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为什么没有成为除奥地利普鲁士以外的第三极?如果成为三足鼎立会是怎样的历史?
奥地利公国核心是上下奥地利两个州,巴伐利亚王国不仅包括上下巴伐利亚,核心领土还包括是上下弗兰肯、安斯巴赫、普法尔茨、施瓦本(奥格斯堡)。
奥格斯堡、乌尔姆、普法尔茨、安斯巴赫被吞并前都是独立诸侯。巴伐利亚也是在扩张的,而且事实上是德意志地区的第三极。
奥地利并不比勃兰登堡和巴伐利亚强,单论体量奥地利比巴伐利亚选帝侯要弱,略强于包括波美拉尼亚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而且奥地利不是选帝侯。
强的是哈布斯堡家族,只不过恰好哈布斯堡家起家和家族核心领地在奥地利。
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裙带王朝统治疆域达到巅峰,包括了,卡斯蒂亚、阿拉贡、勃艮第、尼德兰、奥地利大公国、波西米亚王国、那不勒斯、萨丁尼亚、西西里以及西属美洲,非洲的突尼斯、奥兰。
疆域大体上是今天的西班牙全部、意大利南部、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捷克、法国的弗朗什孔泰大区。还有北意大利王冠宣称权,以及神罗皇帝,名义上神罗诸侯要听命于他。
同法王弗朗索瓦的意大利战争旷日持久,虽然保住了米兰、那不勒斯,但是关键的萨伏伊、尼斯被控制在法国手中,哈布斯堡在北意大利的统治并不稳固。哈布斯堡西班牙帝国和神罗帝国无法接壤,疆域过于庞大和分散。为了方便统治,帝国被一分为二,西班牙、意大利、美洲、非洲归自己儿子费利佩,神罗疆域包括奥地利、波西米亚、尼德兰给了兄弟斐迪南。
自此哈布斯堡分成西班牙和神罗两系。
奥地利只是大公国而且不是选帝侯,哈布斯堡家可以选帝是因为查理五世的神罗继承人斐迪南一世因匈牙利兼波西米亚国王同奥斯曼作战中战死,作为神罗皇帝继承了匈牙利王国和波西米亚王国王位,获得了波西米亚王国,波西米亚王国是选帝侯,进而获得投票资格。
七大选帝侯,由三大教会选帝侯和四大诸侯选帝侯组成。
教会选帝侯是:科隆大主教、美因茨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
诸侯选帝侯是:普法尔茨伯爵、萨克森公爵、勃兰登堡侯爵、波希米亚国王。
除了少数情况,自从斐迪南一世开始,神罗帝位大多数时间被哈布斯堡家垄断。
严格来说巴伐利亚也不具备选帝资格。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幼系分支所统治的巴伐利亚公国,该支系在1777年还继承了家族长系分支的普法尔茨选侯国,获得选帝资格。
到拿破仑战争年代,巴伐利亚成为拿破仑的姻亲。拿破仑养子欧仁迎娶了巴伐利亚维特尔斯巴赫的公主。欧仁与一般意义的养子不同,拿破仑对待欧仁是当亲儿子养的。在北意大利作战时,即便战事紧张依然每天给欧仁写几封信,从修身养性到治国安邦无一不谈。讲道理就算是亲儿子也不过如此。拿破仑一度以为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他一直把大哥约瑟夫和养子欧仁视为继承人。巴伐利亚同拿破仑结为姻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直接升级成王国,并兼并了大量的领土,巴伐利亚的军队也随拿破仑出征,被编入第8军。
耶拿-奥尔施塔特双圈会战结束后,普鲁士主力被聚歼,法军和巴伐利亚联军追击溃逃的普军。不到1个月,除了还在坚守的但泽要塞、柯尼斯堡的2万多普军,普鲁士主力20余万野战军被法军歼灭或俘虏,除了东普鲁士,普鲁士全境沦陷。
炼狱般的埃劳会战结束后,法俄两军元气大伤,普鲁士多苟活了几个月。随后法军援军陆续抵达,法军攻破但泽要塞,在弗里德兰法军大破本尼希森的俄军。沙俄求和签署提尔西特合约,加入大陆体系,执行大陆封锁令。普王根本没资格参与合约讨论,普鲁士损失一半的国土和55%的人口,普属波兰成立华沙大公国,普鲁士西部领土全部割让给新成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由拿破仑幼弟热罗姆出任国王。那位颇为看不起拿破仑这个暴发户的普鲁士王后,哭哭啼啼的赶赴拿破仑行宫试图通过肉体换取马格德堡要塞,结果无能如愿,马格德堡被划给了威斯特伐利亚王国,这位高贵的王后只能哭哭啼啼的离开。
提尔西特合约后,普鲁士的领土只由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东普鲁士、西里西亚。面积大于巴伐利亚王国,人口少于巴伐利亚。
巴伐利亚自从与法国并肩作战起,获得了维尔茨堡、班贝格、奥格斯堡和弗赖辛根各主教领的领土,帕绍的一部分,埃施塔特公国,布尔高藩侯国,福拉尔贝格领地,霍亨慕斯伯国,柯尼塞格-罗滕费尔斯伯国,阿根和特南领地,以及林道市的领土都划归巴伐利亚。
此消彼长,巴伐利亚已经超越普鲁士成为德意志联邦中仅次于奥地利帝国的存在。此时神罗已经寿终正寝,神罗皇帝弗朗茨被拿破仑取消了神罗皇帝的称号,但是保留了奥地利皇帝头衔。
拿破仑帝国崩溃,巴伐利亚跳车不算晚,基本上保住了扩张的领土。拿破仑帝国的崩溃,普鲁士因起到关键作用,普鲁士被大大加强,普鲁士拿出属于自己的波兰领土给沙俄,成立波兰王国,国王由沙皇兼任。换取吞并萨克森王国。沙皇当然欣然同意,奥地利帝国对普鲁士过于强大坚决反对,最后普鲁士只吞并了五分之二萨克森。奥地利不想同法国接壤,莱茵兰、威斯特法伦两个大区被划给普鲁士,作为不能完全吞并萨克森的补偿。奥属尼德兰独立,作为补偿伦巴地-米兰-威尼斯划给奥地利帝国。
普鲁士无疑是最大赢家。他用境内的波兰人口换取了萨克森、莱茵兰、威斯特法伦的德意志人口。主体民族进一步强化。
奥地利为了不跟法国接壤,用奥属德意志人口换了意大利人,进一步稀释了自己的主体民族。
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一跃成为仅次于奥地利帝国的第二大诸侯,但是如果看德意志人口,普鲁士是第一大诸侯,奥地利加上波西米亚都不如普鲁士。波西米亚居住了大量德意志人口,波西米亚人在白山之战后被打断脊梁骨,已经德意志化非常彻底,可以看成德意志化的捷克人。
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莱茵兰和威斯特伐利亚发现了大型煤矿,依托于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工业区迅速崛起。奥地利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波西米亚地区,无论规模还是密集度都无法同鲁尔媲美,普鲁士一跃成为德意志工业最强的邦。
随着奥地利在克里米亚危机中对沙俄史诗级的背刺,两国的关系不可能好了。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之后跟奥地利既有国仇也有家恨,普奥战争,沙皇笑看普鲁士痛殴奥地利。沙俄再也不可能像上次匈牙利革命危机中派十万大军支援奥地利了。奥地利作为德意志联邦主席国被开除出德意志联邦,北德意志邦联成立。
紧接着普法战争爆发,法军主力莱茵军团被德意志邦联军队围困在梅斯要塞,色当会战又被德意志联军决定性击败,这个时候除了俄国人已经没人可以从普鲁士手中拯救法国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俄国人非常乐意看见法国人被德意志人殴打,因为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军的干涉让俄国人既丢了面子也丢了里子,沙皇直接被气死(也可能死于自杀)。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利用法国新败,沙俄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这次沙俄一扫克里米亚战败的阴霾,用彻底的胜利将威望和影响力赢了回来,虽然吐出一部分利益,还是把克里米亚战争中损失的利益顶着英、奥干涉给赢了回来。
从巴伐利亚的扩张看不可谓不迅速,无奈夹在法妖和蛤堡两个巨头之间,想像普鲁士那样的扩张既缺乏腓特烈大帝的军事才能也缺乏他的运气,更没有他的国际形势。能苟到北德意志联盟也算是奇迹了。