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综艺《歌手 2024》第十期歌手们的表现?
《歌手》常规赛结束,如果把前三期比做米其林餐厅的水平,到后面几期已经降为大学食堂水平了。
第十期算是比较丰盛,但很像是学生们快期末了,食堂给吃得好点。
米其林好在哪里?高品质的原材料、精致的烹饪手法、舒适宜人的环境,整个过程都值得细细品味。
过去的《歌手》大概就是这样,用心选曲,歌手们高水平呈现,精致的节目制作,每周都令人享受。赛制让人紧张,而很多神级作品到现在都在流传。
本季的第三期大概能勉强到这个水平,一个亚当直接起飞。
而观众也是持续兴奋,第一期热度大爆,第二期音乐性升级,第三期见识欧美不一样的水准。
但食堂什么状态?菜式很多,良莠不齐。每天都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饭菜,但并不期待。
第四期之后便是如此,赛制变得混乱,歌手越来越多。但作品水平忽高忽低,动辄还没有淘汰。
特别是有的菜明明很好吃,却无人问津。
一、闹着玩的规则
规则是干什么的?
不光是创造悬念,而是给歌手一个节奏。
要知道12期的赛制是个漫长的过程,一位歌手不可能持续保持拉满的状态,一定是有张有弛且变化风格的。比如补位赛唱自己喜欢的,淘汰赛放大招或主流认可的。
反正比的是两场综合排名,可以找找自我表达和市场认同的平衡。
常规来说,排位赛、淘汰赛、踢馆赛。歌手有个迂回的余地,先手排名高了就可以放放水,排名低了就得后手憋大招。
这些才是看点,快节奏的攻防转换。不需要那么复杂,一个淘汰就足矣。
但这一季的规则像是闹着玩的。
自断眉不来之后,赛制彻底混乱了。
找一帮咖位不上不下的歌手踢馆,补位都补到八个人了。某些踢馆歌手肉眼可见的打不过在线歌手,风格不特别、唱功不抗打,叫来干什么呢?
在线歌手索性也不care了,随便唱唱得了。什么淘汰压力,还不知道明天到底啥赛制呢。
二、日渐反噬的直播形式
要说《歌手》节目组自己不清楚这个问题?必然不可能,他们是最清楚的一帮人。
那为什么还搞成这样?很简单,请不来大牌了。
本身这就是一档资源消耗型的节目,很多人请过了就不适合来了。况且很多歌手带着目的而来,有的为了一鸣惊人,有的为了事业回春,还有的就是金曲推荐官。
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本季的直播形式必然被大量歌手拒绝了,最后摇不来人。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玩意会是啥样,何必去趟浑水呢?哪位大牌闲着没事给自己惹麻烦。
所以只能请来小咖,或者像孙楠这样有渊源的知名歌手。
既然如此,食堂只能多做几道菜作为卖点,毕竟拿手菜就这水平了。
但直播真的让节目组收益了吗?现在越来越呈现反噬状态。
歌手们为了不出错,选歌基本都在舒适区。像黄宣、袁娅维这样稍作点自我表达,立马排名垫底。
而现场混音也影响编曲的呈现,未修音的情况下基本听不清有哪些乐器。必须要听每周的典藏版音频,才能品味到很多出色作品的编曲精彩之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节目变得拖沓冗长,废话太多。
即便作为综艺,以前的《歌手》也像电影般的水平。起承转合,悬念递进,最后抽丝剥茧地公布排名,引起一片欢呼或黯然神伤。
现在观众要看一大堆无聊的互动,节奏生硬的衔接,以及极大稀释的情绪兴奋度。
直播挺显真功夫的,但下一季真没必要。
三、尾声
最后还是简单点评下本期歌手的表现。
首先恭喜那英终于拿第一了,松弛而有力量,令人鼓舞的现场。
第二名Faouzia本场很有女性力量,当她的高音放在更深刻的内容里,情绪张力显得非常强大。
而她声音里自有的几分哭腔,更让那句“活得越来越像我爱的自己”带几分悲情,一位女性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并不容易,层次一下就出来了。
在中英文版本都有的情况下,她愿意认真地用中文表达,这一点非常特别。
第三名孙楠,表达是真诚的,只是最后突然的升Key应了那句歌词“日渐油腻”。
洋葱CP心里第三的位置都是黄宣,高级又灵动的live,但竟然第八。
离大谱。
第四名香缇莫,状态是OK的,比上一期有很大改善。很让人好奇的是,莫莫究竟真的就想唱这些歌,还是被“大众金曲”的赛制裹挟了?
第五名许钧,把《克卜勒》改编得很有自己的风格,但空灵浩渺的原作风格一下子变得很热烈,总有种超新星爆发的感觉。
第六名谭维维,不算意外。《蒙古人》凸显唱功,也展现了民族,但节目到了如此疲态的阶段已经听不进去这种歌了。
第七名汪苏泷,很合理。但实话实说,作为开局跟海拉阿木一个水位的首发歌手,一路最后能保送进决赛,真的很魔幻。
突围赛见。
希望黄宣和袁娅维能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