管的不严,还出现过这种情况:快到年底经费花不完,怎么办,买设备,买来没人用,木架都没拆直接验收转固放仓库等报废。

5、以风洞为例,建造流程是设计-模拟仿真-调整-仿真到满足要求,然后按仿真结果建造。学过仿真的人都知道,仿真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巨大。所以后边实地调整修改才是最主要的。这个过程需要爬高上低钻洞布传感器,费时费力,而且费人,因为有摔骨折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