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小米SU7 ULTRA?

发布时间:
2024-10-23 16:42
阅读量:
3

小米可能只是想借这个系列刷品牌形象,但实际上这个车可能会首次实现纽北圈速和欧洲车的祛魅,给世界来一点中国震撼。

在欧洲车企近些年努力下,纽北圈速被渲染成了一种有神圣感和阶级感的东西。

先说神圣感。赛道圈速是个可量化的衡量标准,支撑量产车圈速的是汽车工业水平。但是因为市场容量的原因,性能车和跑车的市场很小,后来者没有进入这个市场的意愿,自家的产品就没有针对去刷纽北圈速的想法。

这本来是个很合理的市场决策,但是一些认知局限的汽车爱好者理解不了这种事,还搞出一些很离谱的推论,比如中国车刷不了赛道圈速是因为技术实力不够 ,只会做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自主新能源车把马力堆上去了,又开始说因为电车热衰减严重,所以中国新能源车赛道一定慢。

任何一个成熟的量产车车企,只要把纽北圈速作为设计目标之一,就一定能拿到一个很体面的圈速,包括很多人看不上的比亚迪。U9是因为搞产品的不懂行,YY了个跑车跳舞场景,去研发了这么个没什么卵用引群嘲的功能。后来才意识到超跑炫技是需要有赛道成绩支撑的,才把U9拉去做针对性调教,但说实话到这个阶段才去搞,也只能作为补救手段了。下一代产品如果一开始就把赛道圈速作为设计目标,结果和过程不会这么狼狈。

关于热衰减,保时捷和现代已经打了样了,国内的三电产业链综合水平世界第一,如果是因为技术原因搞不出比Taycan和IONIQ在抗热衰减上更好的车,这是完全说不通的。

再说阶级感。简单来说就是跑车/性能车的价格价位跟圈速高度匹配,10万欧的车7m30左右,20万-30万欧的车7m出头,40万欧的车进7,hyper car 6m30左右。

越快的车越贵这件事本身很合理,但事实是更快的车,价格涨得更快。欧洲车企在豪华运动车市场搞了个默契型垄断,把赛道圈速搞成支撑现有价格体系和品牌定位的营销工具,这在我这种纯粹的汽车爱好者眼里是很无聊的事,一辆车快就是快,跟价格和品牌没有什么关系才是合理的。

小米这次搞SU7 Ultra,一次性消解了神秘感和阶级感,足够证明两件事——中国人的技术可以做出赛道很快的电车,而且要用10万欧的车来做。

这次纽北刷圈的prototype版三电和车架跟市售版是一样的,这个车不是919 EVO那种prototype赛车,也不是ID.R和EP9这种纯为纽北刷圈造出来的车,市售版通过改悬挂和拆空,理论上可以达到接近的性能。

那么这个prototype就很有意思了,这不是个支撑品牌形象只为了宣传的工具,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prototype,是为了帮助小米理解运动车操控是怎么做的,帮助市售版的调教而做的东西。

盲猜一下,小米自己对市售版SU7 Ultra的预期是7m10左右(跟Taycan Turbo GT接近的车重,但大了近50%的马力,个人认为是合理但甚至有点保守的猜测),甚至更快。小米想用10万欧的市售量产车做到保时捷20多万欧的车才能做到的事,这是属于雷军的浪漫,也是中国新能源车产业在世界舞台的闪光时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