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Magic V3 折叠屏手机定价 8999 元起,如何评价荣耀在折叠屏上的投入和战略?

发布时间:
2024-07-12 18:17
阅读量:
36

谢邀。

2024年了,很多厂商还把折叠屏当做一种小众细分品类,总要做点“时尚”、“商务”、“新奇”的强调,让用户产生一种距离感;

因为厂商们还没想明白:折叠屏究竟是一种秀肌肉冲高端的“概念产品”,还是最终要成为主流机型的新形态。

普及折叠屏是要花钱的,尤其是折叠屏没有成熟的业态,需要终端厂商主动牵头拉着供应链一起做研发投入,每往前走一步都是技术的无人区,更要在工业设计/元器件调优/材料等用户不易看见的地方花钱,最终把折叠屏做成平价且和直板旗舰同水平体验。资金投入看不到头,厂商们犹豫,不愿花钱,那折叠屏就始终是个小众玩具。

而荣耀一直在把折叠屏往大众体验优化上做。敢投钱,敢量产,把折叠屏当做主流主力机型来做,这可能是荣耀的最主要策略。


不过从这两年的市场表现看下来,折叠屏确实已成寒冬里的胜负手。

今年一季度手机整体增速6%,终于有了点复苏势头。相比之下,折叠屏则一路狂奔:

全球范围里,折叠屏实现连续四年超100%高增长;

今年一季度折叠屏出货量同比增长49%,Counterpoint估算今年二季度的增长可能高达113%;

国内是全球折叠屏最大市场,去年全球占比26%,今年一季度增幅83%。

市场恢复的购买力涌向了折叠屏,谁抢到谁起飞。


而且这背后隐藏着冲高端的暗棋。

尽管价格已经下探,但折叠屏依然是高端代名词。

照GfK监测的数据:今年一季度大折叠均价约1.1万元、小折叠约6000元,整体均价在1万元左右。

虽然比22年初的1.14万元要低点,但无疑仍是高价消费。相比去年国内约3480元的手机均价,折叠屏用户属于改善型需求里的土豪。

这几年厂商们纷纷大谈冲高端,但高端这事其实很简单:占领足够多舍得花钱的用户,你就是高端。

因此谁能先抢下折叠屏市场,谁就拿下了高端的一半定义权。去年折叠屏发了17款,今年上半年荣耀/华为/vivo又发新款。厂商们用密集迭代来抢用户视线,就是为了借折叠屏来把品牌往上抬。


不过说到底,折叠屏确实有价值。

折叠屏有个牛逼之处:折起来是手机,打开是平板。

多出来的那一半屏幕空间,可以分屏一边办公一边刷剧、或一边刷副本一边查攻略。折叠这个形态,让手机也能提供平板式的娱乐阅读体验,这是折叠屏的根本价值。

所以白领们是折叠屏的种子用户,大屏看Excel就是爽。

但折叠屏前期没这么爽,太重、太厚、续航差。

19年三星发第一款折叠屏Galaxy Fold。276克的重量、小1.6厘米的折叠厚度、4380毫安时视频播放不到8小时的续航,加上1万6的售价,用户纷纷吐槽“这砖太贵”。

经过这几年的迭代,各厂商总算把折叠屏做到金线以上:

三星在Fold5上终于用了水滴铰链,大大改善折痕;华为Pocket 2的开合次数已经达到40万次,耐用性不成问题;vivo把整套蔡司模组都塞进了X Fold3 Pro,闭合厚度还居然压到了1.12厘米。

卷一卷还是有效果的,折叠屏普遍到了和直板旗舰同水平的好用。唯一的拦路虎就剩轻薄,这块vivo和荣耀都不错。荣耀去年的Magic V2干到9.9毫米的闭合厚度,尤为惊人。

谁能继续在折叠屏上“轻薄且强大”,谁就能加速市场普及。


荣耀就是这种。从一开始荣耀就把折叠屏当主力机型来做,体验和尺寸直接拿直板旗舰对标。

22年荣耀发了第一款折叠屏Magic V,起手就是折叠屏的成熟形态。

Magic V在22年就上了超薄水滴铰链,成为当时首款内外屏占比超90%的折叠屏;

而且当时同行都在卷硬件,荣耀是首个提出对前100个app进行大屏适配,少有的体验优先。

同年年底,荣耀发布Magic Vs:单边6.1毫米、重量压到261克。不算最轻。但那年的iPhone14 ProMax有240克,荣耀折叠屏开始向直板靠拢。

果然,去年的荣耀Magic V2憋出一个大招:231克重量、9.9毫米闭合厚度。

一下把折叠屏行业带进毫米时代,重量比同年的华为Mate50 RS还轻1克。

Magic V2的轻薄突破领先行业一整年,今年vivo的X Fold3算颇具诚意,闭合厚度也只干到了1.02厘米。

这背后是减重的3D打印钛合金卷轴和减厚的2.72毫米青海湖电池,荣耀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奔着全元器件减重瘦身去的。

仅两年,荣耀就领衔折叠屏多项第一,并形成了最全折叠品类,甚至有V Purse这类主打女性的手包式折叠屏产品,展现了all in的产品决心。

这份决心换来市场认可:荣耀折叠屏的全球份额从23年一季度的3%冲至今年一季度的12%。

22年才入局折叠屏的荣耀,用两年时间做到了全球第三,仅次于在折叠屏深耕多年的华为和三星;在国内则仅次于市场占有率44.1%的华为,两年内做到26.7%的第二。


这次的荣耀Magic V3和荣耀 Magic Vs3,又是奔着凿穿折叠屏天花板来的:

Magic V3的折叠厚度干到了9.2毫米。

给你点概念:

iPhone 15 Pro厚度8.25毫米;

华为 Pura 70 Ultra厚度8.4毫米;

vivo X100 Ultra厚度9.23毫米;

小米14 Ultra厚度9.2毫米;

甚至荣耀自家的Magic6 Pro也有8.9毫米。

以前荣耀Magic V2的9.9毫米,业界认为“厚度达到部分直板旗舰水平”;现在Magic V3的9.2毫米,握持体验正式进入主流直板机水平。

这背后是多项自研共研元器件的材料与结构升级,单靠供应链是攒不出来的。:

转轴和摆臂上大量使用第二代盾构钢,厚度降低41%;

机身材料使用高强度航空特种纤维,每立方厘米仅重1.56克;

首次使用最薄仅0.22毫米厚的纯钛散热VC,相比铜VC减重40%;

专门定制设计微型基带,体积降低40%但能支持卫星通信。

音腔是一体化的,减厚10%;马达用最薄的记忆金属,直径25微米的sma降低了38%的主摄体积。

当然,还有看家本领的青海湖电池,平均厚度2.6毫米,做到了5150毫安时大容量。

从结构到材料,荣耀Magic V3展现出原理级别的产品设计和定义能力。这已远远超出供应链整合,是强悍自研共研能力的秀肌肉。

所以Magic V3尽管轻薄,但性能与体验上毫不打折:

钢材减厚但强度提升、高于航空铝合金的7系铝、散热性能提升53%、全天续航认证且支持50W无线快充、10微米填充的IPX8折叠屏最强抗水、全场景抗跌能力提升10倍。

轻薄但更耐造,从尺寸到性能优于大部分直板旗舰的折叠屏。

每个厂商都号称要扛起普及折叠屏的大旗。但只有荣耀,从结构和材料设计开始,对多个元器件进行系统化的瘦身。对折叠屏进行产品级优化,并获得用户基于体验的认可,这条路荣耀走得最远。


其次,这次荣耀Magic V3也算明确站住AI大模型手机的定位。

面对AI大模型,各手机厂商的具体策略稍有差异:OPPO重影像功能、vivo强调算法优化,荣耀的侧重点是平台级。

在强调隐私安全的基础上,将70亿参数级的端侧大模型能力用在系统对用户习惯和需求的理解上。

现在流行的大模型手机功能荣耀Magic V3都有,例如问答、文档处理、图像处理、声音加工等等。但更出彩的是系统对大模型能力的调用。

例如荣耀任意门:

一段文字,长按地址,会优先跳转导航或打车;长按口令,自动识别跳转;

长按图片,会根据特征分别优先推荐发送好友分享或收藏。

跳转的逻辑不是写死的,而是端侧AI对内容的识别和用户习惯的分析自动推荐。多用几次,荣耀真的能懂你。

又例如YOYO建议:

荣耀可以根据你身处的时间/地点/各App行程,做出最贴合的提示。

要上班,提示你最佳导航路线,如果戴了耳机还会推荐你播放最爱的音乐;

快到公司,提醒你打卡。如果之前有做语音或文字记录,还会标记你今天的日程安排;

下了飞机,告知你附近最佳打车地点;进了景区,给你备好附近的打卡攻略。

利用平台级AI能力,基于对你的学习,向你推送可以调用多个App内容的有效建议,YOYO建议就像个真人助理。

荣耀展现了魔法大模型的实用性,这也是大模型手机的最佳普及角度。


最后也是最直观的突破:价格。

把折叠屏抬到和直板机一样的便携易用水平后,最后的门槛就是价格。

这次荣耀Magic V3与Magic V2持平,定价8999元起。和同级别大折叠旗舰还在10000元附近的定价相比,荣耀Magic V3已经甩开一个价位,向部分直板顶配旗舰的价格带冲击。

而荣耀Magic Vs3继续下沉中高端直板价格带,定价6999元起。

荣耀 Magic Vs3的6999元起定价,按其轻薄度和配置来看,已经是近8000元档位的直板旗舰水平。大折叠领域,荣耀继续保持压力,有潜力对直板机进行降维打击。

中高端直板市场可能面临荣耀 Magic V3s的收割。



总之,这可能是荣耀折叠屏的最大策略:最终与直板旗舰对决。

把折叠屏当做一个高端小众品来做,最后永远是玩具定位。

虽然其他厂商也会把最新最顶的元器件放在自家旗舰折叠屏上,但定价高、产量小,更多是一种品牌行为:你看,我能做;

旗舰折叠屏对很多厂商只是个品牌装饰物,多了个维持高价的理由。

而荣耀不仅把最强自研共研技术放进去了,还降价、还量产。22年入局,荣耀去年11月就产了第100万部折叠屏。

谁想借折叠屏向上冲高端,谁就要肩负起普及折叠屏的任务。

在这条路上,荣耀保持了足够多的产品投入。从研发开始,折叠屏一直承载了荣耀最前沿的自研和共研成功,这一代荣耀折叠屏Magic V3也确实是折叠屏形态里体验最完备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荣耀真正用足了折叠屏这个风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