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皖南事变?

发布时间:
2024-10-23 16:36
阅读量:
2

复盘历史,皖南事变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

看历史材料,总觉得项英那人似乎精神上有些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莽,许多时候办事方法匪夷所思,甚至总是和朱毛唱反调。比如说京汉铁路大罢工时期,在明知道吴佩孚已经动员军警明确警告要镇压的情况下,还带着工人们强行冲卡搞飞行集会,在北洋军反复警告离开的前提下还铁头娃一样的煽动工人硬和军队对着干,搞得大量工人无意义的死伤。又比如说红军时期,张辉瓒,朱毛的意思都是不要杀,然后项英趁着朱毛不在就是把张辉瓒给杀了,事后朱毛都说这杀错了。类似的事还有许多。皖南事变之前,项英和叶挺的关系也很糟糕,项英借口叶挺不是党员,在新四军的许多决策问题上都有意排挤正军长叶挺,对其权力进行排挤。

当然,叶挺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说身为国民政府新编第四军军长,向重庆方面请示报告,气血上头杀了高敬亭等事情,也是导致项英排挤他的原因,感觉项英总觉得叶挺不可靠。

新四军一二把手不和,两人矛盾互相指责的电报分别向重庆和延安不断派发,延安方面看着头疼,领导层不团结这对新四军是大患,对重庆是好事,国民党就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对新四军高层挑拨离间,不断埋入猜忌和矛盾的种子。而在皖南事变之前,叶项两人的矛盾都已经公开化,这俩人都公开发电报表示要辞职。新四军军部和延安之间互相吵架的电报多达数十封,感觉就像是工作压力大的下属在和公司领导耍性子一样,延安方面无可奈何,不断发电报警告项英一定要保持团结,不要太过火,项英就直接用撂挑子威胁延安。

为啥他老唱反调搞的中央下不来台?除了个人性格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属于国际派,也就是说是王明的人,恐怕他内心是瞧不起延安的人的。早年宁都会议时,他就是代表国际派攻击批判教员的急先锋,就搞的教员下不来台,批判内容包括不尊重领导、组织观念不强、对夺取中心城市的方针消极怠工等等。为逼迫教员离开决策核心出了大力,之后教员就过了“三年鬼都不上门的日子”,而中央苏区极左风气越来越厉害。而红军长征后,项英和陈毅负责留守,陈毅就建议说把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分散到各县,打游击战争,不能像第五次反围剿时和国民党搞大兵团作战,然而项英就主打一个:不听,非要组织留在苏区的红军主力和国军硬刚,结果惨败,导致苏区残存地盘全部沦陷,而留守红军遭到惨重损失后被迫分散开始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

而皖南事变之前,项英的骚操作就很多,根本不听中央的,而是自行其是。事实上,党内他唯一能服并且听话的,恐怕只有王明了。

其实,皖南事变也并非完全是不讲武德的偷袭,在之前国民党已经明确给我党下了通牒。

从1939年到1940年,因为绷不住的敌意,和一系列事件的导火索,诸如广西学生军事件,夏家山事件等,两军在南方的摩擦逐渐增多。1940年,国府军令部长徐永昌领导制定了《关于肃清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以南异党军队的指导方案》。到了七月,国民党高层基本形成一致意见,并将意见直接送交到周公手中,明确要求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山西察哈尔两省,以及晋东北和冀鲁交界地区,不然就威胁动手了。

接到警告后,根据刘少奇建议,中央就命令他项英和叶挺带军部渡江,到华中发展。因为当时两党摩擦已经越来越厉害,留在皖南的危险性越来越大,而且彭雪枫和李先念的部队在华中发展很快,把军部带到华中发展空间更大,然而项英选择抗命,就不,就要带着军部往南下。虽然陈毅和叶挺主张听中央的,但是奈何新四军军部是项英说的算。

事实上,黄桥战役的发生,背景就是这个,项英这是公开抗命,违背中央,而陈毅不想对抗中央,二人发生冲突后,陈毅便和粟裕自己带着本部过江,这就是黄桥战役发生的背景。事后看,这是好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的成立将新四军分部,避免了未来在皖南被一波团灭。

无论如何,对抗中央命令都是洗不干净的吧?哪怕是中央命令批评项英和要求执行命令,项英也是置之不理。哪怕之后新四军军部在皖南变成了孤军,项英也不为所动。

9月份黄桥战役更加刺激了国民党高层。之后,1940年10月12日,朱毛再次致电项英和叶挺:“整个南方有变成黑暗世界之可能,军部应速速渡江,以皖东为根据地,绝对不要再迟延。”

项英的处置是拖延,借口北上困难,就是不动。

10月19日,国军正副参谋长何应钦和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最后通牒式的电报:限期一个月之内必须把黄河以南我党军队开到黄河以北。并制定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上呈蒋介石。

ps:一个事实是,蒋介石收到这个计划的第一反应是压下,并没有如同想象直接批准。他很犹豫。是的,其实皖南事变的策划并不是蒋介石,而是国军军政高层,而这个计划制定的动机主要有两条,第一是国军高层对新四军不听命令拒绝向北转移的恼火,第二是对黄桥战役的报复。但是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还是有转机的,那就是按照最后通牒立即转移,皖南事变还是可以避免的。

坑人的是项英还在磨磨唧唧,有意拖延。11月以前延安多次命令北上,而国民党的最后通牒是10月19日送达的,然而到了11月下旬已经过了国民党最后通牒的日期后,项英给延安的电报还是表示北上有困难,建议留在皖南。这纯属扯淡,陈毅北上怎么就没有困难?你项英就有困难?

你这是完全不把周围的国民党十二万大军当一回事,也不把中央当回事啊。直到12月7日,忍无可忍的蒋介石终于批准了《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并指示顾祝同,12月31日是新四军转移的最后期限,如果到时候“该军仍不遵命北渡,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

一直到了12月13日,项英终于才察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妙,才少见的主动给延安发请示电报:“目前很难迅速北渡,我们行动应如何?”

教员都快被气炸了,早就让你们渡江北上,你们不听,现在发现问题了,反而甩锅,问我们的意见,早做什么去了?第二天就回电,命令新四军军部月底前必须北移完毕。

然而。项英主导的新四军军部,还是没动。

12月26日,距离蒋介石给的最后期限不到一个星期了,忍无可忍的教员又专门给项英发了一封批评电报:

“你们在困难面前屡次向中央请求方针,但中央远在一年前便将方针给了你们,你们却始终借故不执行。我们不明了你们要我们指示何项方针,究竟你们自己有没有方针,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

走到这一步,项英也知道拖不下去了,必须渡江北上。1941年1月4日,项英和叶挺带着新四军军部、9000余皖南部队拔营北上,3天后便遭到国军伏击,“皖南事变”发生了。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项英的骚操作还是没完!

都到了这个时候了,就应该当机立断突围了,军长叶挺制定了突围方案,但是,项英还是拖延扯皮!拖拖拉拉!军情紧急时刻他还在扯皮较劲。

而且最荒唐的一个操作,就是在危急时刻,1月8日夜晚,副军长项英和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十数人和秘书长李一氓一行20余人不辞而别,先后离开了军部。而军长叶挺、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对此毫不知情。是的,项英在最危急关头把部队扔了,自己扯呼了,而且完全没有和叶挺打招呼!

几小时后,叶挺才得知有领导人擅离,他马上找到饶漱石,向他通报了这一情况。战事紧张时核心领导人居然全跑了?而项英一行人为何不辞而别,至今无从考证。这二十多人,后来都牺牲了。谁也无法知道项英为何会做出这种违背常理的事情。

讽刺的是,项英走了之后,一直被排挤在领导层外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才终于能开始实际指挥部队。叶挺、饶漱石临危受命,负起指挥重任,但通讯不畅,也只能指挥中路的军部机关和部队。1月9日,叶挺、饶漱石遂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和中原局,表示拟晚上分批突围北进,自己则决定坚守掩护友军突围。

10日下午,离队的项英、周子昆、袁国平等人和李一氓等一行人,都未能突出重围,回到部队。项英致中共中央电:““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灭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因时间快要天亮,曾派人〔请〕希夷来商计,他在前线未来……至9日即感觉不对,未等希夷及其他同志开会并影响甚坏。今日闻五团在附近.及赶队到时与军部会合。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请胡服转中央)。”

这个时候,什么都晚了,中央也不再搭理他,而是与叶挺饶漱石联络,指挥突围事宜。12日下午,教员以中共中央书记处名义电示胡服、陈毅转叶挺、饶漱石:“一、中央决定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总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二、中央此决定向部队干部宣布。”但是已经无力回天了,抵抗已经崩溃,当天晚上叶挺下令分散突围北上。

14日,经过七天的时间,抵抗彻底瓦解。皖南事变结束。

以上就是皖南事变的大体过程。

由此可见,皖南事变从预警到实际发生,实际上历经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内,国民党反复下通牒,延安反复指令北上,但是项英就不听,坚决抗命,甚至在蒋介石的动武期限过了,才拖拖拉拉的北上。可以说,项英就是皖南事变的最大责任人。

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做,动机是什么。正面的猜测是他精神上确实有点问题,就是专门和中央叫板的性格,负面的猜测,这是他自己的私心和野心。

这种负面猜测的分析内容,是项英抗命的原因有两条:

第一条是项英掌握的皖南部队,是国际派掌握的唯一武装部队,项英留在天高皇帝远的江南,可以做王明等国际派的武力后盾,让国际派说话有底气。在武汉会战后,共产国际对王明失望透顶,转而支持教员。这个时候大部分国际派都已经转投教员,而项英是少有的铁头娃依然坚持站在王明那边的人。

第二条是个人私心,1940年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成立,负责统一领导陇海铁路以南、长江以北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任命叶挺为总指挥、刘少奇为政委、陈毅是副总指挥、赖传珠做参谋长,下辖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豫鄂挺进纵队、八路军第四、五纵队。这个总指挥部,根本没有项英的位置。

而苏北指挥部是陈毅和粟裕的,江北指挥部是张云逸和徐海东、罗炳辉的,豫鄂挺进纵队是李先念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是彭雪枫的,第五纵队是黄克诚的,同样没有项英部队的位置。

最大可能是,项英是担心渡江北上以后,失去部队的领导权,从而在政治上边缘化,所以他想留在江南拥兵自重。

无论是什么动机,都不重要了,项英反复抗命是事实,无视国民党威胁警告是事实,在关键时刻丢弃部队离开指挥位置也是事实,他的牺牲对他来说,是好事,毕竟鲜血是可以洗刷耻辱的,牺牲还可以给自己保留些体面,如果他真的突围成功活下来了,也许等待他的是生不如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