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东北家庭氛围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
2024-07-16 10:31
阅读量:
56

一女性好朋友,找了一东北男友,该见家长了。

遇到了一个超级奇葩的准婆婆,反正在我们看来很奇葩,我不知道在东北这样的婆婆是不是普遍的。

我这女性朋友山东人,身高一米七,皮肤白皙,身材很好,颜值7分,在职研究生学历。追求者不断。(我都对她动过心)国企工作,月收入一万+,自己在济南买了一套小面积。

她男朋友黑龙江的,比她大6岁,一米八,体重近200斤。本科学历。国企工作,月薪也是一万+。也是在济南买了一套房子。

第一次见面就被男朋友妈妈挑剔,而且言语非常刻薄。凡是提到她儿子就是多么多么优秀,提到这位女性朋友就是各种毛病,没给个好脸,傲的不行。

第一次见面结束后,以我们的经验就认为妈妈没有相中这位准儿媳,而且非常讨厌,讨厌到不吝于将难听的话说到你脸上。

这位朋友就觉得很遗憾,毕竟年龄越来越大了,一看对方家里这种态度,就考虑着要不要分手,但她还挺爱她这男朋友,所以很痛苦也很纠结。

结果回头她男朋友告诉她其实她妈妈是接受她的,但是待考察,所以让她多表现一下,来获得长辈认可。

我这朋友即高兴又纠结,但还是照做了,毕竟她想获得认可,获得她的爱情。

随后的几个月,又陆续和男朋友妈妈见了两次面。

第二次去他家看他妈妈,一大早就已经跟他妈约定好了晚上去。到了晚上去了以后,一看,妈妈不在家,一问,妈妈出去遛狗了,并且告诉我这位朋友,菜已经买好了,在厨房里,赶紧做饭,等她遛完狗回家吃饭。朋友照做了,等妈妈回家吃饭。

吃饭时戏更多。。“怎么才做了四个菜?”,“在家是不是没做过活儿?”,“这蛤蜊煮的贼拉难吃”,“你耳朵长得好小,跟你这脸长得不搭”。。。

吃完之后,妈妈把碗一推,朋友去刷碗。

第二次见面之后朋友回去哭了,她男朋友却不以为意,说东北人交流风格就这样,直爽。

第三次见面是在餐厅里,风格一样,只是这次他妈妈说话更过分。说孩子爸走得早,自己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不容易(但是具朋友所知,他爸是三四年前去世的,这种话都能张口就来),自己儿子大高个又壮实,还是在国企工作,这么好的男人在你们济南市都难找着能般配的媳妇。这倒没啥,虽然不中听,但以她的风格,朋友已经习惯了。

但是后面的话,就不着调了,说“你之前谈过几个男朋友?是几手的??”。她真的这样说!!(后来这位朋友和我们讲述时怕我们不信,还专门给我看了她跟男朋友讨论这个问题的微信截图)。

结果我这朋友真的忍无可忍了,但是她涵养很好,没怼没骂,只是明眉正目的问 阿姨,你到底对我有什么意见,为什么问这样令人难堪的问题? 男朋友见状赶紧打圆场,不了了之了这个话题。

这件见面之后,朋友就决定分手,因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氛围。她男朋友先是劝她,说要迁就老人,但朋友还是受不了,不可能和这样的家庭进入婚姻的殿堂。最后吵急了,她男朋友就站在了维护他妈的立场:我们东北人就这样,是你太矫情!

好吧,东北人就这样,是这位朋友矫情了。

其实客观讲,这位朋友的条件一点都不差,父母是四线城市的事业编,她自己不管是在外,学历,工作,素质都不在她男朋友之下。即便被他妈妈攻击到这种地步她都没想去争执完全是因为自己的涵养和从小到大的环境教育。

这是我一个非东北人至今唯一的一次观察东北家庭氛围的故事。显然这不是一个愉快的故事。我觉得肯定不是所有的东北家庭都这样剑拔弩张,这种只是极少数的奇葩。

但是能明显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差异。东北人比较外放,什么事情都说你脸上,尤其是本来就带着“压你一头”的心态时。而且言辞夸张,有时还用戏谑的表达方式。这种“豪爽”在非东北人看来就是一种攻击行为,于是要么忍让,要么给出一个负反馈。

——————割——————

更新内容。

回应三个质疑。

首先有人说这是男朋友妈妈没相中这女孩,逼她分手。其实我一直这样认为。但是这老太太还总是释放友好信号,比如第二次去她家,是老太太主动邀请的,“##,我还怪想你的,啥时候再上家来”,结果去了是给她做饭的。第三次也是老太太主动要请客下馆子,结果去了那样说人家。有推有拉。我这朋友比较依赖她男朋友,她男朋友对此的解释是 我妈就这样,你别在意。。

有人说我涉嫌地域歧视。这个问题怎么说呢,显然我这位朋友遇到的不是件好的事情,只是事件的当事人是东北人而已。作为对“东北”“家庭氛围”这样关键词的检索,我大脑里只有这一件事。而且我一再强调,我相信,这种人在东北也是奇葩,我并没有认为这母子二人就能代表整个东北家庭风气。而且我也纳闷,不是说东北女性家庭地位高么,为啥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下还能出现如此奇葩的母子。

再一个就是表达方式问题,有人说我表述中总是说“东北人如何如何”。我想说的是,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事件当事人说的。就连我这位朋友都说,很多在外地的东北人都喜欢用“我们东北人如何如何”这种句式。反倒是我们这些听众,一直在分辨哪些是某人的个人风格,哪些是东北的集体风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